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者问DeepSeek“为什么要关注全国两会”……
作者: 刘亚 张哲3月11日,在春潮涌动的北京,2025年度全国两会闭幕。这场汇聚民意、凝聚共识的盛会,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与每个人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都息息相关。
正如记者问DeepSeek“为什么要关注全国两会”,它这样回答:你可以不关心政治,但政治永远关心你。当14亿人的声音汇聚成国家意志时,你的每一次点击、转发、讨论,都在参与书写这个时代的脚本。毕竟,生活不是剧本杀,但你值得拥有“改写剧情”的机会。
那么,剧情真的改写了吗?
或许,你不在民营企业工作,但若是拥有“热搜体质”的雷军两会期间带火海尔老总周云杰之后,能促成洗衣服、袜子、鞋子的“全家筒”洗衣机面世,那就是千万网友的功劳;
或许,你不是法律工作者,但当AI换脸的受害者是靳东、雷军,当这个现象被一轮轮挂上热搜后,就意味着对新型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AI领域法律规范的制定又进了一步;
或许,身为打工人的你早已对加班习以为常,但当代表委员为打工人“代言”:破除35岁就业门槛、禁止妇女就业歧视、每周上班不超过44小时……你是否会心有戚戚焉?
事实上,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这些每年全国两会的“重头戏”,字里行间跃动的其实是普通人的“小日子”。部长通道、主题记者会,这些看似严肃的场合,实际是一个又一个“政策答疑专场”。


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列为今年的九项重点任务之一,到今年初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养老服务体系化制度顶层设计;从“春风行动”稳就业,到保障性住房惠民政策增力度……暖心政策频频出台,也是一场场“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对答,而两会则是这一场场对答的通道与桥梁。
可以说,全国两会恰似“民意直通车”,让千家万户的冷暖诉求转化为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党心与民心同频共振,政声与民意交融共鸣,正是这场盛会的意义。在全国两会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新一年的规划,更可以看到过去一年政策的落地、发展的成效和生活的改变。
在代表团驻地,多位企业家代表连续为民营经济发声,“法治化营商环境,得先管住‘随意的手’”“根除‘远洋捕捞’,必须斩断利益链”“企业出海经常遭遇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于是,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加快制定。





有代表在小组讨论时提出:“技术越发达,越需要法律划出底线——总不能为了点个外卖,就把全家隐私交出去吧?”
几天后,最高检工作报告有了回应:2024年,检察机关起诉利用网络实施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2458人,办理公益诉讼5061件,数据安全的司法防线正在收紧。
一位外卖骑手说:“我们摔了跤都不知道该找谁,法律能看见‘隐形人’吗?”现在,不仅各平台陆续将新业态劳动者纳入保障范围,检察机关还促进堵漏建制,推动行业治理,共筑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墙”。
这些改变,或许就是我们关注全国两会的答案:每个人都值得更好的生活,而我们更值得为之共同努力。


对记者来说,捕捉他们的每一次发声,网友的每一次转评赞,都是在密集的议程中展露出的细微表情——法治正化作市井街巷的共识。这场春天的盛会,终是要让条文里的正义落在每个人滚烫的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