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我挺为自己骄傲的”
作者: 令颐北京时间2024年8月3日,南巴黎竞技场4号馆内,陈梦最终以4∶2夺得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金牌。
这是陈梦的第二块奥运女单金牌。
3年前,东京,陈梦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她有些紧张,神经时刻紧绷。赛场上没有观众,她喊了一声,吓了自己一跳。她告诉自己要专注,最终她拿到了金牌,那一年,她27岁。当时,在赛后采访中,她说:“我的时代到来了。”这句话,让很多人认识了陈梦,但也有很多人觉得她不够谦逊,说她狂妄自大,伴随着庆祝一起来到陈梦面前的,是铺天盖地的网络暴力。
与此同时,在东京奥运会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叠加身体的伤病,陈梦进入了漫长的低谷期,在200多天内,一个冠军都没有拿到过。但所有这些,最终塑成了一个新的陈梦——巴黎奥运会的决赛现场,那些嘈杂的声音依旧存在,甚至无数观众隔着电视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种压力和窒息,但陈梦说,她只当那是在给自己呐喊,甚至像是某种助力,“周围的人越喊,越能够去激发我内心的斗志”。

当她最终卫冕成功,很多网友评论,直到看了这场球,才理解了陈梦的魅力,看到了陈梦身上“有一种真正的强大”。
巴黎奥运:“收获”与“圆满”
2024年8月3日,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现场,陈梦以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再次站上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这是她继东京奥运会后,第二次摘得奥运会女单金牌。回顾这两届奥运之旅,陈梦坦言,巴黎的征程比东京更加圆满、从容。用她的话来说,2024年是“收获”与“圆满”的一年。
与东京奥运会相比,陈梦在巴黎的表现更加自信和从容。她回忆道,第一天走进巴黎赛场训练时,突然就有一种很不一样的感觉,那是在过去3年当中从来都没有过的感觉。“一种前所未有的熟悉感涌上心头。一踏上那个场地,踩在塑胶道上,我就觉得这个场地就是我的,心里非常自信。”她说。
这种自信与东京时的紧张形成了鲜明对比。2021年东京奥运会期间,陈梦每天都在提醒自己保持专注,生怕松懈。她甚至不敢分心去看周围的热闹场景,直到比赛全部结束后,才敢去奥运村逛一逛。而在巴黎,她从第一天起就放松了许多,逛遍了奥运村,拍了许多照片,甚至还每天品尝一杯咖啡和一块蛋糕,享受法国人特有的松弛感。
睡眠质量的变化也反映了她的心态转变。东京奥运会期间,陈梦常常失眠,睡前反复观看比赛录像,脑海中不断浮现对手的打法,睡眠时间短且浅。而在巴黎,尽管神经依然紧绷,但她每天都能保证几个小时的深度睡眠,能够充分地休息,为比赛储备了充足的精力。
东京奥运会的无观众赛场曾让陈梦感到不适应。她回忆,比赛开始时,自己发球的喊声甚至吓到了自己。“以前的比赛,观众跟我们可以互动,他们会因为你打了漂亮的球给你鼓掌、加油。但没有观众的比赛,就像在一个空旷的地方,只有你和对手在打,乒乒乓乓的声音特别大,甚至还有回音,影响了比赛的节奏。”她说。
而在巴黎,赛场氛围截然不同。决赛当天,观众席座无虚席,欢呼声震耳欲聋。陈梦坦言,这种氛围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决赛那天,现场人非常多,站在赛场上,我不可能听不到那些粉丝的声音,但是周围的人越喊,越能够去激发我内心的斗志。听到那些声音,我就告诉自己,一切的声音,不管是对你好的还是不好的,你都把它当作是为你加油。我能感受到,那天我整个人的状态是非常顶的,非常亢奋,我特别想上场,而且也没有说担忧什么,想的只是把自己平常练的、准备的,尽可能在赛场上展现出来。”她说。最终,她以专注和坚决的状态赢下了比赛,再次站上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我没有被周围的环境、周围的声音影响。我觉得自己是以一种非常干净、非常坚决的状态,投入了这场比赛。”
现在回想起当时赢了的瞬间,陈梦依然感觉很爽,很享受。她说:“我挺为自己骄傲的,在万众瞩目的赛场,在不被看好的时候,取得了这么一场比赛的胜利,我又一次拿到了奥运会单打的金牌,就是太爽了。就是感觉,哇,像是在做梦一样。”
穿越低谷:伤病与年龄的双重挑战
从东京到巴黎,陈梦的卫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她坦言,这三年间,自己经历了漫长的低谷期。技术更新、年轻运动员的冲击、伤病困扰以及心态调整,都是她需要面对的挑战。
最让她煎熬的是伤病的折磨。她的肩膀曾长了一个巨大的疖子,感染后溃烂成一个洞,腰伤也严重影响了她的训练。备赛巴黎初期,她每天只能训练20分钟,之后就必须进行长达3小时的治疗和康复。这样的日子,她坚持了整整一年。即使在队友休息时,她依然每天重复着康复训练,否则第二天就会感到腰部和胳膊“失控”,胳膊会没有知觉,腰疼起来,有的时候在床上无法起来,都没有办法保证训练。

巴黎奥运会前的最后一场比赛,陈梦带着肌肉贴上场,整条胳膊几乎麻木,握拍时毫无感觉。陈梦表示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对敏感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为需要很精确。即便如此,她依然在先落后的情况下逆转取胜。这场胜利让她更加坚信,只有付出更多,才能再次站上巅峰。
年龄的增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即将30岁的陈梦坦言,自己的体能已经不如26岁时那样充沛。“我能感知到,自己的体能和26岁时确实不太一样了。比如说,我原来训练一天,身体恢复得很快,稍微休整一下就能满血复活。但是现在,一天的休息时间完全不够用,更何况,在休息时间我还要继续训练、康复、提升体能。”她说。为了保持状态,她加大了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的强度,甚至坚持长跑来刺激心肺功能。

外界声音:从“我的时代”到“享受当下”
东京奥运会夺冠后,陈梦在采访中激动地表示:“我的时代到了!”这句话一度引发热议。回顾当时的情景,她坦言,那是情绪的自然释放。“作为运动员,有一些个性是很正常的。”她说。
而在巴黎夺冠后,陈梦的心态更加平和。她不再执着于证明什么,而是更加享受比赛本身。“我觉得自己是以一种非常干净、非常坚决的状态投入了这场比赛。”她说。比赛结束后,她的手机被无数祝贺消息淹没,微信通知甚至变成了省略号。回想起夺冠的瞬间,她笑着说:“感觉很爽,很享受。我挺为自己骄傲的。”

从东京到巴黎,陈梦用两枚奥运金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她的故事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胜利,更是坚持与毅力的写照。面对伤病、年龄和外界的质疑,她从未放弃,而是用行动一次次打破质疑,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未来,陈梦依然会继续前行。她说:“我还想打下去,还想继续享受乒乓球带给我的快乐。”对于这位中国乒乓球的领军人物来说,梦想依旧,未来可期。
来源: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