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质量控制理论结合应用
作者: 包乐明摘要:当代,世界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巨变,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日益显著。合理运用质量控制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工具,实现问题解决和突破,这本身就是质量控制理论的核心,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本文在相关文献资料和部分实验数据基础上,浅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质量控制理论结合应用的突破性思路。利用细化课程设计和改革教学方法的思路,通过定期的质量跟踪与反馈,实现了教育内容与学生需求的有效对接,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充分融合质量控制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高校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质量控制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应用

一、概述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问题日益突出[1]。大学作为思政的前沿阵地,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培养有思想、有技能的新时代大学生,是当代教育者的使命。将质量控制理论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可控、直观、有效的教育体系,有助于科学、可持续的、高质量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经过查阅现有的文献资料,尽管在思想政治教育和质量控制领域的论述不多,但各类文献在思想政治教育与质量控制理论这两方面做了勇敢的尝试和突破,尤其是部分院校经过大量的实践和调查问卷,在认真分析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创新和吸引力是当前高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最终实现知识传播与共享是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文化知识两者共同组成的教育系统,是评价教育质量水平的内容。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子工程,借以工程的思维,质量控制目标和控制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进行实践,实现质量控制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成为了可能。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挑战和不足,亟需融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本文提出,通过质量控制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对教育质量的精准管理和持续改进,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及成果的提升与成效。因此,利用质量控制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管理和控制,让教育目标与实际不断地匹配吻合,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是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实践者的使命与意义。通过质量控制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对教育质量的精准管理和持续改进,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实证分析表明,高校在整合资源、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和加强教学评价方面均可通过质量控制理论找到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这对于能够量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对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和发展都有划时代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目标量化,采用质量控制理论体系,完成评价、考核并持续改进,两者结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思路和手段。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下,大学生日益面临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信息时代下的咨询和信息呈现指数级增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展现了新时代的特征和挑战[2]。根据调查显示,学生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兴趣[3],不认同教条式的灌输,学习动机和效果两方面的影响,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阻碍[4]。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约束性,学生的功利性,考试应试化,课堂内容的枯燥、简单,阻碍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层面的思考活力和主动性。当我们在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时,可以借鉴不同领域的理论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路和方法。将思政教育与质量控制理论相结合,为改善当前的困境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最终可以通过提高质量为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被教育对象的思想和学识均有所提高,达到教育的目的。质量控制理论的核心在于对教育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对教育质量进行精确的评估与调整,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该理论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引入系统性的质量监控机制,使得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得到量化的反馈和持续的优化。在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时,通过数据分析和学生反馈来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材内容,以及增加互动性教学等策略,不仅能够提升课堂的吸引力,也有助于理论知识与学生期望的有效结合。高功效的教学模式还需进一步通过不断试验和实践来完善,通过多元的模式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理论与实践结合,促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上得到突破[5],这些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肯定。综上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作为标志思想政治教育结果和成效的标尺[6],合理运用质量控制理论和方法,实现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建设高质量大学、社会主义国家大学的本质。
三、质量控制理论基础
质量控制理论的研究主要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包括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策划、控制和改进,全面质量控制,计算机质量管理系统,双曲分布函数的准则质量管理等等。尽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控制在控制内容上与其他领域有所不同,但在构建质量提升体系和要素方面,这些管理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有助于构建符合其特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根据统计过程控制理论,将统计学和心里评估调查进行数据化、可视化等方式,利用高校思政教育课堂参与度评估、教学满意度调查以及课程评价反馈等环节均被纳入质量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学生学习行为模式和教育质量表现,生成量化数据供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分析利用。例如,使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比如多元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学生思政学习动态和学习成效进行跟踪和评价,识别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对教育方案进行微调,提高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此外,采用敏捷教学方法思路,配合质量控制理论强化了教学过程的互动与反馈机制,通过定量的教学效果评估,确保思政课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精细化的过程控制,比如设置控制图和过程能力分析,使得教育管理者能够针对性地制定质量改进目标,确保教学质量持续得到提升[7]。这种基于质量控制理论的实践不仅显著提高了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还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质量控制理论的结合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将质量控制理论的方法和思路,应用于教育实践中,是提升教育效果的有效策略。现如今的质量控制理论最具有代表性和实践性的基础就是标准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ISO质量体系都是在质量控制理论基础上建立的[8]。这些标准都是以产品为出发点,如何制造良好产品为最终目的而构建的体系。对于教育,正如概述所阐释的,教育本身就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提升工程质量,实现工程目标,恰恰符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观点。因此,对现有教育模式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设计新型的教育体系,并实施质量控制手段,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又能够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针对性。结合质量控制理论的模式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确保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个人发展紧密结合;二是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式和体验式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沉浸感和参与度;三是引入定期的教学质量评估与反馈机制,以实现教育方法和内容的持续改进。
在实施过程中,研究团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手段,聚焦学生的个性发展、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对教育改革前后的变化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结合质量控制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各项教育质量指标也均有明显改善。但是,目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量化标准仍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换句话说,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在以主观判断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谈话等形式构建评价体系,用这样的体系来评判思想政治教育的好与坏。从科学角度讲,这种过度依赖主观能动性判断事物好坏的方法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还可能会导致误入歧途。从质量控制理论的角度来看,以客观事实为出发点,把思想政治教育比作一个产品,将产品的各项指标参数量化,以此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高,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理想目标。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与质量控制理论的结合应用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进行量化,将具有实际性、数据性、客观性的指标结合到质量控制理论中,利用控制方法,螺旋上升式的质量提高方式,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根据上述分析,两者的结合应用思路应该包括以下三点:1.从学生角度出发,优化课程设计、合理问卷形式、多样的活动、深度的反馈机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有真切实感,并科学利用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交叉学科,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量化,以便更好地实现质量控制。2.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控制体系。随着社会发展,行业分工细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无论用什么名字定义该体系,完整的流程和标准,是实践的基础和依据。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不能简单地套用其他模板,更应该在框架之下,填充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血和肉。3.全过程管理、全环节参与,这两个定义不仅仅是质量控制理论的基础,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过程和环节都进行精妙的设计和创新,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在科学的理论体系之下,完成自我革新或循环式的提升。这本身就是一个学科、一种科学、一项事业的目的和结果,也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最终愿望。

五、结论
本文简析思想政治教育和质量控制理论结合的应用思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铺垫理想的阶梯,能够为提升教育质量和实效构筑坚实的基础。对于高校而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日常管理,将质量控制理论体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通过客观数据的分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显著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其对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建立测试、评价、反馈等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获取可靠数据,并借助质量控制体系,持续改进和优化教育教学策略。最终,通过质量控制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教育方式的转型升级,深化了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廷.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J].学园,2014(19):20-21.
[2]王嗣源.科学发展观视域下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实践研究[J].青春岁月,2014(05):139.
[3]许文静.工科类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23(12):后插8.
[4]彭丹艳."双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文学教育(下),2018(7):172-173.
[5]赵永萍.基于“三一语法”理论的反预期句式“还X呢”的教学设计[D].陕西:西安石油大学,2023.
[6]罗益昌.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和感召力重要指示的思考[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4(3):1-4.
[7]王瑞.基于信息流的面板堆石坝施工进度与质量控制理论方法及应用[D].天津大学,2016.
[8](日)白鸿敏朗著:谷亚东译.ISO 9000[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