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豪门夺权战,15天落幕
作者: 王喆宁2025年2月初的一天,新加坡房地产巨头城市发展集团(CDL)大楼里,气压格外低沉。
CDL董事会执行主席郭令明站在办公桌前,脸上是抑制不住的怒意。郭令明手中拿着一份任命书——他的儿子、CDL总裁郭益智,与其盟友一同,绕过了自己,也绕过了提名委员会主席,擅自任命了两名独立董事。
原本,郭益智是郭令明最信任的接班人。但冲突在这份任命书下达后爆发,父子二人甚至一度撕破了脸……
财经评论员崔传刚对《环球人物》记者表示:“豪门家族内部的争斗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罕见,尤其是在涉及巨额财富、家族企业控制权和权力分配时。常见原因包括家族成员之间在经营理念上的分歧、利益分配分歧或者接班人选择上的分歧,以及代际冲突导致的价值观差异等。”
父子撕破脸
当地时间2月26日,郭令明突然向儿子“开炮”。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郭令明当天发表公开信,指责儿子郭益智企图“夺权”。他表示要“废太子”,并已向法院提交文件,以应对郭益智等人试图控制CDL董事会的举动。他在公开信中写道:“作为父亲,解雇我的儿子当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我承认,商业决策很困难,年轻人可能在职业生涯中犯商业错误,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他绕过的公司监管法是一条红线。”
经过法庭听证后,当晚,郭令明发了第二封公开信,称CDL的严重管理失误已纠正,此前被违规任命的两名新董事已承诺在法院进一步通知前,不行使任何董事权力。次日,郭益智“出招”,将矛头指向父亲办公室的女秘书长吴冠英。据2018年的一份法庭文件披露,当时郭令明已经年过七旬,吴冠英经常独自到访集团在世界各地的产业,被认为是郭令明的“大内总管”。
之后数天,父子双方各自组建法律团队,准备对簿公堂。然而,峰回路转。当地时间3月12日深夜,郭令明再次发表公开信称:所有董事同意为公司放下分歧,自己将继续担任执行主席,郭益智将继续担任集团总裁。所有现有董事,包括两名新董事也将留任。就这样,短短15天后,这场豪门夺权战便草草落幕了。
《环球人物》记者了解到,“夺权门”爆发后,CDL一度宣布暂停交易。3月3日恢复交易后,CDL股价立即大跌,一度猛挫超过6%,创16年来新低。而在双方“握手言和”次日,CDL股价开盘上涨3.03%。
一名投资界人士向《环球人物》记者表示,家族内斗容易导致管理层分裂,决策过程拖延,影响公司运营。投资者则可能因不确定性而减少投资。内斗消息曝光后,公众和客户可能进一步对公司失去信任,引发股价短期剧烈波动。“家族内部的分裂确实可能对企业传承造成显著影响。分裂可能导致管理层的不稳定、决策效率下降,甚至引发外部投资者和市场的信心危机。此外,若接班人问题悬而未决,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也可能受阻。”崔传刚说。
或许,郭氏父子也意识到,家族集团持续稳定发展才是当务之急。

不能昙花一现
关注财经新闻的人,对郭氏家族或许并不陌生。美国彭博社今年2月公布的“2025年亚洲20大富豪家族排行榜”中,郭氏家族凭借1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01.6亿元)排名第十五位,是新加坡唯一上榜的家族。
郭家巨额财富的积累,还要从郭令明的父亲郭芳枫讲起。郭芳枫出身于福建省一个贫寒家庭,14岁时背着一卷草席,孤身来到新加坡谋生。他先在一家五金店当学徒,白天干活,晚上去夜校补课,慢慢成为文员,当上了经理。
攒了一些积蓄后,郭芳枫于1941年和几个兄弟一起,开了一家小商店,取名“丰隆”,起初专做建材、五金生意。后来,他敏锐地感知到土地的价值,开始大量购入廉价土地。在他的带领下,丰隆成为赫赫有名的地产巨头。
“富二代”郭令明原本对商业并不感兴趣,学的是法律专业,还曾为了离开父亲的羽翼而离开新加坡。但最终,他还是回到了家族企业。郭令明进公司时,丰隆已是涵盖金融、地产和商贸等领域的大型集团。郭芳枫对他很严厉,不让其他人照顾他,只给他发和普通员工相同的工资,并告诉他:“去做,不要抱怨!”
彼时,郭令明加入刚刚创办的丰隆金融有限公司。为了拓展业务,他不得不挨家挨户上门推销。他后来回忆:“初入商界时,每每看到父亲应对各类风险,我的心都会跟着颤抖……我必须克服这种不成熟的表现,提前计算好我们行动的每一步。”
1967年,25岁的郭令明成为丰隆金融的总经理。5年后,他带领丰隆集团成功收购CDL,也顺理成章地担任起公司的董事经理一职。
郭令明不想只做守成之主。他认为,“作为继承者,最重要的不是看你拥有多高的平台,而是你是否有能力领导团队一直保持开创性。所谓荣光,不能只在某一代人身上昙花一现。”

