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重启对话,释放哪些新信号
作者: 李自国2月1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就乌克兰问题、中东、能源、人工智能、美元等多个议题进行讨论。几天后,2月18日,俄美代表团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3+3”会谈,俄外长拉夫罗夫、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俄直接投资基金会总裁德米特里耶夫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总统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等参加,达成四点共识。这是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美最高级别官员的首次面对面会谈。2月27日,俄美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再以闭门形式会晤。外界普遍关注,俄美重启对话释放了何种信号?乌克兰局势会否出现转机?两国关系又能走多远?
为乌克兰危机走向定下基调
俄美重启对话,讨论的首要核心议题便是商讨结束乌克兰危机的可能路径。从俄美元首通话内容来看,双方决定通过谈判结束乌克兰危机,同时开启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两国代表团在利雅得“3+3”会谈中,相互听取了对方“要价”,在乌克兰问题上,双方同意任命各自的高级团队,着手以持久、可持续且为各方接受的方式尽快结束危机。俄美对话为乌克兰危机走向定下基调。此后,特朗普政府不断向乌克兰和欧洲施压,敦促其服从和配合美国的新立场。2月24日,在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上,美俄甚至共同反对欧洲国家提出的包含将“俄乌冲突”措辞改为“俄罗斯全面侵略”等内容的修正案。
事实上,2024年美国大选结果尚未见分晓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就开始为应对美国改变对乌政策做准备。乌克兰先后提出“胜利计划”和“韧性计划”。前者面向西方伙伴,内容包括北约在冲突结束前向乌发出加入的邀请、加强乌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增强乌经济潜力、加强对俄制裁、冲突结束后乌军队可利用其战场经验加强北约和欧洲防御能力;后者面向乌国内,包含十点内容——团结、前线、武装、财政、能源、安全、地方政府、人力资源、“文化主权”以及对军人的社会帮助,计划大力发展军工,提高自给能力,目的是确保国内团结。然而,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对乌政策调整幅度之大,还是令泽连斯基政府措手不及。
就在俄美元首通话当天,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到访乌克兰,游说乌方向美投资者开放矿产资源开采权。由于美国只想得到资源,拒绝提供安全承诺,双方第一轮谈判并不成功。随即特朗普对泽连斯基发起人身攻击,称其“欺骗了美国,是个独裁者”。乌克兰《欧洲真理报》认为,特朗普对国际秩序的看法与之前任何一位美国总统都不一样,其不受价值观束缚,准备与普京“共享势力范围”。《乌克兰通讯社》发文称,若乌被迫接受俄美达成的方案,对乌将是灾难性的,既失领土,又失主权。随后,局势再次发生戏剧性变化。2月28日,特朗普与到访白宫的泽连斯基在媒体前爆发激烈争吵,泽连斯基提前离开白宫,矿产资源协议暂未签署。3月3日,美国暂停对乌军事援助,继续对乌“战略施压”。
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
俄美达成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共同意愿容易,但商定具体的条件很难。前者或许能由美俄领导人决定,但后者涉及乌、欧、俄、美等多方利益,很难达成一致。
而且应该看到,美俄虽达成结束危机的共识,但仍存在不少分歧:一是俄要求解决危机产生的根源,即北约不东扩、不威胁俄的安全,形成安全且不可分割的欧洲安全框架,而特朗普只是强调“停止杀戮”,结束战事。二是领土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坎。三是取消对俄制裁问题尚未进入谈判议程。美国将制裁当成“奖惩”俄罗斯谈判态度的工具。欧洲态度则仍坚决,欧盟于2月24日推出第16轮对俄制裁措施,英国也随即跟进。四是战后安全问题。持久的和平需要战略互信或强制性力量。现在欧洲对俄敌意很深,视俄为直接且现实的安全威胁。乌克兰要求加入北约,若无法实现,至少是要得到可靠的安全保障。此外,美国曾提出在“缓冲区”部署维和部队方案,英法提出可在“接触线”后面部署维和部队方案,但俄反对在乌部署任何北约国家的军队。即使能通过谈判结束战争,得到的恐怕也只是“强制性的脆弱和平”。
