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学习视域下线上选修课状况调研与提升路径探索
作者: 徐聪 张嘉怡 葛佳钦 何鑫宇 高硕 倪婷 张杰亨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普及,泛在学习模式进入常态化,线上选修课程资源成为数字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态把握学情,推进教育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课程学习的质量关乎学生的发展。为提升线上选修课质量,文章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引导学生科学选课;强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丰富线上互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持续更新课程内容。
关键词:线上学习;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5)07-0178-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 标识码(OSID)
0 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可利用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学习,泛在学习应运而生。线上选修课作为线下课程的有益补充,以其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提升能力、拓宽视野。在泛在学习背景下,教育者须关注学生线上选修课的选课情况、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及反馈。为探究线上选修课学习现状,本研究以103名理工类本科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分析线上选修课学习现状、问题及对策。
1 研究现状与意义
泛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地点利用各种设备获取所需学习资源,享受充分的学习服务的过程,并具有永久性、可获取性、及时性、交互性的特点[2]。数字化教育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重视育人方式的变革,更好地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线上选修课程是数字化教育的重要支撑资源。课程建设须重视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调研收集学生反馈,掌握“需求侧”的诉求,动态完善课程建设,推进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次调研旨在:1) 了解线上选修课学习现状、问题及学生反馈;2) 探索问题解决策略;3) 提升学生对线上选修课程的认识,帮助其科学选课;4) 促进学生与课程的有效结合,最大化知识传播与学习效果。
疫情期间,线上课程保障了“停课不停教、不停学”[3],最大程度降低了疫情对教学的负面影响,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线上学习缺乏面对面交流,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难以实时监控。此外,练习、讨论、分享、提问等互动环节的缺失,也影响了线上学习效果。
从理论上看,泛在学习能够改变选修课必须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任务化”学习的固化思维,使学生们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和兴趣进行学习[1-4]。从实践角度看,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教师和学生线上灵活、高效的教学与学习。
2 研究途径与发现
本次研究借助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与访谈、数据分析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掌握了受访学生课程学习中的问题。
2.1 文献研究
通过查阅文献,分析高校在校生线上选修课学习现状及影响因素,包括:
学生方面:选课倾向、选课动机、学习时间安排、网络学习环境要求。
课程方面:学分占比、课程完成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成绩分布、使用的学习软件与平台。
教学方面: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式、师生支持。
2.2 问卷调查与访谈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收集学生线上选修课学习情况。问卷设计注重问题有效性、实际性和目的性,内容涵盖学生线上选修课学习情况、学习动机、学习体验、学习效果、遇到的问题及建议等。项目组成员分工协作,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其线上学习情况、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对线上选修课的意见和建议。
2.3 数据分析
对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合文献研究结果,归纳分析当下大学生线上选修课的学习现状、影响因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参与调查的103名学生中,有58.25%的同学选学过3~5门线上选修课。有超过50%的同学选课时更注重结合自己的兴趣。文史类和艺术类是最受同学欢迎的课程类型,科学、体育、军事、旅游、时尚类也都较受欢迎。关于线上选修课与所学专业相关度,有13.59%的学生认为相关度很低。对线上学习比线下的提升度更高的观点持否定态度的仅有0.97%,线上选修课的学习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肯定。
支持线上学习,认为线上学习更能拓展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更有利于专业发展的同学占比为61.06%。问卷问及与线下学习对比,是否在进行线上学习时,需要付出更多的自制力。有40.78%的同学认为需要更多自制力,30.10%的同学认为比较需要自制力。自制力成为保障线上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所选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团队不太了解的占比11.65%,很不了解的占比3.88%。这一数据反映了少部分同学选课的盲目与被动。选课学生认为线上选修课的优点包括:学习时间和空间自由、能够高效学习、学习氛围宽松,可以更好地放平心态、能够接触更多教育资源、了解不同领域知识、培养多种技能。
3 问题与解决策略
基于对本次调查研究结果的分析,归纳出以下问题,并探索相应的解决策略。
3.1 线上选修课面临的问题
课程内容与类型须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调研发现,学生选课主要基于兴趣爱好,对课程类型和内容需求日益多样化,要求课程门类更宽、内容更具时代性[6]。传统的“一劳永逸”式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已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课程内容和形式须及时更新迭代。
课程对学生的自制力要求高,须加强对电子设备的监管。少部分学生惰性心理强、只追求进度,用倍速或静音播放来凑学时。个别学生自制力差,利用线上学习之机进行娱乐,课程学习效果不复存在。坚持内外并举,既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又要增加监管力度。
学生不了解所选课程内容和要求,盲目选课。部分学生选课仅为凑足学分,对课程缺乏认识,不清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团队、所需知识储备、结课要求。常在学习过程中深感困难,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最终未实现应有的学习效果。
3.2 解决策略
拓宽课程覆盖面。线上选修课要依据培养方案开设,也要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充分调研,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整合、联通现有各平台课程资源,让学生不出校园就可以轻松地学习各大高校、各种门类的课,与其他院校的同学进行交流,实现学分互认。线上、线下课程形成有效互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全方位育人目标的实现[5]。
