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质即风格——玳瑁眼镜的高级定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苌苌)

材质即风格——玳瑁眼镜的高级定制0( 老博内先生正在从一块玳瑁片上雕琢镜架 )

6月11日,在博内家位于巴黎一区皇宫花园(Palais Royal)的眼镜店的开幕酒会上,来的多是银行家和文化名流等。他们都是博内家的客户,戴着在这里定制的眼镜,没有一副外形有重样的。博内家擅长玳瑁工艺,定制一副玳瑁眼镜,起价从4000到5000欧元不等,最贵为2万欧元。这决定了他们的客户非富即贵,其中也包括已经逝去的密特朗总统和伊夫·圣·洛朗,以及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和他的女人们。

博内家制作玳瑁眼镜的技术在欧洲已是独门技艺。自从《华盛顿公约》将玳瑁列为濒危保护动物以来,在很多国家,包括我国,都禁止了玳瑁制品的加工和买卖。在日本和意大利,政府给相关行业一笔补贴,让他们自寻生路。而博内家传的玳瑁工艺,由于有一部分要用来修复博物馆和美术馆的玳瑁文物,在当年得到政府特批,在法国只此一家,可以继续使用法国境内库存的玳瑁继续其加工工艺,但必须是《华盛顿公约》执行以前,也就是1975年以前的玳瑁库存,此后也不能再进口,直到用完为止。

“在法律还允许进口玳瑁的最后一年,玳瑁原材料的价格就已达到7500欧元/公斤,现在有钱也买不到了,因为没有市场了。”博内家的大儿子弗兰克·博内告诉本刊记者,“这种材质的前景是不乐观的,但是我们必须和这种稀缺的现状一起生活,这就是现实。”今年37岁的弗兰克加入家族事业已经有20个年头,博内家制作眼镜的技艺传到他这里,已经是第4代。然而,他说这番话的时候,却感觉不到焦虑,也许这家人的信心并不全都建立在这种稀缺材质上,而4代人传承的到底是怎样的技术秘密呢?可是,弗兰克的父亲、获得法国“工艺大师”称号的克里斯蒂安·博内却告诉本刊记者“天下无秘密”——好声誉是由很多若细的经验建立的。

再过500年,如果文物工作者挖掘到一副博内家出产的眼镜,大概仅凭此就可以复原其主人头颅的原貌。定制一副眼镜需要测量瞳孔间距、额头的宽度、头的高度、从鼻子到耳朵的长度、耳朵的高度等十几个精确的尺寸。克里斯蒂安的两个30多岁的儿子参与家族事业以后,把现代科技带了进来,用电脑辅助测量和保存客户的记录。仅鼻子,就需要量3个尺寸——两眼间鼻子的高度、鼻梁的宽度和鼻梁到脸颊的坡度。不论使用何种材质,至此,已经和大厂牌批量生产的眼镜完全是两码事了。

在以暗灰色为主调的新眼镜店,门梁上装饰着一整只玳瑁壳,在射灯照耀下流光溢彩。不过,它并不能直接拿来做眼镜,一副玳瑁眼镜是从一块铅笔盒大小、5毫米厚的平面玳瑁板块上雕琢出来的。博内家从祖辈那儿学到的不仅是如何用玳瑁板块雕刻眼镜,还有怎么把龟甲做成板块。板块由几层玳瑁壳黏合而成,克里斯蒂安先生告诉本刊记者,玳瑁壳独一无二的特点,在于可以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发生生物接合,没有任何的接缝和痕迹。在供顾客挑选的色板上一共有9种颜色,从黑色、深栗色一直到半金黄和超级金黄色,颜色越浅亮越珍贵。而接近玳瑁本来面貌的深浅相间的花色,为了得到均衡的花纹,是要按照花色纹路对花后再黏合的。“但是温度太高,玳瑁就像玻璃一样碎了,再也无法修复;温度太低,就会留下接合的纹路,尽管还可以补救,但是最好是一次粘合成功。”克里斯蒂安说,这都是需要多年的经验和学习才能掌握的技术。

材质即风格——玳瑁眼镜的高级定制1( 博内家为一位中国客人定制的眼镜取名Mr.Lin )

制作一副玳瑁眼镜大约需要一个月,一个熟练技师20个工作小时。即使满打满算,一年他们只能完成200副眼镜的订单。博内家在法国只有百十来号客户,有钱,又要有“闷骚”的品位,因为博内家的眼镜腿上没有任何铭牌标志。相对大品牌通过强调设计获得的“品牌即风格”,克里斯蒂安先生常说,材质即风格。至于是否近视,倒也未必。在酒会上看到一位老妇,新学到的知识让本刊记者判断那副半透明的金黄色玳瑁眼镜价格至少在1万欧元以上(克里斯蒂安先生后来也证实),但她说她的视力很好,这是一副平光镜。很多年前,她在杂志上看到了博内家做眼镜的故事,就把老博内叫到家里,给她量尺寸,定制了这副眼镜。

克里斯蒂安给密特朗和希拉克总统都做过眼镜。密特朗总统深知这个行当的稀有和珍贵,在“工艺大师”的系统使用前,就把博内家族定为“法国保护工艺”。博内家也是“法国大工坊”的成员,成员认定的标准是世代相传或者具有精湛的传统工艺。2000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克里斯蒂安·博内“工艺大师”(Maitre d'Art)的称号。法国前文化部长杜彭先生从保护稀有的传统工艺出发,设立了“工艺大师”的这个系统,它的意义类似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系统中的“传承人”和日本无形文化保护遗产系统中的“国宝”。每年政府会给克里斯蒂安先生1.6万~1.7万欧元的补助,鼓励他带徒弟,其中一个内容就是教弟子怎么修复玳瑁藏品(玳瑁会被白蚁啄食)。一般这个补助3年为一轮,鉴于玳瑁技术的复杂性,博内家迄今已得到了两轮的补助。克里斯蒂安告诉本刊记者,学徒的学习期今后可能还会变得更长,他的徒弟丹尼尔已经跟他学徒9年了,还未出师。“可能还需要9年。”克里斯蒂安说。作为家族工坊的大家长,老客户还是比较认他的手艺。