目前,美国尚无明确的“乌克兰和平”方案,仍处在与各方讨价还价中。特朗普恐高估了美国的威慑力,低估了乌克兰问题的历史和文化复杂性以及对欧洲的重要性。
跨大西洋伙伴关系裂痕扩大的象征
俄美重启对话,绕开欧洲和乌克兰,令外界颇感意外。美国抛开欧洲搞“越顶外交”,本身也是“美国优先”和霸权主义的表现。欧洲对美国的“大变脸”充满了失望和不安,但这恰恰是特朗普想看到的——美方可借机讹诈欧洲,要求欧洲向美开放市场并提高军费开支。除在经贸领域“争吵”外,美欧在价值观方面的分歧也前所未有地加大。美副总统万斯在2月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称,欧洲面临的威胁不是来自俄罗斯和中国,而是欧洲内部,并公然为欧洲右翼势力站台。
欧洲对美国的“背刺”行为深感不满,其战略自主进程将加速。在欧洲看来,美国正变得不可靠,欧洲安全也不能再仰人鼻息。英国首相斯塔默称,欧洲正面临百年未有的时刻,欧洲人是时候挺身而出,关注欧洲大陆的集体安全。法国总统马克龙强调,欧洲必须加大安全和防务投入,并加快落实自己的主权、安全和竞争力议程等。德国当选总理默茨表示,欧洲应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在国防上实现独立。针对乌克兰问题,欧洲坚定地认为,乌方的失败就是欧洲的失败。俄美元首通话后,英、德、法、意、波兰、西班牙及欧盟委员会随即发表联合声明,称欧洲和乌克兰必须参与谈判,应继续加强乌方的谈判地位。3月2日,十余个欧洲和欧盟国家,以及乌克兰和加拿大的领导人在英国伦敦举行峰会,宣布继续增加对乌军事援助。
尽管欧洲开始认真思考防务自主问题,但由于承平已久,防务能力建设需要时间,加上欧洲尚无足够的军工能力援乌,而且国家众多,在涉及向乌派兵等重大安全问题上分歧很大,因此,未来欧洲可能仍会试图说服美国“改弦易辙”。
俄美重启对话,既是俄美关系解冻的标志,也是跨大西洋伙伴关系裂痕扩大的象征,某种程度上还意味着特朗普团队迫切希望从欧洲抽身,以集中精力应对中国崛起。
俄美关系将回到“对话中对抗”的常态
美国媒体对俄美重启对话看法分歧很大,而俄社会和媒体持积极肯定态度,对俄美关系转圜抱有一定期待。元首通话和利雅得“3+3”会谈之后,俄美双方正为元首会晤做准备。俄美关系从剑拔弩张到对话已是必然趋势,主要体现在:
首先,在“3+3”会谈中,俄美就两国互派大使达成一致,外交使团的工作逐渐正常化,而恢复外交沟通渠道是双方关系回暖的象征。其次,除乌克兰问题外,双方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初步沟通,包括战略稳定和延期《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巴以、叙利亚以及伊朗等中东问题。俄方认为,这意味着美国承认俄罗斯是有着全球性影响力的大国之一。第三,普京与特朗普将举行会晤,以进一步恢复两国关系。在通话期间,普京邀请特朗普访俄。俄媒认为,两国元首可能先在第三国举行会晤,然后互访。
俄美恢复关系已迈出重要一步,但关系能够回升到什么程度仍需观察。俄联邦委员会副主席科萨切夫表示,元首通话为下一步接触奠定了基础,“但离突破还很远,双方积累了太多问题,美国的一些政客和北约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会不遗余力破坏俄美之间的任何进展”。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总干事季莫菲耶夫撰文认为,俄总是对美国的新总统报有幻想,认为新总统会改变糟糕的俄美关系,“但实际上从来没有,未来也恐怕不会有”。

俄美关系在回升,但结构性矛盾还在,只是矛盾的结构在变化。特朗普任内,美国在俄“后院”的活动预期会有所收敛,地缘政治对抗烈度将下降,两国或将续签《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但俄美在能源、农产品等经贸领域的竞争将加剧,在特朗普鼓励美国化石能源开采的背景下,美不会让俄轻易重返欧洲能源市场。朝鲜和伊朗是俄美关系的两个敏感因素,两国是俄的重要盟友,在乌克兰危机期间都给予过俄重要支持,俄与两国已经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但两国又都与美有着很深的纠葛和矛盾。在困难时期,俄选择与美国的敌人结盟,而在新时期缓和与美关系的过程中,必然也将受到第三方掣肘。
俄美关系从“冰点之下”回升是必然趋势,但两个老对手不可能一笑泯恩仇,最大可能是回到“对话中对抗”的常态。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