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哪儿吃到哪儿”,招权纳贿踏上不归路

作者: 林森 李晓亮

“走到哪儿吃到哪儿”,招权纳贿踏上不归路0

被留置后,四川省农产品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原党总支书记、董事长韦兴林常常反思自己走过的路,当回想起一件件往事、一张张面容时,他禁不住掩面而泣:“我为何落得如此境地,为何犯下那些错误,愧对组织多年培养,愧对家人和父老乡亲的期盼。”

经查,在2010年至2021年间,韦兴林与不法商人沆瀣一气,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工程项目承揽、投资入股、股权转让等方面提供帮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650余万元。

2023年8月,韦兴林因犯受贿罪,一审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 50万元。2024年5月,二审驳回其上诉,维持原判。

“忘却初心,走错道路焉有不败之理”

1992年,韦兴林大学毕业后进入南充地区电视台工作,一年多后进入广安地区工作。

1999年,年仅29岁的韦兴林由于获得奖项较多,被推选为广安地区电视台副台长。正是这一次岗位调整,让韦兴林初尝了手握权力的滋味,觉得“当副台长时的前呼后拥、赞美之词让自己很是享受”。

从副台长到副区长再到正处级干部,韦兴林的岗位不断调整,职务屡次晋升。但在随之而来的各种阿谀逢迎中,韦兴林“想当官”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他在工作中不再兢兢业业,而是时刻盘算如何能让自己再进一步、如何将手中的权力变现。

2017年,韦兴林担任广安生态农业开发供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筹建工作组组长、党委书记、董事长,并提出了若干发展目标。然而,他没有遵循企业经营管理规律,贪大求全、急躁冒进,在项目投资建设上不切实际、不重实效,一味“铺摊子”“上项目”,最后都变成了一堆“烂摊子”。

“我喜欢喝酒,上任后,我未经市场调查和科学论证,就决定上马酒水项目,由集团出资100余万元,与四川某酒业公司共同出品‘供销天下酒’。”接受审查调查时,韦兴林坦白,由于对酒的价格、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论证不足,“供销天下酒”生产出来后,完全没有销路,产品库存积压,项目亏损严重。

“经调查,广安生态农业开发供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有经营项目,基本没有经过详细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就是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审查调查人员介绍说,韦兴林任性滥权,广安生态农业开发供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责任田”成了他个人的“自留地”。

集团党委会、董事会、投委会等会议记录显示,韦兴林主持会议集体研究决定企业重大决策事项时,习惯性地把自己凌驾于组织和集体之上,专断擅权,妄自尊大,搞“一言堂”,当“一霸手”,进而破纪破法,直至污染整个集团的政治生态,也直接导致班子成员分管的子公司各自为政、损公肥私,致使国有资产遭受损失。“成为‘官迷’的我,忘却初心,走错道路焉有不败之理?”韦兴林忏悔道。

经查,在韦兴林主持工作期间,广安生态农业开发供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仅存在了短短2年零2个月时间,却先后成立子公司13家,上马项目9个,涉及花椒基地、养鱼、养牛、营养餐配送、农资经营等。这9个项目匆匆上马,又纷纷倒下,全部亏损。清算时,集团资产负债率高达61.5%,亏损600余万元。

“走到哪儿吃到哪儿,贪得无厌”

“酒量大”“喝酒豪气”,韦兴林常以吃喝为荣,更以“能喝酒交友甚广”而自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正风肃纪反腐高压态势下,韦兴林也丝毫没有收敛,每天“赶场式”地参加各种酒局饭局,在声色犬马中丢掉原则,在欲望膨胀中丧失底线。

韦兴林长年担任单位“一把手”,手握项目、股权分配大权,自然成为不法商人争相“围猎”的对象。一些私营企业主发现韦兴林喜欢喝酒后,便投其所好,长期请其大吃大喝。慢慢地,韦兴林与多名私营企业主成为亲密的“酒肉朋友”,吃吃喝喝最终演变成权钱交易。

韦兴林不仅沉溺于纸醉金迷的享乐,还热衷于“酒桌办公”,在酒桌上为关联企业、私营企业主批项目。当时,韦兴林的“朋友圈”都知道,在他这里,要想事好办,喝酒是前提,送钱也是必要条件。

2016年9月,韦兴林到广安市供销合作社任党组书记、主任,“老朋友”谌某宴请韦兴林,并表示希望借助供销合作社平台成立农资农技公司,韦兴林欣然答应。酒后,谌某当即拿出现金20万元,韦兴林轻车熟路地收下,这也是他第二次收受谌某的好处费。早在2011年,韦兴林任广安市广安区副区长期间,就因帮助谌某协调石膏粉厂用地事宜,收其好处费30万元。

2017年7月,已任广安生态农业开发供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的韦兴林兑现此前的承诺,拍板与谌某实际持有的四川某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广安农业生产生活物资经营有限公司,谌某的公司占股达49%。

面对各路不法商人老板的“围猎”,韦兴林可谓见钱眼开、“大小通吃”,为他们在项目投资入股、股权转让等方面大开方便之门,甚至站台撑腰。

广安某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老板黄某就是韦兴林“酒肉圈子”里的一个常客,他与韦兴林保持了长达10年的“合作”关系,先后5次送其现金共计130万元。

在接受审查调查期间,韦兴林这样描述自己:“当官后,自己是走到哪儿就吃到哪儿,贪得无厌。”

“新成立公司就是为了找机会收钱”

韦兴林在担任广安生态农业开发供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把手”期间,将“吃点喝点不算啥”“礼多人不怪”等错误观点灌输给班子成员,甚至带着班子成员共同接受商人老板安排的宴请。在他的带领下,集团班子成员也坐上了“集体闯红灯”的过山车。

2018年上半年,广安生态农业开发供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始筹建广安市兴川农产品冷链物流有限公司。

“当时集团旗下已有负责食材配送业务的公司,新成立公司就是为了找机会收钱。”面对审查调查人员的讯问,韦兴林交代说,这样的决定,在集团内部也是心照不宣。

韦兴林的“酒肉朋友”杨某嗅到商机后,为使其实际控制的2家商贸公司获得参股资格,随即便找到韦兴林,送去现金30万元。

与此同时,为了能顺利入股并多占股份,杨某找到集团总经理吴某、副总经理米某、副总经理臧某(均已另案处理),分别送上10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现金。在众多班子成员关照下,杨某的两家公司顺利入股,并分别占股10.6%、5.9%,成了大股东。

为了利润更大化,杨某还策划让自己、妻子、女儿等到公司任职。于是,他再次找到韦兴林又奉上现金30万元,也依然如法炮制地给吴某、米某、臧某分别送去现金10万元。

上梁不正下梁歪。韦兴林利用手中权力,大肆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导致集团内出现了极坏的从众效应,带坏了风气,广安生态农业开发供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政治生态恶化,班子成员纷纷效仿,将分管联系的子公司变成自己的“自留地”,形成利益均沾、抱团贪腐的利益共同体,集团内部一片乌烟瘴气。

经查,仅在食材配送项目上,吴某、米某、臧某等班子成员就分别收受杨某现金40万元,韦兴林则收受杨某等人现金180万元。截至目前,广安生态农业开发供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系列案件涉及集团干部职工20人,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3件13人,其中包括韦兴林等4名集团领导班子成员。

所有被“围猎”的“甘甜”,终究只是苦酒一杯。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戴上手铐那一刻,韦兴林追悔莫及,然而再想回头为时已晚,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懊悔。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