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024)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春节来临,“机会”来临

我有一位远房表哥,是某区市政部门的一个头头。这些年,我们市每到春节期间,行道树上都会挂五彩绚烂的彩灯,非常漂亮。以往采购的彩灯都是一次性使用,春节过完就取下丢弃作废,很浪费。表哥很“心疼”,也看到了其中的“操作”机会,于是特地到厂家订做了质量挺好的彩灯,可以连续用上好几年,而表哥呢,却每年都可以报销彩灯采购经费。

春节,免不了餐饮聚会。聚会,自然少不了喝酒。我有位同学,在做酒水生意,也在春节看到了“商机”,他每年春节都会销售掉不少假酒。当然,酒也是真的,只不过酒质不敢恭维。这位同学与一些饭店“合作”,客人喝得五迷三道的时候,如果还要点酒,饭店服务员就提供客人所喝品牌的假酒。客人舌头都喝麻木了,当然也分不出来。同学这几年靠这个赚了不少钱。

不少人辛苦劳碌了一年,难得利用春节玩上一段时间。我们农村老家在外打工的小伙子,回家过春节时,很多人迷上了赌博。我认识一位“赌圣”,很擅长打牌,尤其是“斗地主”玩得很好。他充分发挥这一“专长”,专门参加“斗地主”的牌局赢钱。当然,由于他太厉害,不可能有固定人群长期和他打牌让他赢钱,这个“赌圣”就专门找人牵线介绍牌局,赢了钱和介绍人分账。由于路子广,自然今年春节又会赢不少钱。

我老家还有位50多岁的邻居,是某龙灯队的成员。这几年,他所在的龙灯队从正月初二开始,轮流到县城街道各商业门脸舞龙灯,讨“利是钱”,每户商家最低200元打底。如果有商家给的钱低于200元,或者关着店铺,他们就会贴上一些如“流年不利”“生意不顺”的字条儿。商家为了讨个吉利,对他们的“拜年”只好“热情”相迎。正月十五之前,邻居所在的龙灯队甚至会到商家那里“拜年”两三次,每个队员都会在春节赚上好一笔,想必今年也如此。

而我一位亲戚的孩子,也“颇有头脑”。以往每年春节,他父母的亲戚朋友都会给他发压岁钱,而那些没能见到的亲戚长辈,则成了“漏网之鱼”。为了逮住这些“漏网鱼”,这个孩子要求父母在春节时给他配一部智能手机,再申请微信,把所有沾得上边的亲友长辈都加上,准备在大年初一用微信拜年,讨要压岁钱。本来,他父母亲怕他玩游戏耽误学习,给他配的手机是老式按键机,可得知孩子的想法后,竟然非常支持,立马给了孩子一台智能手机,过完春节再收回。以上这些,都是春节期间各类人的赚钱良机,只不过,这种“机会”有点难言的滋味。

(重庆 杨永杰)

女儿脸上的划痕

早上发现女儿眼睛周围一条划痕,一问知道是老师飞书所致。想想也能知道,女儿做错题,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讲,呈上的答案还是有出入,老师气到无语飞书。

小女一年级,开学前第一次和老师碰面时,我战战兢兢地告诉老师,小女没上过幼小衔接。老师语气温柔,云淡风轻地说,“都会从头教的”。

然而从上学第一天开始,老师变了。她变得一点也不温柔,更不亲切,每天各种批评、表扬、分数统计。孩子每天背儿歌,背古诗、古文,第二天老师亲自把关。听说学校一个月后要组织跳绳比赛,老师三令五申天天练习,上纲上线,日日评比,设定目标。强化训练之后,班级平均成绩是一分钟155下。(这个成绩在5个班里排倒数第二,其他班我不敢想象。)

鼓励跳绳,那老师应该很支持体育吧?我大错特错了!我家孩子游泳,后来抽空也让她接触网球,老师明确表示,练这些体育项目会耽误学习,如果家长执意坚持,那孩子没完成作业是不会放人的。孩子出去比赛请假一天,老师一百个不愿意,耽误学习啊!我一再表示所有学习内容不会落下,老师才挤出了一个“好”字。一张游泳第四名的奖状,得不到老师任何回应。

