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我国高校专利研究进展知识图谱分析
作者: 李晓东 邱兆新 梁海红 金玲
摘要:为了充分地掌握高校专利研究的动态和热点,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4—2023年CNKI中文期刊收录的有关高校专利研究的435篇学术论文进行了知识图谱分析。结果显示:高校专利研究的论文总篇数自2004年开始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在高校专利价值评估模型构建、高校专利技术转移价值评估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高频关键词与高被引论文的内容显示,高校专利转化的因素及对策、不同类型高校的专利产出、高校专利信息服务、高校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受到论文作者们的更多关注。近些年研究出现的热点词显示,高校专利的转化激励政策、价值评估方法、专利可转化性评估、专利质量评价等内容,将是高校专利后续研究中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高校;专利;知识图谱;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5)08-0045-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 标识码(OSID)
0 引言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竞争力。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是发明创造的重要源泉,是我国专利申请的重要力量[1-3]。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高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9.4万件,科研机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9万件,合计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约25%。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许多学者都一直在关注和开展高校专利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了及时充分地掌握高校专利研究的动态和热点,本文通过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的方法,总结了过去二十年间重要的学术文献,分析和归纳出高校专利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热点分布,为高校专利研究后续的关注重点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的中文期刊数据作为文献检索库,以“高校+专利”为检索词,来源类别选择全部期刊,时间跨度设置为2004—2023年(检索时间为2024年10月3日) ,通过逐一筛选,剔除如期刊公告等非正式文献后,共检索出435篇学术论文。本研究中使用知识图谱分析软件(版本为CiteSpace 6.3.R1基础版) 作为数据分析工具[4]。该软件是基于Java语言的软件,主要通过对文献统计和文献图谱进行分析,研究特定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目前已被应用在很多研究领域[5-7]。本文在处理数据时,该软件参数设置中,时间切片设为5年,其他设置为默认。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发文量趋势分析
如图1所示,按照刊文年度对所筛选出的435篇学术论文进行了统计。高校专利研究的论文总篇数从2004年开始总体上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平均每年刊文将近22篇。2002年科技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明确了高校自主决定专利实施并要求给予科研人员奖励和报酬,为高校专利的创造、运用和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也为我国高校专利研究成果的快速积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五年为一个时间段,进一步将研究时间跨度分为2004—2008年、2009—2013年、2014—2018年和2019—2023年四个时间段。这四个时间段的刊文总篇数分别为46篇、90篇、138篇、161篇,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高校专利在快速增加的背后,也出现了“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升高校专利质量,更好地发挥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国家职能部门后续又制定了相关政策,如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2020年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引导了高校专利研究论文总篇数保持在较高位置[8-9]。
2.2 作者合作分析
作者的发文量、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都可以通过分析作者共现网络展现出来。本文中作者共现网络显示,相对于其他节点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作者吴红、李剑飞、崔哲等人与其他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更为紧密,不仅在高校可转移专利识别研究方面发表了较多的合作成果,也已初步搭建了高校可转移专利识别团队。发文量是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高产出作者或者重要人物的途径之一。本研究发现发文次数最多的是吴红、冉从敬、张善杰、唐恒、陈伟炯和宋凯,都超过8篇,说明这几位作者对高校专利研究比较重视。
2.3 研究机构分析
不同机构间的合作关系可以通过分析研究机构合作网络来展现。通过分析研究机构合作网络,本研究发现关注高校专利的部分研究机构之间有较好的合作关系。表1列出了发文量≥5篇的研究机构及其首发年份,其中,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以8篇论文居首,表明其在高校专利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进一步分析这8篇论文内容,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在高校专利价值评估模型构建、高校专利技术转移价值评估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此外,关注高校专利的部分研究机构大部分都集中在高校下属的二级学院和图书馆。
2.4 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能反映学术论文的核心内容和关键信息。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很好地呈现出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10]。本文列举除了搜索关键词以外出现频次排名前十二位的高频热门关键词(如表2所示) ,其中关键词如“高校”“专利”“专利转化”“知识产权”等出现的频次较高,体现了高校专利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关键词“高校”和“专利”都首次出现于2004年,且出现频次分别为134次和53次,明显高于其他关键词。进一步分析同时含有“高校+专利”关键词,且被引用总次数≥100次的论文研究内容,在高校专利转化的因素及对策、不同类型高校的专利产出、高校专利信息服务、高校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受到论文作者们更多的关注[11-15]。
