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项目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 闫燕 李志恒摘要:随着地热资源开发进程的加速,地热项目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与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队的地热项目为研究对象,根据电子档案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国产数据库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并构建了多层次安全防范体系。采用B/S架构与UniGUI框架开发电子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地热项目数据的集中化管理和高效检索;通过硬件冗余配置、下一代防火墙联动防御及终端安全防护(EDR) ,形成技术层面的纵深防御机制。同时,结合制度规范、权限分级、日志审计及数据备份策略,全面保障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可用性与保密性。实践表明,该系统显著提升了档案管理效率,有效降低了数据泄露风险,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与管理范式。
关键词:地热项目电子档案;国产数据库;安全管理;纵深防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5)07-0096-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 标识码(OSID)
0 引言
电子档案以其高效、便捷、易于存储和检索的特点,在企事业单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电子档案的使用便利,但其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存在数据丢失、篡改、非法访问等风险。因此,合理配置软硬件并加强安全防范成为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任务。目前,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信息化是其主要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保障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前提。在我国的档案管理史中,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工作是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持续开展档案管理的基本前提就是确保档案的安全保密。在大数据应用背景下,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电子档案,加强安全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愈加突出,意义也更加重大[1]。
当前,地热项目电子档案管理面临多重挑战:其一,数据类型复杂,涵盖地质勘探报告、钻孔数据及非结构化文档,标准化整合难度较高;其二,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传统存储方式难以满足长期保存需求;其三,安全威胁加剧,勒索病毒、非法访问等风险对档案的完整性构成严重威胁。现有研究多聚焦于通用档案管理系统,鲜有针对地热领域特殊需求的解决方案。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队几十年来长期从事地热资源的调查、勘探及高效开发利用研究等相关工作,积累了大量地热相关原始数据和成果资料,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二次开发,以便开展地热资源相关研究,使相关数据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本研究基于实际项目需求,创新性融合国产化数据库技术与多层级安全策略,旨在构建兼具高效性与可靠性的电子档案管理体系,为地热资源开发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行业信息安全实践提供参考。
1 电子档案软硬件环境建设
1.1 电子档案硬件环境建设
电子档案的存放环境必须满足档案管理的要求,以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便捷管理和长期保存。这对提高电子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保障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硬件配置以“高可用、易扩展”为设计原则,采用模块化架构以满足电子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需求。核心服务器选用2U机架式设备,搭载双路至强处理器及40TB高速存储,支持PB级数据吞吐。网络层通过核心交换机与光纤链路实现千兆级传输,确保多终端并发访问的稳定性。机房环境严格遵循GB50174标准,集成温湿度控制、气体消防及动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设备主要包括下一代防火墙、日志审计设备、数据库审计与风险控制系统,以及安全防护系统和网络安全监测设备[2]。物理安全性达到国家三级等保要求。在终端设备上部署EDR防护体系,安装杀毒软件、开启防火墙等安全防护系统,以确保终端设备的安全性,防止恶意软件的攻击[3],实现东西向流量隔离与勒索病毒的主动防御,从硬件层面筑牢安全基线。
1.2 电子档案软件配置
针对地热项目电子资料格式不统一、存储较为分散等问题,有必要设计并开发专用的地热项目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此类电子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和高效利用。档案管理系统应具备档案分类、检索、数据安全备份等功能。系统需支持多种文件格式,以方便用户上传和下载档案。同时,系统还应具备权限管理功能,确保不同用户只能访问其权限范围内的档案。
在系统架构上,采用了当前较为常用的浏览器/客户端(B/S) 模式,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程序和数据库均部署在服务器上。用户通过客户端浏览器登录系统,服务端应用程序完成查询、统计等相应的计算过程,并将结果集返回到客户端浏览器上显示。这种架构的优点在于用户可以通过联网的个人电脑、平板电脑等终端的浏览器随时随地访问服务器(云端) 数据,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查询电子档案信息的便利性。编程语言采用Delphi 10.4+UniGUI组件,既提升了开发效率,又为用户提供了可视化、操作简便的使用体验。在功能实现上,通过优化数据显示组件与后台数据库的连接方式,提高了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的效率。
系统主要分为服务器端和用户端。服务器端包含地热项目资料管理和系统设置两大子模块,负责数据的集中管理和系统基础配置;用户端则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操作界面,实现数据查询、申请下载等功能。创新性地采用了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达梦数据库DM8,这是一款新一代大型通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实现数据的自主可控存储与管理。
2 安全防范策略
2.1 加快技术更新
部署下一代防火墙联动防御、EDR终端安全防护等技术手段。在发生外部网络攻击事件时,EDR通过文件诱饵引擎和内核级东西向流量隔离技术,能够成功检测并阻断病毒传播。同时,该系统与下一代防火墙联动,可以一键阻断木马与黑客的通信。此外,EDR还具备补丁修复、外设管控、文件审计、违规外联检测与阻断等主机安全能力[4],有效保护电子档案数据安全。
2.2 加强制度建设与管理
2.2.1 完善管理制度