材质即风格——玳瑁眼镜的高级定制2( 弗兰克·博内的爷爷给船王奥纳西斯定制的眼镜,现在他正致力于还原这个款型 )

玳瑁的主要食物是海绵,海绵富含二氧化硅,和玻璃的成分相同,而且玳瑁也是唯一能消化玻璃的海龟。也许这解释了玳瑁壳为什么会具有透明和半透明的蜡质或油脂的光泽。我国历史上也有用玳瑁做眼镜的传统,因为玳瑁不仅能满足美学上的需求,而且由于它的构造接近指甲和头发(灼烧时会发出类似头发燃烧的气味),和皮肤的接触是最紧密的,在出汗的时候不会很滑,不会引起皮肤过敏,而且它的硬度会使眼镜长年不变形。在谷歌上看到,说有血丝的玳瑁壳是活的玳瑁壳,如何珍贵的说法。问克里斯蒂安先生,他说是无稽之谈,所谓“血丝”只是玳瑁天然形成的接近血的颜色。

鉴于公约的限制,弗兰克告诉本刊记者,现在已经不像以前,使用玳瑁那么自由。由于材料中金黄色的非常稀少,他们未来都将尽量用库存中颜色较深的材质来做眼镜。博内家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出路,比如使用水牛角,去意大利寻找高级塑料板材,后者定制的价格只有玳瑁的1/10左右。但因为博内家先从最好的玳瑁眼镜秀起,拿塑料的出来,顾客就没兴趣看了,因为它的确无法达到那般令人惊艳的程度。在博内家接待高级定制的客户的客厅橱窗内,放着他们从各处搜集来的玳瑁藏品,其中也有一副博内家为银行家罗斯·柴尔德夫人制作的深浅相见的手镯,到了浅黄处,它的透光像水晶一样清晰,可以看清试戴者胳膊上一根根细小的汗毛,塑料根本无法达到这种效果。

材质即风格——玳瑁眼镜的高级定制3( 博内家为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定制的眼镜 )

玳瑁眼镜框如何获得那种玉一般润泽的光亮?克里斯蒂安告诉本刊记者,打光一般需要5层,从做板块时就追求最好的工艺。雕琢,打磨,每一步都和眼镜框最后的光泽相关。至于伊夫·圣·洛朗先生的眼镜框何以能透出一种深邃之光,他说,因为他在制作板材的时候,在里面加了高透光率的浅金色玳瑁。所以虽然表面看一样是黑色的,但它获得了比纯黑色更高的透光率。

“就像那些老品牌有高级定制和成衣之分,玳瑁眼镜在这里,就是眼镜行的高级定制(Haute Couture)。”希尔维·格伦巴赫对本刊记者说。她和她的弟弟、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主席迪蒂埃·格伦巴赫都是巴黎时尚界的活跃人物。她告诉本刊记者:“定制眼镜意味着,每个人眼镜的颜色和框架都是和他们的脸型、气质与发色相契合,它保持了奢侈品真正的特性——优良的品质,优良的服务,并且只有少数人可以享受到。必须讲究高品质和专有性,如果后者被打破,就不叫奢侈品了。”克里斯蒂安现在佩戴的形状奇特而小巧的眼镜,是伊夫·圣·洛朗的画师给他画的样子。他告诉本刊记者:“我们没有大牌子的宣传手段,我们有的是对每一个客户的专门照顾,我们知道怎么用工艺把眼镜做到极致,戴上就是属于他的眼镜。机器是没法在玳瑁上工作的,它永远需要你的眼和感觉。如果做不到位,我就送给你了。一定要做好,我爸爸是这样,爷爷也是这样,一代代的手艺和时间投下去,才会有现在这样的效果。”

材质即风格——玳瑁眼镜的高级定制4( 伊夫·圣洛朗一直是博内家客户 )

克里斯蒂安对中国这方面的传统和传承系统也非常感兴趣。本刊记者告诉他“玳瑁”二字在中文中所带有的“王”字旁,已说明了它在我们的古代文化中具有宝石的性质。去年,西安法门寺整理地宫出土的古钱币,就发现了十几枚玳瑁制的“开元通宝”,据说在唐朝是类似于“纪念币”,并不作为货币在社会上流通,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绝无仅有的玳瑁币。一般玳瑁需要20至30年才会完全成长成熟,在它们生命的大部分时光里,总是会孤独地游荡在大海中,只有在每两三年一次的交配时,它们才会相聚。它们身上所具有的诗意经常被我们的诗人写进诗歌中,比如李白的诗句“常嫌玳瑁孤,犹羡鸳鸯偶”。当然,它在我国古代也是高档饰品,比如诗句中的“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或者《孔雀东南飞》中的“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材质即风格——玳瑁眼镜的高级定制5( 博内家眼镜店为顾客提供色彩多样的镜片 )

材质即风格——玳瑁眼镜的高级定制6( 工作中的弗兰克·博内正在细心打磨一副玳瑁眼镜 )

眼镜
材质
玳瑁眼镜
风格
高级
高级定制
玳瑁
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