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商超兴起“爆改潮”

作者: 侯隽

老商超兴起“爆改潮”0
老商超兴起“爆改潮”1
老商超兴起“爆改潮”2
本刊记者  侯隽 摄

香喷喷滋滋冒油的土家肉饼、小龙虾,美味诱人的乳酪芝士欧包、黄油年糕……来自大江南北的特色美食让人欲罢不能,无论是重口味爱好者,还是健康达人都能在超市里找到心头好。

“走,去超市逛一逛。”

作为便捷、收获幸福感和满足感的地方之一,超市在消费场景中极具烟火气。在刚刚过去的小长假,北京、深圳、广州、杭州、上海……很多地方的消费者发现,他们最熟悉的“老街坊”——传统老商超,纷纷“爆改”重新亮相。

求新求变打造 “体验经济”

“店内原有的14923支商品,下架了12013支,汰换率80.5%;重新规划11503支,新增率65.7%;一二线品牌占比65.8%,北京特色商品占比11.2%,进口商品占比约20%。调改后,超市超半数商品换了新面孔。”永辉超市北京大区调改总负责人杨子亮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3月28日,永辉超市北京第三家“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店在大兴鸿坤广场开业。同日,永辉超市自主调改店还在广西南宁、浙江温州、广东东莞、甘肃兰州四地同时开业。至此,永辉超市自去年5月宣布调改以来,在全国范围已有42家门店调改开业。

值得注意的是,大兴鸿坤广场店与山姆西红门店直线距离仅3公里。

杨子亮表示,永辉调改学习了“胖东来”,坚定商品品质,“现在外部市场和消费趋势变化,让消费者对品质有了更多需求。商品品质、服务品质、员工生活品质、企业是否能传递幸福感、企业文化是否真诚美好等,都在成为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因素。”杨子亮说。

无独有偶,3月21日,物美首家自主调改店——北京学清路店,在历时一个多月的闭店调改后重新恢复营业。这是物美发布30周年升级战略后的首个示范项目。开业当日,该店销售额超过140万元,相比之前翻了5倍以上。

物美集团新闻发言人许丽娜对记者表示,物美学清路店调整后,商品数量精简至约1万支,其中70%为新增商品,进口商品占比达15%,同时引入68款胖东来商品,既保障了基本的民生需求,保留了原有一线品牌和北京本地特色产品,又增加了时尚家居用品,满足顾客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记者在物美看到,相比之前满是堆头陈列商品和促销海报,调改后的卖场空间更加通透整洁,过道拓宽近一倍,货架纷纷下降高度更加方便消费者,现制加工区扩容,烘焙、熟食等品类大幅增加,加上各种免费试吃,让顾客可以充分感受购物的乐趣。

老商超兴起“爆改潮”3
老商超兴起“爆改潮”4
老商超兴起“爆改潮”5
本刊记者  侯隽 摄

无论是永辉还是物美,“爆改后”都增加了人文关怀,例如入口处增设便民服务设施,收银处增设休息区,配备自助茶饮机、常用药及一次性用品,共享充电宝免费充电一小时,提供宠物寄存服务……这些设施存在于各个角落,但是让消费者感受到贴心服务触手可及。

传统商超求解转型升级

传统零售行业的变革势在必行。

今年1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2024年连锁超市的经营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从统计结果看,商超连锁超市行业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50%以上的连锁超市企业销售额负增;53%的企业净利润下滑,且下降的超市中近半比例降幅大于10%,预计2025年,调改仍是超市企业工作重点。

“这是因为在云消费时代,消费打破时间、空间、地域障碍后,网上购物成为主流。以往大家去超市最主要就是购买生活必需品,现在直接在网上就可以解决。传统实体零售企业对于生活必需品的销售模式失去了竞争力。”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对记者表示。

零售行业竞争激烈,多家传统商超纷纷加入“爆改”行列。但赖阳认为,整个零售业态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不是供应链调整、服务加强等微小改进,而是业态模式的改变。

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肖亮对本刊记者表示,未来商超还是要以重视用户综合体验度为重点,超市环境、员工服务也是关键。“零售领域要回归商品本身,推出更多高质价比商品,不再一味‘内卷’。同时,要在自有商品培育上有所突破,提升自研能力,打造新的消费场景。”

在消费习惯和需求转换的零售业下半场,传统商超的转型之路任重道远。作为连接消费与商品的重要桥梁,当传统商超开辟出更多新场景、新业态时,或能再次与消费者“双向奔赴”。

责编:杨琳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