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棉花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袁越)

你所不知道的棉花0( )

棉花除了织布,还能干什么?棉花糖和冰激凌,哪个含有棉花的成分?

要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你可以去上海多伦美术馆参观一下国内第一个以棉花为主题的公众体验展览。这个命名为“棉花——超乎你的想象TM”的主题展览通过实物展示了棉花的很多新颖用途,比如爱迪生发明的第一个碳化棉丝灯泡,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的棉布机翼,具有防雨功能的“风暴牛仔TM”棉布,像弹簧一样可以拉伸的棉布条,以及一种像化纤制品一样速干的“微型窗TM”面料等等。

主办方还向观众免费提供棉花糖和冰激凌,只要你能正确地回答出开头的那个问题。答案是棉花糖吗?错。冰激凌才是真正含有棉花成分的食物,因为棉籽油是制作冰激凌的原料之一。

“棉花可以成为人类很重要的食物来源。”美国棉花公司副总裁韩瑞克(Ric Hendee)先生对本刊记者说,“目前全世界每年生产4400万吨棉籽,其中含有蛋白质大约1000万吨,可以满足5亿人的蛋白质需求。”

美国棉花公司是由美国陆地棉生产商和棉制品进口商出资成立的一个非营利性组织,也是这次展览的主办方之一。该公司的宗旨是在全球范围内通过纺织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活动,增进棉花的需求量,提高利润率。

你所不知道的棉花1( 艾伦·特哈 )

“人类种植棉花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棉纤维目前仍然占据天然纤维市场80%的份额,远远超过蚕丝和羊毛。”韩瑞克继续说,“但自从20世纪50年代发明了从石油副产品中合成聚酯纤维(Polyester)的技术后,合成纤维就开始慢慢蚕食棉布市场,并在8年前首次超过棉布,成为美国服装市场份额最大的面料。”

众所周知,棉布的透气和吸湿性能好,无静电,质感柔软,但排湿性能差,干燥所需时间长,容易起皱,这几项缺点恰好是合成纤维面料(比如涤纶和腈纶)的优点所在。再加上合成纤维行业投入大量资金,不断开发出新型产品,缩小了与棉制品的差距,终于后来居上,在销量上超过了棉制品。面对合成纤维咄咄逼人的气势,美国棉花协会不得不奋起直追,加快研发速度,推出了“风暴牛仔TM”和“微型窗TM”等几种新型面料,弥补了棉布自身的缺陷。同时加大了宣传力度,把棉布定位成“天然环保产品”,顺应了历史潮流,重新赢得了美国消费者的青睐。如今棉布在美国服装行业所占比例重新上升到了65%,再次超过了合成纤维。

你所不知道的棉花2( 韩瑞克 )

有两种衣服决定了这场“面料大战”的胜负。第一是牛仔裤,这种由蓝色纯棉布制成的裤子已经成为美国精神的象征,有超过80%的美国人自称爱穿牛仔裤。第二是T恤衫。因为棉布易于染色,很容易印上各种图案,因此棉布T恤衫成为美国人表达个性的最佳服装,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中国的情况与美国有很大不同。中国虽然种植棉花的历史也十分悠久,但中国古代老百姓一直把棉布视为低端产品,富人都穿丝绸。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提倡艰苦朴素,中国棉花行业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根据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芳女士在今年6月11日召开的“2009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给出的信息,1978年中国棉花产量只有217万吨,人均衣着纤维消费量只有2.88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这其中几乎全部是棉布。

你所不知道的棉花3

从1976年开始,中国引进了一大批化纤设备,开始生产“的确良”。它其实就是一种聚酯纤维制成的化纤布料,英文名称叫做Decron,广东人把它译作“的确靓”,到了内地就成了“的确凉”。说它“靓”还有点根据,因为这种面料手感如缎子般光滑,无需熨烫也不起皱纹。但说它“凉”就不合适了,因为它不透气,夏天一出汗就闷得慌,于是它的名字又被改成了“的确良”。在当时普通老百姓买布还要凭布票的情况下,说它“良”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的确良”布非常耐磨,基本上穿不坏,所以一下子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高档商品,能穿上一件“的确良”衬衫在80年代初期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的确良”为化纤布料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再加上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早先化纤布料的许多缺点,使得化纤产品在中国消费品市场的占有率一直居高不下。根据高芳女士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的棉花年产量达到了750万吨,是1978年的3.5倍。但中国人均衣着纤维的消费量已经达到了14.6公斤,是1978年的5倍。部分差别可以用进口棉花来解释,但根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累计进口棉花211.1万吨,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被织成布做成衣服后返销到国外。综合上述几项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棉布在中国服装市场的占有率肯定低于美国的65%。

“中国日用消费品在市场端缺乏严格的统计数据,所以我们无法知道棉制品在服装行业的占有率到底是多少。”美国棉花公司中国部首席代表汪嘉荣对本刊记者说,“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统计纱布工厂的产量来间接估算一下,按照我们的估计,棉布在中国服装市场的占有率和涤纶差不多,都是35%~40%。”