关键词突现分析不仅能为学者们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还有助于读者们整体性认识特定领域研究热点的变化情况。本文选取影响力较大的突现关键词绘制了关键词突现图谱(图2) 。
如图2所示,“对策”“专利实施”“专利战略”“科技创新”等热点词初次出现在2004—2010年间,而“高校专利”“专利转移”等热点词初次出现在2019年。因此,对高校专利的研究热点内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时间段。早些年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高校专利的现状和特点、专利实施中遇到的障碍及其应对策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产学研合作专利研发、高校与区域的协同创新等内容[16-20],由此出现了如“专利实施”“专利战略”“科技创新”等热点词。近些年的研究关注高校专利的转化激励政策、价值评估方法、专利可转化性评估、专利质量评价等内容[21-23],因此出现了如“高校专利”“专利转移”等热点词。
3 结束语
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了高校专利研究论文的发文量、作者合作、研究机构的学术影响力、热门关键词及突现词等内容,对过去二十年间高校专利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高校专利研究的论文总篇数自2004年开始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这种趋势的背后是专利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引导。作者吴红、李剑飞、崔哲等人与其他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更为紧密,不仅在高校可转移专利识别研究方面发表了较多的合作成果,也已初步搭建了高校可转移专利识别团队。关注高校专利的部分研究机构大部分都集中在高校下属的二级学院和图书馆。高频关键词与高被引论文的内容显示,高校专利转化的因素及对策、不同类型高校的专利产出、高校专利信息服务、高校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受到论文作者们的更多关注。近些年研究出现的热点词显示,高校专利的转化激励政策、价值评估方法、专利可转化性评估、专利质量评价等内容,将是高校专利后续研究中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军荣,杨思捷,周璐.中国高校专利产权制度演化的内在逻辑与制度重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40(21):99-107.
[2] 刘春蕊,田轩.中国高校创新成果转移及对创新的影响:以专利转让为例[J].管理科学学报,2023,26(9):23-40.
[3] 花之蕾,刘亚娟.中国高校专利的分级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6):45-54.
[4]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5] 周衍平,尹意,陈会英.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专利合作网络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6):55-66.
[6] 张婷,陈文欣.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专利诉讼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2):148-157.
[7] 陈会英,寇园园,周衍平.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专利组合研究热点及演进图谱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4):84-91,106.
[8] 王若雅,周耀东,李宛华.中国高校专利转化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3(4):20-32.
[9] 谭龙,刘云,侯媛媛.中国“拜杜法案” 体系下高校专利申请增长分析[J].技术经济,2012,31(12):1-6.
[10] 李展儒,尤建新,薛奕曦.基于Citespace的专利效率评述[J].上海管理科学,2020,42(4):1-10.
[11] 吴红,李昌,伊惠芳,等.基于用户需求分析的高校图书馆专利服务设计研究:以山东理工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0):74-81.
[12] 刘凤朝,马荣康,姜楠.基于“985高校” 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路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7):178-192.
[13] 王丽萍,杨波,秦霞,等.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内容、模式与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6):113-119.
[14] 付晔,张乐平,马强,等.R&D资源投入对不同类型高校专利产出的影响[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22(3):103-111.
[15] 王瑞敏,滕青,卢斐斐.影响高校专利转化的因素分析和对策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3):137-144.
[16] 党小梅,郑永平.高校专利实施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19(4):107-111.
[17] 吴伟,吕旭峰,余晓.协同创新视阈下部属高校合作专利产出发展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9):12-18.
[18] 石亮,张善杰,陈伟炯.从专利角度看上海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6(3):115-121.
[19] 朱凌,薛萍,徐旋.高校与区域的协同创新:基于我国典型区域10年专利数据的实证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15-21.
[20] 覃淑君,孙建明.实施专利战略,加强高校知识产权阵地建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8):258-260.
[21] 宋凯,冉从敬.基于指标计算与内容分析的高校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3,46(2):136-144.
[22] 唐健廷,卢志平.地方高校专利可转化性评估研究:基于文献计量与BPNN模型对11所高校的分析[J].情报杂志,2023,42(2):175-183.
[23] 杨瑞琦,程序,赵国璧.基于专利质量分级的专利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研究:以国内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21):155-162.
【通联编辑:光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