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夫的规矩

作者: 童树梅

章国梁好不容易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空,来到这座向往已久的名山,刚刚爬了几步,一不小心扭伤了脚。虽然伤得不算重,但徒步登山肯定是不可能的了,就此回头吧,又哪能甘心呢?

没有缆车,上山只有一条路:坐滑竿。

章国梁来到轿夫面前时却犹豫了:自个儿像个大老爷似的坐滑竿,让人家用肉肩抬,于心何忍?

两个轿夫一位稍高、一位稍矮,高个子壮实些,矮个子瘦弱些。两人似乎看出了章国梁的心思,迎上前说:“您是想坐滑竿吧?您坐我们滑竿是让我们挣钱,照顾我们生意,我们心里感激不尽哩。”

章国梁听了,心里好受了些,但还是有顾虑,说:“你们看,我个子这么高,身体又重,有180多斤,让二位抬我,这个、这个……”

两位轿夫一脸自信地笑起来:“不瞒您说,200多斤的游客我们都抬过。我们就是靠这个吃饭的,有的是力气。不过要按体重收费,越重收费越高,这是规矩,还请您理解。这是收费明细表,请看一下。”

轿夫递过来一张塑封的收费明细表,明细表下端盖着公章,十分正规。章国梁看了看,说:“付出越多收入就越多,完全理解。”

于是章国梁心安理得地坐上了滑竿。两位轿夫一声吆喝,一发力,章国梁被稳稳地抬了起来。章国梁注意到两位轿夫中的矮个子在前面,高个子在后面,这是对的,往上爬时为保持平衡,高个子必须在后面,再说后面的轿夫吃重更多,个儿高的力气大,应该在后面。

坐滑竿的感觉果然相当好,不仅十分舒服,而且因为速度慢,可以细细欣赏两边的风景,更可以充分享受山风的清凉,这是其他登山方式都享受不到的。可是过了不久,两位轿夫的喘息声变得粗重起来,这让章国梁心里稍稍感到不安。

终于到了山顶,章国梁下了滑竿,说:“我游玩一会儿后还坐你们的滑竿下山,你们肯等我吗?”

两位轿夫正擦着满头满脸的汗,一听这话咧开嘴笑了,抢着说:“那敢情好,您这是又照顾我们一次生意,感谢感谢!您尽管玩,我们等您,正好歇歇脚喝口水,等下了山再一起结账。”

章国梁脚虽扭了,登山困难,但在平地行走还是可以的,于是他在山顶四处走走,见庙就进,见佛就拜,在悬崖边居高临下地看一会儿千山万壑的风景,又抬头看一会儿头顶的云雾,心情舒畅极了。

兴尽该回程了,两位轿夫果然一直在那里等他。章国梁再次坐上滑竿,发现有了变化:两位轿夫的位置对调了一下。章国梁略想一下就明白了:下山时前面的轿夫更受力,所以个儿高、力气大的轿夫在前面,同时也是为了平衡。

比起上山,下山又是一番风光。在风景的陪伴下,在山风的吹拂中,在轿夫的喘息声里,章国梁终于来到了山脚下。

章国梁身上带着现金,当即如数付账,两位轿夫接过钱,一边擦着大汗一边说着感谢的话。章国梁最后又递过一张百元大钞,说:“二位辛苦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请收下。”

章国梁本以为两人会愉快收下的,谁知两位轿夫一起摇头。

矮个子轿夫一脸认真地说:“您的心意我们领了,但额外的钱我们不能收。”

章国梁诧异至极:“为什么?”

高个子轿夫接过话头:“该多少钱就多少钱,决不多收一分,这是规矩。如果今天我们多收了,以后我们以及其他轿夫就会指望这样的外快,就会给游客造成压力,再往后风气也会一点点变坏,直到最后砸了招牌。您知道吗?以前就因为有同行坏了规矩,结果大伙儿慢慢地都钻进钱眼儿了,然后各种敲诈挖坑的事层出不穷,最终我们轿夫的声誉一落千丈,险些丢了饭碗。所以我们要想干得长久,守规矩是顶顶重要的。”

万万想不到,两位普普通通的轿夫竟然说出了这样有见地的话,章国梁一时间感慨不已,就在这时,他看到他们在分账。

矮个子轿夫对高个子轿夫说:“老规矩,我四,你六。”

眼瞅着两人痛痛快快地分完钱,章国梁再次诧异得不行,说:“我多句嘴,你们二位做的是同一个买卖,分账为什么有多有少?就不怕伤感情吗?”

矮个子轿夫一指高个子轿夫,对章国梁说:“无论是上山还是下山,我这伙计出力都比我多,所以他得多分点儿,这是规矩。按规矩来不会伤感情的,实际上不按规矩来才伤感情,更会误事。”

章国梁大为震撼,重重地点头:“这已是我今天第三次听到你们提‘规矩’这个词了。这趟山我没有白上,受益匪浅、受益匪浅啊!”

上一篇: “神吹”杨宗康
下一篇: 沉默的鱼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