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新课改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作者: 宋玲玲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化学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不仅关系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精神的养成具有深远影响。核心素养涵盖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有效落实这些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化学新课改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对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能够使学生具备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在科技、环境、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变化,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知识水平,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3. 推动化学教学改革
新课改下对核心素养的强调,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推动化学教学从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向多样化、探究式教学转变,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初中化学新课改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 基于生活实际,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宏观辨识,再深入探究微观本质。例如,在讲解“分子和原子”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等现象,让学生先从宏观上感知物质的状态变化。然后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分子的运动,帮助学生理解微观粒子的运动特点,从而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2. 利用实验探究,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精心设计实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物质的燃烧情况,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或空气)以及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和改进方案,教师要给予鼓励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给出几种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分组讨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形成证据链,进而构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模型,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4. 渗透化学史教育,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化学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内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时渗透化学史教育,如介绍拉瓦锡发现氧气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5. 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虚拟实验室等信息化手段为化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复杂的化学微观结构、化学反应过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虚拟实验室则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弥补实验条件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化学新课改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基于生活实际、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化学史教育以及信息化手段等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持续优化教学方法,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