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体育课天天见(等五篇)
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云南的中小学生每天都会有一节体育课(活动课),一个30分钟大课间,三至七个15分钟小课间。
云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省将实施中小学生“壮苗行动”,内容包括: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中小学每天保证30分钟大课间;寄宿制中小学生每天安排20分钟晨跑(早操);中小学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活动课);高中阶段学校每周安排三节体育课;保证中小学每节课间时间不少于15分钟;严格落实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小学生不少于10小时的每天睡眠时间硬性要求。
此外,措施还规定,将“三好学生”评选调整为“五好学生”评选;中小学非寄宿制学校不得统一安排晚自习;严禁给学生“贴标签”分“快慢班”教学;中小学不得作出学生课间禁止走出教室、校内禁跑、食堂噤声、就餐禁言等不合理规定。(来源:新华网)
教育部等七部门部署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
教育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加强教师待遇保障,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文件从医疗健康、文化提升、生活服务、住房保障及其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尊师惠师举措。医疗健康方面,各地教育部门应每年组织教师免费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检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等服务,建立教师健康档案,鼓励各地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文化提升方面,鼓励支持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少年宫等公共文化设施和游览参观点对教师提供减免门票等优惠措施。生活服务方面,鼓励相关企业为教师提供专属优惠活动,鼓励相关国有商业银行为教师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在教师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给予减免优惠。住房保障方面,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促进解决教师住房困难。此外,鼓励社会力量依法依规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为教师提供尊师惠师服务。(来源:新华网)
教育部部署开展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
近日,教育部部署开展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进一步深入推进学校急救教育工作。
据悉,第三批试点工作拟遴选3000所学校参与,目标是覆盖各个学段,通过试点工作,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急救教育,面向师生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试点学校将积极利用入学教育、学生军训、体育与健康课、社会实践活动等渠道,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增强师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意识,提高师生守护生命安全健康能力。(来源:《人民日报》)
16部门联合开展寒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
全国妇联、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公安部等16部门印发通知,联合部署开展“把爱带回家 同心护成长”2025寒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帮助广大儿童度过一个健康、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
通知指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依托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发挥纪念馆、文化馆等阵地作用,广泛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要创新活动载体、挖掘特色资源,在年俗文化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中,引导广大儿童品味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着眼儿童可能面临的意外伤害和违法侵害,做实前端预防,守护假期安全。要开展一次安全知识宣传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普法宣传。要用好寒假亲子欢聚时机,组织开展“书香飘万家”“科普进万家”等亲子活动,用好“幸福家·家庭教育服务园地”平台资源,帮助家长科学育儿,使广大儿童在亲子陪伴中收获成长。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纾难解困。要加强入户走访,走进辖区内留守困境儿童家庭,面对面了解情况需求,积极帮助解决。要做好结对关爱,发挥爱心妈妈等志愿服务队伍作用,陪伴孩子们一起过大年、实现“微心愿”等。(来源:《光明日报》)
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
2024年哪些字容易读错?哪些词容易写错?近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具体是:“制高点”误为“至高点”;“电光石火”误为“电光火石”;“跻身”误为“挤身”;“花甲”误为“古稀”;“松弛感”误为“松驰感”;“曈曈”误为“瞳瞳”;“脑卒中”的“卒中”cù zhònɡ误读为zú zhōnɡ;“过渡”误为“过度”;“侦察”误为“侦查”;“果腹”误为“裹腹”。(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