班主任在接触孩子一个月后,写了一封公开信给家长,洋洋洒洒2000多字。言下之意,这个班的孩子远比想象中差,学习没有捷径,就要吃得了苦中苦。高压政策变本加厉,鼓励家长在家里让孩子做练习第二天给老师拿去,换贴纸。

距离期末越来越近,学校里的卷子、练习纸雪片般飞来。除了学校正常发的练习册,老师加足马力布置作业,美其名曰要保证孩子们期末过关。数学老师在速算方面也变得急功近利,每天计时测试,口算书、口算一百题、校本、课堂……

所谓的“游园考试”,也是有复习资料的,临场如何应对,里面一应俱全。

我特别理解老师,也尽力配合着老师,因为给孩子布置一份练习,他们要增加三四十倍的工作量。我也特别纠结,自己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憧憬和幻想,孩子却学着20世纪的知识,和我30年前学的无异。我还特别抓狂,每天随着老师的分数统计、批评表扬,心情忽上忽下,带着负面情绪生活。更无助的是,面对这个有可能生活到22世纪的孩子,如何才能不让她成为流水线作业的产品呢?

(读者 邹鑫)

难忘的“微商”经历

“研一”上学期,课程和实验任务不太重,正好那时大学生创业热潮兴起,在一个学姐的提议下,我和同一学院的几个好友便开始了玩票性质的“创业”行为。我们是食品专业的,学院有烘焙实验室,于是我们便发挥专长,开了一个卖零食的微店,主打各种烘焙手作,算是早期的微商吧。

为了不让学院领导和老师发现我们在“干私活”,我们把做饼干的时间安排在了晚上10点以后。团队的固定成员是4个女生,再加上偶尔参与的几个。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各自认领一个岗位,形成了备料、和面、整形、烘烤、包装的小小流水线。一个装满饼干的烤盘大约能烤出四五十块饼干,我们少的时候一晚上可以生产出两三盘饼干,多的时候四五盘,等到全部忙完已经是凌晨3点多了,还要抓紧收拾好现场以免被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发现“作案踪迹”,再用小推车将装满饼干的箱子推回宿舍,准备次日发货。

第二天,有课或者有实验任务的同学忍着困意赶往教学楼,剩下的人便开始忙下一步的工作——打包订单,有时还会贴心地附赠一张亲手写就的精美卡片。之后把箱子送到宿舍楼下露天的快递收发摊位,那个时候学校还不像今天这样有方便的自动快递柜和位于室内的物流站点,我们只能在北方11月刺骨的寒风中抄写快递单,将饼干寄往全国各地。任务完成,我们的手和脸冻得通红,但心里满满都是幸福感。偶尔也做一些慕斯杯和布丁,不过因为保质期比较短,仅限校内配送。我们晚上亲自送到买家的宿舍,自嘲除了流水线女工还兼职外卖配送员。

“微商”当然少不了为自己的店铺打广告,发朋友圈得小心翼翼分组,以免被老师和家长等“危险人物”发现我们不务正业的行径。凭借着饼干的好味道,微店收获了一批忠实顾客,收入最多的一批订单甚至超过了1000元。然而由于原料太过良心,刨去成本和损耗,收益所剩无几,平均到每个人头上更是寥寥。春节临近,我们每人分了200块钱,姑且作为过节费。

后来,为了能按时毕业,微店事业告一段落。再后来,我们毕业了,天各一方。很有意思的是,我们没有一个人选择创业开店,也许是因为太了解这一行的辛苦吧。这些年,学校也发生了许多变化,物流的发达让同学们再也不用在寒风中寄快递了,学院烘焙实验室也有了官方的创业项目,学弟学妹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网店卖面包,还获得了国家级的大学生创业奖项。而这段难忘的经历,也成为了一段宝贵的回忆。

(读者 Yuzunatsu)

春节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