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ARCS动机模型在中职PLC课程探索与实践

作者: 杜文霞 于绮文

摘要:在我国经济转型与升级的背景下,中职PLC课程教学改革变得迫在眉睫。中职学生在此门课程中面临教学模式单一、课程内容相对滞后、教学设备不足、评价标准不全面等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ARCS动机模型在中职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同时,推动中职教育更好地适应“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要求,以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岗课赛证;中职PLC课程;ARCS动机模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5)08-0137-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 标识码(OSID) :

0 引言

在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通过岗位需求、课程建设、技能竞赛与职业证书的有机协同,重构了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岗课赛证”融通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融会贯通,其核心是将岗位需求、课程建设、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该模式并非简单地将“岗位、课程、竞赛、证书”四者叠加,而是基于内在逻辑的有机融合,实现了1+1+1+1>4的效果[1]。在此背景下,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尤为关键。ARCS动机模型作为一种关注学习动机的理论框架,通过关注注意力(Attention) 、相关性(Relevance) 、自信心(Confidence) 和满足感(Satisfaction) 四个维度[2],为解决中职《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以下简称PLC) 课程教学中的痛点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1 中职PLC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PLC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PLC编程、硬件操作、实践应用、创新思维、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以适应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对河北省某中职院校PLC课程的师生进行访谈,发现该课程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等问题。

1.1 教学模式单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PLC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涵盖了从简单的机械控制到复杂的智能制造系统等多个方面。然而,中职PLC课程的教师多采用“讲授+演示”的灌输式教学,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多为被动,难以通过探究式学习建立深刻理解[3]。长此以往,学生毕业后进入职场时,会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多样化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难以迅速适应岗位要求,进而影响其职业发展和企业的生产效率。

1.2 课程内容相对滞后

中职PLC课程面临着课程内容不够合理的问题,这影响了课程实施及学生学习效果。例如,中职的三菱PLC教材主要内容包括PLC应用基础、顺序功能图等,但专业内容重点不够突出,课程内容相对滞后。课程聚焦基础指令(如逻辑控制) ,缺乏对高级功能(如Profinet通信等) 的讲解,难以满足智能制造岗位需求(如工业机器人协同控制) 。此外,课程较少涉及工业4.0相关技术等内容,导致学生无法应对企业智能化升级的需求。

1.3 教学设备不足

PLC教学设备不足或落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设备数量及种类不足。一些学校可能只有几台PLC实验台,学生需要轮流操作,导致实际操作时间严重不足,学生实践机会少,无法充分练习,影响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设备种类不足,无法涵盖PLC技术的多个应用场景,限制学生对不同设备和技术的了解和掌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PLC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1.4 评价标准不全面

当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够细致。现有的评价体系多注重理论考试和项目成果,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关注不足。例如,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重要方面往往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4]。这导致教师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步情况,无法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此外,评价方式也较为单一,通常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自评、互评以及企业导师的参与,这可能导致评价结果与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和职业需求不符。

2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ARCS动机模型

ARCS动机模型旨在通过关注学生的动机来提高教学效果,该模型能帮助教师解决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特点,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ARCS动机模型。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将学习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

3 应用案例——交通灯设计

3.1 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中职教学要求,PLC课程主要分为硬件操作技能、编程技能、系统设计与集成能力、故障诊断与维护能力四个方面。

本案例选择系统设计与集成模块,旨在培养学生掌握PLC交通信号灯系统的设计与集成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硬件连接、软件编程、系统调试和故障诊断。通过实际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对PLC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2 学情分析

大多数中职学生对PLC的了解较少,虽然具备一定的学习框架和操作能力,但对系统设计与集成模块的认知不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3.3 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本案例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通过从低阶到高阶的渐进式培养,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PLC基础理论与交通灯系统设计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任务驱动与协作探究,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化职业责任感与团队协作意识。

3.4 教学重难点

本案例的教学重点在于使用PLC编程软件对交通信号灯进行控制逻辑的设计与实现。通过渐进式学习与示范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PLC编程软件的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规范、标准地进行交通灯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与调试。具体包括:引导学生分析交通灯的控制逻辑,制定详细的修复目标与操作步骤,确保程序设计的规范性和标准性。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交通灯控制系统的硬件连接、软件编程和系统调试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评价反馈,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提升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

3.5 教学资源

本案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电子课件、PLC编程软件、硬件实验设备和学习通平台。

教材:系统化阐述PLC基础理论与知识框架。电子课件:通过交通灯案例强化学生的直观理解。PLC编程软件:搭建仿真环境,支持学生进行编程练习。硬件实验设备:支持学生完成硬件连接与调试。学习通平台:提供预习、在线协作及师生互动功能。

3.6 教学方法

本案例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微课辅助法和任务驱动法。

微课辅助法:通过预制视频解析PLC核心概念(如定时器逻辑) ,引导学生完成课前知识建构;课中聚焦实践问题,实现“输入-内化-输出”的深度学习循环。任务驱动法:教师以城市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为实践项目,以“交通灯控制程序设计与实现”为任务导向,设计和实施PLC交通灯控制任务。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PLC编程和系统集成的技能,还能够培养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

3.7 “岗课赛证”融通与ARCS动机模型的结合教学实施

利用ARCS动机模型进行交通灯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利用ARCS动机模型进行交通灯教学设计与“岗课赛证”相结合,如表2所示。

3.8 教学实施效果

激发学生内驱力,提升企业满意度[5]。通过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ARCS动机模型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积极完成任务,对PLC技术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明显增强。课后,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进行额外练习,学习的自主性和深度大幅提升。这种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其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同时,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学生在实习和就业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快速适应企业需求,独立完成PLC相关任务。

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实际案例和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同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ARCS动机模型在中职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还显著提高了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未来将继续优化教学设计,拓展教学资源,为中职教育改革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燕.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电气及PLC控制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以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为例[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4,33(6):56.

[2] 王晶.基于ARCS动机模式的高中物理规律教学[J].物理通报,2024(11):144-148.

[3] 韦贵斌.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视域的中职《可编辑控制器PLC》课程教学研究[D].南宁:南宁师范大学,2022.

[4] 岑沛徽.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法在中职《PLC应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2.

[5] 吴凡,马燕平,赵亚平,等.基于“岗课赛证” 的高职“PLC技术应用”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风,2024(29):13-15.

【通联编辑:代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