加强选课指导。指导学生详细了解拟选课程的体系及学习要求。开通咨询渠道,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供课时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兴趣,也要考虑各个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为线上选修课设立人工智能助教,监控选课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效果,进行指导与答疑。课程简介也应清楚体现出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要求、课程内容、结课要求、师资情况。
增强技术支撑,保障学习效果。改善校园网络条件,解决网络拥堵、卡顿等问题,有效保障线上课程的学习。用更先进的技术介入课程学习监管。通过禁止快进、禁止倍速播放、插入答题环节、设置切屏控制、开启摄像头监控等技术措施实施管理,促进学习效果最大化。
4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线上选修课程建设思考
线上选修课的完善和发展依托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支撑。教育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着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尤其体现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引领着育人方式和学习模式的改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要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7]。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也从connection, content, cooperation(联结、内容、合作) 向integration, intelligence, international(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 转化。
4.1 数字化技术赋能线上选修课建设
数字化技术以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创新人才、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其便捷性、灵活性为线上选修课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数字化教育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便捷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服务。
个性化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根据自身需求,对海量资源进行高效筛选,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个性化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单一的学习模式。AI智慧助教能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习、复习方向,实时解答学生的提问。教与学的线上双向互动驱走了苦读书本、死盯屏幕的冰冷与刻板。AI智慧助教、智能学伴的智慧、耐心与轻松的风格给学习带来了温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轻了学习的压力。内容生动、资源丰富是教育数字化的鲜明特。从文字、图片到音频、视频,从站到讲台前汇报、分享的传统模式到3D技术、虚拟现实的沉浸式体验与实践,数字技术用鲜活的生命力为学习、研究注入新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答疑点播的速度与精确性,节约学习时间。精准、快速地解决问题,让学习由泛到精。翻讲义、回看教材、问同学请教老师、网络搜寻答案等常用、传统方式耗时多、影响学习进度、难以得到及时解答。学生容易倦怠从而使问题长期悬而不决。点对点地精准解答、针对性地巩固练习恰恰是数字化展现出的特长。“秒懂”带来高效,“精准”造就“全面全能”。数字化教育让传统模式下的很多“不能”与“很难”变成当下的“可能”与“轻松”。
4.2 数字化背景下线上选修课供给侧改革
教育数字化变革要形成数据驱动、人技结合、敏捷适切、跨界开放、公平、可持续的高质量教育体系[8]。教育的“供给侧”也要随教育格局的变革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动态变化而进行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指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幅度。在教育的供给侧,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应当被牢固树立。从价值引领、知识习得、能力培养3个方面全面发力,通过全维度数字化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深化问题驱动、自主探索、合作互动、教师引导、多通道评价的理念,搭建畅通的交流互动平台,实践因生而异、因材施教的指导模式和更全面的评价检验方式。教师的角色也转向多元化,在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环节的创新、教学双向平台的搭建多方面发挥作用,引导学生适应并有效运用数字化优势,协助学生处理好问题—学习—实践—再学习的全链条、大循环关系。作为教育数字化的重要一环,线上选修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尤为重要。线上选修课程保障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体现了“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的学习型社会理念。
5 总结
本研究通过对理工类本科生线上选修课学习现状的调研,发现学生对课程内容和形式的需求日益多样化,线上学习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未来,须进一步加强线上选修课程建设,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势,完善选课指导、丰富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线上选修课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梦蝶.基于支架式教学法的中级线上汉语选修课教学设计:以保加利亚普罗中学为例[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21.
[2] 孙翕.基于泛在学习理论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2(7):180-184.
[3] 王悦,徐弘昭,迟宝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选修课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OL].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1,11(1):3-7.
[4] 黄云坡,刘欢,张振,等.线上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专业选修课应用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0):23-24.
[5] 张文倩,陈瑛翼,程懿,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营养学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对比研究[J].华西医学,2022,37(9):1371-1376.
[6] 张霞,魏玉,徐相华.线上线下联动,打造高品质公共选修课[J].科教文汇,2021(5):52-53.
[7] 钟曜平.坚定走好教育数字化的中国道路.中国教育报[N].2024-3-29(1).
[8] 曾丽渲,邢鸿飞.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现代化转型的内生困境与发展策略[J].江苏高教,2024(8):71-77.
【通联编辑: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