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队高度重视信息和网络安全工作,先后制定了《信息和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网络运维管理办法》《机房安全管理规定》《技术开发人员管理规定》《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责任主体、管理机构、人员及岗位职责,实现了包括人员、环境、设备、管理、运维和应急处置等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这为电子档案的合理规范使用提供了制度保障,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发挥电子档案的作用。
2.2.2 口令权限管理
在电子档案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口令权限管理制度,根据用户的职责和需要分配相应的权限。根据信息和网络安全的职责分工,划分了不同的权限。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管理并规范使用口令,提高安全意识。当信息系统或账户状态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更改口令;设置高强度的口令并定期修改,禁止循环使用旧口令;不得在任何登录程序中保存口令或启用自动登录,例如在宏或功能键中存储口令。同时,网络设备或服务器、桌面系统的口令安全设置,必须遵循系统安全策略中的相关要求。
地热项目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的权限设置分为两类:系统管理员和普通用户。系统管理员负责后台程序的日常维护,包括数据上传、更新,以及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等系统设置。普通用户则具备数据查询、申请下载和密码修改等权限。系统中对用户口令进行了加密存储,采用了相对常见的AES对称加密算法,加密与解密的密钥相同,并可以设置不同的密钥和初始向量长度。此外,系统中设定了口令规则,要求口令必须由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组成,且最小长度为8位有效字符。
2.2.3 日志审计跟踪
为了追溯用户的操作历史,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违规行为,有必要建立审计跟踪机制,记录用户对电子档案的访问和操作行为。为此,采购并部署了泰合信息安全运营中心系统-日志审计系统(TSOC-SA) 和天钥数据库审计系统。日志审计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安全设备、网络设备、主机、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系统产生的日志、报警等信息,并将数据信息汇集到审计中心,进行集中存储、展示、查询和审计[5]。泰合信息安全运营中心系统-日志审计系统包含审计中心、日志采集器和日志代理三个部分。审计中心内置事件采集模块,具备全面的事件采集功能;日志采集器可以独立安装运行,功能与采集模块相同,用以辅助审计中心解决特定日志采集(如Windows平台的系统日志、目录变化日志) 和负载均衡等问题。针对Windows日志,系统还提供一个独立的Windows日志代理软件,可安装在Windows系统的主机上,采集Windows系统的日志。
天钥数据库审计系统专注于网络中的数据库操作、网络运维操作和异常行为,提供了审计、告警和记录等功能,能够及时记录并对数据库危险操作进行报警,使管理员能够迅速了解系统安全状态。数据库审计系统采用三权分立模式,默认设有三个用户账号,分别为系统管理员、审计管理员和配置管理员。系统管理员账号用于管理系统用户及权限分配;审计管理员账号用于审计配置管理员与系统管理员的操作;配置管理员账号用于管理系统的各项配置和查看统计信息。在地热项目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设计了日志功能,记录用户账号、登录时间、IP地址等信息,为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维护和排查故障原因提供参考。
2.2.4 数据备份与还原
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与还原是确保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环节,定期对电子档案进行备份,以确保数据的可恢复性。达梦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物理备份还原和逻辑备份还原,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可视化工具或SQL语句实现数据库归档配置、联机备份还原、脱机备份还原以及逻辑备份还原等相关操作。在进行联机备份时,由于大量事务处于活动状态,为确保备份数据的一致性,需要同时备份一段日志(即备份期间产生的REDO日志) ,因此要求数据库必须配置本地归档且归档处于开启状态;而在脱机备份时,正常退出的数据库可以不配置归档,但对于故障退出的数据库则必须配置归档。
根据电子档案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化频率,制定备份计划,以便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迅速进行还原。地热项目电子档案的变化频率较低,但可在每次完成档案数据更新后进行一次备份,同时定期每月进行一次备份。
2.3 人才培育与机制建设
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队每年将档案管理相关培训列入年度培训计划,定期举办档案管理培训班,鼓励职工参加外部档案管理培训班和在线网络课件学习,以提高管理人员和档案用户的安全意识及操作技能,增强安全管理意识和防范能力。同时,积极引进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和档案管理背景的专业人才,为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此外,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3 结论
通过开发并部署地热项目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电子档案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使数据检索方便快捷,档案管理效率显著提升。在安全性方面,通过多层次安全防范策略,有效抵御外部攻击,从而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在可靠性方面,硬件冗余配置和完善的数据备份机制保障了系统在突发故障情况下数据不丢失。然而,系统在可扩展性方面存在一定局限,随着地热项目数据量的持续增长,现有硬件架构在存储容量和计算能力的扩展上可能面临挑战。在应对新型网络攻击手段时,部分安全防护技术可能需要进一步升级和优化。未来研究可聚焦于优化硬件架构,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探索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以满足海量数据存储需求。同时,应加强对新兴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持续完善安全防范体系,确保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始终保持高效、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韩春霞.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及信息化档案管理分析[J].中国市场,2017(15):193,195.
[2] 张敬仁,侯剑,张海,等.基于纵深防御理念的高校“四位一体”网络安全体系建设[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23(9):51-53.
[3] 郭胜楠,刘雅承,庞冉,等.IP承载网络技术演进方向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24(4):8-11.
[4] 赵先福.宿州市立医院信息安全三级等保2.0建设经验分享[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11):154-157.
[5] 薛丹,吴琪,马春娟.河北广播电视台音频制作和播出系统安全加固[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5):24-25.
【通联编辑: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