高职学生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 许敏华

[摘           要]  随着社会持续发展和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需求愈发迫切,其中对学生的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通过其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反映出来。为此,首先分析了高职开展学生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的意义,其次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氛围、教育队伍等方面分析了高职学生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教育创新路径,旨在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以更加自信、得体的形象展现自我。

[关    键   词]  立德树人;体态语言;仪表礼仪;创新路径;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5)08-0177-04

在高职学生德育中,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对自制力相对比较弱的高职学生而言,若是在成长阶段未能接受系统的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的浸润,那么在社交互动、校园生活中,他们不仅难以做到自尊自爱,还容易出现体态失当、礼仪欠缺等行为。鉴于此,深入开展对高职学生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的研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礼、知礼、守礼、用礼”,借此帮助他们健全人格、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同时助力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有效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一、高职开展学生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的意义

(一)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了强化大学生对他人的尊重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高职学校需加强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这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个体内在的道德情感与意愿,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内化为个人的深层意识,更融入社会的普遍共识之中,进而转化为个人与群体行动的重要准则。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学校应拓展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构建一套长效教育机制,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以达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使命。如此不仅能有效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能有力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在当前就业环境严峻、岗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职业素质已成为企业和各类组织遴选人才的首要考量。因此,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高职学生而言,提升其职业素质、增强个人在职场上的竞争力显得尤为迫切和关键,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其求职路上的坚实基石,而求职过程中的体态、礼仪表现则是他们的加分项。鉴于此,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育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时,都能迅速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掌握称呼、介绍、问候及待客的规范和技巧,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

(三)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其综合能力,塑造优雅体态。该教育以人体科学理论为依据,致力于改善学生的体态基础,提升身体的灵活性与可塑性。同时,高职学生通过学习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能纠正自身站立、行走及交际姿态,进而提升其外在表现力与职业形象,使其在不同场合能展现出恰当的仪表风范[1],塑造出既符合职业要求又独具个人特色的外在形象。因此,高职学校通过开展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助力学生在毕业后快速适应职业劳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为其将来在劳动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高职学生对社会规范的理解和遵循,而高职学校推行的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对社会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纵观当前发展,开展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既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也是各高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高职学校的德育目标是培养具有文化素养、纪律观念、道德品质、知书达礼的人才,高职学校通过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不仅能影响和塑造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能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2],使他们能以成熟的方式来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此外,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还能教导学生如何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同情心与同理心,促使他们形成内外兼修、言行一致的良好品质,为其日后步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二、高职学生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学校对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的发展重视不够

当前,众多高职学校虽然将教育和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中坚力量视为德育的最终目标,并明确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致力于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然而在实际过程中这些高职学校难以达到德育应有的标准,甚至部分高职学校并未重视德育。虽然在教育中不要求高职学校德育达到最深层次,但若是连基本的文明礼貌、人际交往礼仪都未能足够重视,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鉴于学生正处于塑造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高职学校应把握这一契机,强化学生的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

(二)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众多高职学校在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中存在教育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普遍依赖网络视频作为传授学生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知识的手段,尽管学生学到了大量的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知识,但真正能将其运用到实际行动中的却寥寥无几,这也反映出高职学校对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重视程度不够[3]。不少高职学生虽明白其中道理,但在具体行为中却未能体现。高职学校若想提升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效果,就需利用创新思维来创新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形式,以更好地满足高职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缺乏优良的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氛围

一个优质的教育环境对高职学生的影响深远,不仅能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还会作用于他们的言行举止。然而,审视当前部分高职学校的教育环境,课堂教学秩序较为松散,学生对知识缺乏敬畏之心,对教师的辛勤付出尊重不足,纪律观念淡薄。高职学校未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环境,不利于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仪的良好习惯。

(四)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大部分高职学校的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课程教师由其他专业领域的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对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的掌握都依赖于自学,因此对该教育的理解较为片面,教学方式随意,课程内容浅显。在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中,既缺乏理论支撑,又缺少实践指导[4],这使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导致学生逐渐形成片面观念,认为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修养仅仅是对言行举止的规范以及日常生活中对穿着打扮的讲究。真正的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讲究身教重于言教,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但大部分教师却不注重自身外在形象和修养,说话做事缺乏技巧。

三、高职学生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创新路径

(一)高职学校设置规范的教学体系

为了有效教导学生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规范,高职学校应将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体系中,针对学生的基本礼貌准则与礼仪举止构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案。把思想道德教学、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有机结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确保学生在仪容仪表上表现得体。高职学校需将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置于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意识[5],引导学生重视体态、重视礼仪、践行礼仪。例如,教师在每次课前可以设定“文明交流、友好互动”等礼仪规矩,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他们未来的社会交往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完善高职学生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行为管理制度

一是高职学校需制定清晰、明确的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准则,若缺乏明晰的规定,学生会缺乏明确的行为指导,导致规章制度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大打折扣。高职学校只有明确学生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行为管理制度,才能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章可循,确保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取得成效。二是高职学校将学生日常礼仪行为表现纳入品行评价体系中。学校根据学生在礼仪方面的实际表现给予相应的评分,并将该评分作为个人评奖评优的参考依据,此举不仅能对学生的日常言行举止起到监督与约束作用[6],还能激励他们主动提升自身的礼仪修养水平。三是高职学校应采取一系列监督与管理措施,如成立校园文明督察队,加强对学生在校园内不文明行为的监督与劝导,确保管理制度能发挥其约束作用与激励作用,促使学生能自主审视并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

(三)运用多样化的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方法

1.情景交融法

情景交融法是一种富有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育中借助环境描绘、图片与视频演示、个人假设、模拟演练等手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再现各种仪表礼仪场景,还可以在课堂为学生播放有关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的故事、视频或讲座,促使学生身临其境,认知和掌握仪表礼仪知识。教师在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中运用情景交融法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

2.榜样教育法

榜样教育法是教师对在目标实现过程中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的个人或群体给予肯定与赞誉,并以此为标杆引领其他学生向其看齐,从而提高学生思想认知水平的教育方法。高职学生普遍有被认可与赞赏的需求,教师可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选择历史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人物或者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优秀代表作为学习楷模[7],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进而开展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自觉遵循礼仪规范,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另外,高职学校还可利用校园广播定期为学生播报与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相关的典型事例,从而发挥榜样的作用。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判定、剖析与研究,揭示并阐明对某一问题的本质认识,从而促使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灌输,导致学生对这些内容缺乏兴趣。而教师在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并为学生讲解由于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误读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的典型案例。教师通过这一讲解引导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时秉持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避免盲目崇拜或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因此,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不仅能够消除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的陌生感与隔阂感,还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礼仪规范。

(四)搭建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实践平台

一是高职学校为学生组织开展以礼仪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如举办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知识专题讲座,开展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知识竞赛、辩论赛以及演讲活动。高职学校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课余生活,还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与学习的热情。高职学校也可以利用教师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运动会等重大节日与庆典活动对学生进行体态语言与仪表礼仪教育,让他们在活动中表达对教师的感激之情、对同窗友谊的珍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礼仪文化的存在[8]。二是高职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这既是提升学生社会实践参与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有效手段。例如,高职学校在假期组织学生参与艺术节、诗词鉴赏盛会、读书交流会、书画展览等文化活动,让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礼仪文化的魅力和底蕴,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同时,高职学校鼓励学生投身环保公益活动,如参与环保清洁行动、宣传环保理念,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提升自己的环保素养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