1995年,郭芳枫去世,郭令明正式执掌丰隆集团。他擅长以低价收购有价值的资产,曾斥巨资从特朗普手中买下标志性的纽约广场酒店,并买下了国敦连锁酒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丰隆在郭令明的带领下,依旧保持盈利。2年后,他又收购了28家美国豪华酒店。2008年,丰隆集团旗下的酒店就已达上百家,遍布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
业绩亮眼的背后,是郭令明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每天清晨起床后,他都会先外出散步或者练气功,然后才会前往公司总部大楼61层的办公室,投身一天忙碌的工作。
郭令明曾向记者透露,他不时会通过奈飞追剧,也会去现场看演出。他很喜欢跑车,经常在伦敦街头穿梭,但也不妨碍他对新能源车的好奇和关注。他说:“我什么东西都看看试试,纯粹是想了解现在的人喜欢或关注什么。毕竟,世界变化很快,如果不加快自己的步伐,马上就会掉队。”
意识到中国的发展潜力后,郭令明瞄准了中国市场。2010年,他推举儿子郭益智为城市发展(中国)有限公司的总裁。
这对父子的故事由此在中国公众眼前拉开序幕。
矛盾悬而未决
郭益智作为“富三代”,从小就把爷爷当作榜样。他曾在采访时说:“爷爷是我最敬佩的人,也是杰出的华商代表,希望我能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小学时,郭益智就读于新加坡公教中学附小,中文讲得十分流利。在美国波士顿大学拿到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后,他先回到新加坡服兵役,后来又去国外工作,当过财务分析员、投行从业者和酒店管理者等。
郭令明有意培养儿子,曾安排郭益智在集团所属的一家房地产投资管理公司任职。就像父亲郭芳枫当年严格待他,他也严格对儿子郭益智。郭益智曾透露,父亲拥有极强的时间观念,“他认为提前15分钟到才算准时,若自己比他晚到,即便是在规定时间内也算迟到”。郭益智还曾坦言,自己总是感觉压力很大,需要穿上“防弹衣”来躲避父亲的“炮火”。
年轻的接班人总是迫切地希望证明自己。到城市发展(中国)有限公司上任后,郭益智跑了十几个城市,深入了解当地市场。2010年12月,郭益智完成了首笔投资,以2.32亿元买下重庆渝中区鹅岭山公园附近一块宅地。之后,他持续锁定北京、上海和青岛等12个有潜力的城市。那段时间,郭令明对儿子很满意。
然而,郭益智很快栽了一个大跟头。2018年1月,郭益智成为CDL总裁,并于次年被任命为执行董事。当时,重庆地产公司远创遭遇严重的现金流危机,创始人吴旭找到了郭益智,希望他能帮一把。
郭益智同意出手。2019年5月,城市发展(中国)有限公司入股远创,并在次年获得远创51.01%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为了重组债务,郭益智和团队进驻远创,但面对迅速恶化的债务情况依旧无力回天。远创最终于2021年破产,CDL也损失惨重,2020财年蒙受超19亿新元(约合人民币103亿元)净亏损。公司不得已缩减业务规模,并出售部分酒店资产。这也引发了家族内部的一些矛盾,并导致不少高管辞职,包括郭令明堂弟郭令柏在内的4人离开了董事会。


而郭令明选择保儿子,称此事应当“翻篇”。事后,郭令明说:“远创事件对他(郭益智)有点打击,所以他需要一些时间,我愿意给他时间。”当时,两人的关系看似并未受到影响。2023年9月,在CDL60周年晚宴上,郭益智还向父亲献上了一幅名为《永恒的传承》的立体画。但在外界看来,郭益智的投资失误已给父子之间的关系埋下隐患。
此次父子二人闹矛盾后,郭令明一反“护犊子”的态度,表现出对郭益智失误的“耿耿于怀”。他公开称,在郭益智的领导下,公司不但出现业务失误,股价也一直表现欠佳。近年来,CDL的业绩持续下滑,2024年下半年,公司利润更是同比下滑54.7%。这不禁让人想起郭令明曾在自传《在商言商》中所说的:郭益智将是企业第三代接班人,但若接班人不胜任,将寻求外部专业人士。对郭益智来说,他想真正接班,恐怕还任重道远。
如今,这场持续15天的“夺权门”虽然剧终,但正如《联合早报》评论称,这场家族斗争所暴露出的治理问题并未真正解决。
谈及内斗平息的原因,崔传刚认为,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来自投资者和股东的施压,或是出于对家族声誉的考虑,还可能出于经济利益——合则两利”。
该如何避免家族企业的内斗?从目前通行的做法看,大部分家族企业会建立清晰的治理结构,比如通过设立家族信托,制定明确的继承规则,减少模糊地带;定期召开家族会议,引入中立的第三方调解人;明确接班人培养计划,避免权力真空或竞争;也有的将家族企业的不同业务分拆,由不同成员负责。
和解后,郭令明或逐步放权给年轻一代。但从董事会决策的透明度到股东利益的保障,种种悬而未决的矛盾,仍可能影响公司的未来走向。
编辑 毛予菲 / 美编 苑立荣 / 编审 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