棉布在中国市场的消费量还有进一步下跌的趋势。根据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2008年度全球棉花消费总量减少了9.5%,是70多年里逐年减少最多的一次,其中有几乎一半的减少量发生在中国。中国的棉花消费总量占全世界总数的40%,所以中国发生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立刻就会在世界棉花交易市场掀起巨浪。

正是在这样一个微妙的时刻,美国国际棉花协会与美国棉花公司一起在上海举办了棉花展,试图借助这次展览向中国消费者宣传棉花的好处,提高消费者对棉制品的认知度,促进棉制品在中国的销售。美国国际棉花协会隶属于美国国家棉业总会,其目的就是通过影响营销环节,推动美国棉花制品的出口。本刊记者借展览的机会专程访问了美国国际棉花协会执行总监艾伦·特哈(Allen Terhaar)先生。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市场对于美国的棉花出口有多重要?

特哈:中国是美国棉花最重要的出口国,60%以上的美国出口棉花都被运到了中国。同时中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对国际棉花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三联生活周刊:棉布在美国被定位成“天然环保产品”,但种棉花也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和水。请问有没有人对棉花和化纤进行过科学比较,哪种纤维的碳足迹更大?对环境更友好?

特哈: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复杂了。从温室气体的角度说,棉花本身确实不增加二氧化碳,但棉布的排湿性能差,烘干的时候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从生产的角度说,棉花通常不需要施太多的肥料,耗水量也比普通农作物少很多,美国2/3的棉田不需要特殊灌溉,光靠雨水就够了。但是化纤产品是从石油的副产品中提炼出来的,可以被看做是石油产品的高效利用。当然,石油副产品还有许多别的用途,不一定非得用来制造合成纤维,但这样一来就很难估算两者的差异了。从垃圾处理这个角度说,棉布很容易被降解,化纤则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棉布的使用寿命比化纤短,所以也不那么容易分出好坏。

三联生活周刊:棉籽富含蛋白质,有潜力成为人类食物的一个重要来源。但目前绝大部分棉籽都被用来喂牲口了,这是为什么呢?

特哈:主要障碍在于棉籽中所含的棉酚。这是一种天然杀虫剂,对哺乳动物的精子有抑制作用。好在已经有科学家培育成功了只在棉花和棉秆中含有棉酚,棉籽中没有棉酚的新品种,预计再有5~10年就可以推广了。到那时,棉花将不仅仅是天然纤维的主要来源,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粮食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既然说到棉酚就不能不提“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简称Bt)。转入Bt基因的棉花已经成为棉花行业的主流作物,在中国被广泛地种植。转基因棉花之所以比其他转基因作物推广得更快,主要原因在于棉花不是食品,对它的安全性要求也就相应地降低了。那么,如果棉籽真的被用做食品,公众是否会因为转基因的问题而拒绝食用呢?

特哈:如果我们向消费者解释清楚转基因的问题,相信消费者是不会拒绝食用棉籽的。首先,无论是Bt蛋白还是Bt基因都没有在棉籽中被找到过,消费者可以放心。其次,大量科学实验证明,Bt蛋白质只对某些昆虫有毒性,对人体无害。第三,Bt蛋白极大地减少了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以前一块棉田每年需要喷药4~5次,现在只要0.2次,就是说只需按照一定比例喷药就可以了。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有消费者不相信转基因棉花,只相信那些不施化肥和化学杀虫剂的所谓“有机棉”,市场有能力满足他们吗?

特哈:我本人不反对种植有机棉,但这只能是针对某一类特殊人群的特殊产品,不代表棉花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机棉产量低,既浪费土地资源又浪费水资源,产出的棉花和普通棉花没有区别,价格却是普通棉花的0.5~1倍,我相信消费者会做出合理选择的。事实上目前有机棉只占世界棉花种植面积的0.1%,消费者已经做出了选择。

三联生活周刊:据我所知,美国政府一直对美国的棉农实行高补贴政策,这就意味着棉花的价格被人为地压低了。这是不是说明消费者选择了化纤产品呢?

特哈:对农产品进行补贴不只是美国政府在干的事情,世界其他政府也都在做,补贴的项目也不光是棉花,还包括很多其他农产品。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国家对化纤企业也有补贴。

我觉得这个问题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首先,化纤产品需要用到石油,石油无疑是目前全世界最紧俏的商品之一,具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的石油储量不高,所以必须节省着用。其次,棉布行业雇用的人数远比化纤要多,比如,仅仅在中国就有大约1亿农民靠种棉花为生。政府补贴棉花业,远比补贴化纤业能够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

当然,补贴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关键是想办法提高棉制品的质量,让消费者主动购买棉布衣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棉花的价格,最终取消政府补贴。

总之,我们之所以提倡消费者使用棉制品,不光是为了保护环境,更多的因素是保护人。联合国之所以把2009年定为“国际天然纤维年”,主要原因就是天然纤维能够让农民有钱挣,这才是对一个国家最有利的事情。■

棉花
知道
化纤
化纤面料
棉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