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核冲击上市
作者: 马小雨杭州“六小龙”,即将迎来首个IPO。
3 月中旬,群核科技宣布,开源空间理解模型SpatialLM,这是一个基于大语言模型的3D场景语义生成框架,此举利于降低具象智能门槛。
这家杭州公司由黄晓煌、陈航和朱皓联合创办,三人年龄均在40岁左右,刚刚在2月递交招股书。
三人曾供职于英伟达、微软、亚马逊等公司。IPO前,黄晓煌、陈航、朱皓,分别持股15.46%、11.04%、4.22%。
“群核是一家科技公司,我们不做那种Copy to China的产品,而是用新产品替代传统软件。”黄晓煌表示。
其颇受资本青睐,2013年至2021年,融资11轮,共计获得资金2.95亿美元。其中,IDG资本、纪源资本、高瓴创投等明星机构的持股比例,均超10%。
按照最后一轮融资价格估算,其估值高达160亿元人民币。
家居切入
群核科技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空间智能企业。
其有三款产品,分别是空间设计软件酷家乐、Coohom以及空间智能平台SpatialVerse。
其中,酷家乐于2013年推出,主要面向家居设计行业,可以将其出图周期,从以周为单位压缩到以天为单位。
截至2024年底,其积累超3.6亿个3D模型及空间设计元素。
2018年,面向国际市场,黄晓煌团队推出酷家乐海外版Coohom,现已服务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
酷家乐与Coohom积累海量数据资产,SpatialVerse则为这些数据提供训练场地。
“SpatialVerse就是数字仿真与物理现实之间的桥梁,能让开发者在虚拟环境中训练AI生成内容模型。”群核科技介绍。这可以降低现实世界测试成本,还能增强智能机器人等的认知能力。
深耕空间智能领域,在国内空间设计软件市场,公司占据超20%份额,其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270万人。
三位创始人,面临盈利挑战。
群核科技连亏数年,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9个月,其分别亏损7.04亿元、6.46亿元及4.22亿元。
“亏损主要是因为大额研发、销售及市场推广等开支增加。”其在招股书中解释,现阶段重点放在“增长及技术提升”上,为长期发展铺路。
黄晓煌团队的目标,并不局限于空间设计。
“如果用家居SaaS来形容群核科技,是对公司的最大误解。”他公开表示。
黄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后赴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攻读硕士,当时选择的研究方向,是用GPU做高性能计算。
“导师给我的课题是:若未来算力提升1000倍,你要研究什么方向?”黄晓煌表示,当时有两个选项,模拟人脑的运行或模拟物理世界的运行,自己选择了后者。
毕业之后,他加入英伟达,回国后与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成立群核科技,计划从GPU切入,做物理世界的渲染模拟。
“我们先做出了云端GPU的快速渲染能力,再拿着这个锤子找钉子,进入好多行业,包括机器人、家居、电影等,家装行业反响最好,愿意为此买单。”黄晓煌解释。当时,家装行业处于爆发期,群核选择先做好这个场景。
现实骨感
做家居设计,只是权宜之计。创始团队有更大的野心,即把空间智能技术应用到机器人等高精尖行业。
“在数字化的软件与解决方案方面,我们对标的主要还是Adobe、Autodesk这样的公司,但我们的产品形态、交互形态可能不太一样。”黄晓煌表示,从技术底层来看,“GPU算力集群+物理世界模拟器”这两个标签,很难找到合适的对标对象。
理想丰满,眼下,黄晓煌团队面前,还有一些难题待解决。
2020年,家居软件服务商三维家将群核科技告上法庭,称其推出的酷家乐软件曾使用三维家的权利代码。2023年,法院认定,群核科技对三维家造成侵权,需要赔偿经济损失27万元。
教训在前,黄晓煌越发重视技术研发。
数据显示,2024年1至9月,群核科技研发开支达2.6亿元,接近总收入的一半。
公司称,已经掌握三项核心技术,即专门构建的GPU基础设施、先进的AI应用程序以及合成虚拟数据生成。
截至2024年底,公司的GPU集群由超过5400台(配备中央系统及定制硬件)的高性能服务器组成,平均每天能够处理710万项计算任务。
技术进步加速,2022年,该公司处理一幅2K图像的时间为53秒,2024年,只需1.2秒。
截至2024年12月,约29.6%的月活跃用户,在其订阅版本中,使用群核的AI功能。
凭借先进技术,群核科技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2014年至2021年期间,群核科技接到了纪源资本、顺为资本、IDG资本、高瓴创投、经纬创投等多家机构抛出的橄榄枝。
因技术投入多,群核科技的现金流逐渐吃紧。
2022年,其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还有5.77亿元,到了2024年9月底,缩水至2亿元。
IPO前,其所募资金已动用约80%。此次赴港上市,或许就是为了缓解财务压力。
募资完成后,其计划将资金投向国际市场,扬帆出海,推广Coohom及其他针对海外市场的产品。
2021年,群核曾尝试在美上市,后被迫终止。今时不同往日,这家杭州明星AI企业,借DeepSeek之势,选了一个好时机,再次冲击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