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慢性病管理的价值

作者: 孟祥红 盛朦怡 范春香

中医对于慢性病的定义

中医将慢性病定义为病程较长、症状缓慢发展且易反复发作的疾病,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体质虚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中医认为,慢性病的发生与机体的整体状态密切相关,常涉及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等多方面因素。

慢性病在中医理论中不仅仅是某个器官的疾病,而是体内整体功能失衡的表现。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个体的具体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中药等,注重调理机体的整体状态,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慢性病管理的优势

中医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整体观念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医在治疗慢性病时,注重调理全身的平衡状态,改善整体健康状况,从根本上调节机体功能,而不仅仅是针对局部症状进行治疗。

辨证论治

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及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望诊、闻诊和切诊,准确判断病因病机,并根据辨证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因人制宜、因时制宜,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多样化的治疗手段

中医治疗慢性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拔罐、艾灸、食疗等。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相互补充,综合运用,从多个方面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疗效。例如,中药具有调节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推拿和拔罐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循环。

预防为主

中医特别重视疾病的预防,认为治未病是防治慢性病的关键。通过日常的养生保健,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情志调节、作息规律等,可以有效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医养生理论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心平衡,倡导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调理身心

中医强调身心同治,认为情志因素在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手段,不仅可以调理身体功能,还可以改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慢性病管理的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通过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和病因,选用适当的中药方剂,调理全身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慢性病通常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反复发作的特点,中药治疗强调个体化、综合性的治疗策略。

中药具有多种药性和功能,如补虚扶正、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中散寒等。对于慢性病患者,中药治疗可以通过内服、外用、熏蒸、泡洗等多种形式,针对不同的症状和病因进行全面调理。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可以使用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的中药,如白术、茯苓、陈皮等;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以选用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中药,如麻黄、杏仁、桔梗等。

针灸

针灸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机体功能,缓解症状。慢性病患者常常面临疼痛、功能障碍和心理压力等问题,针灸可以通过多方面的作用机制提供有效的治疗。

一方面,针刺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可以有效减轻慢性头痛、腰痛、关节痛等疼痛症状。此外,针灸还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供氧,促进炎症消退,加速组织修复,对于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另一方面,慢性病患者常常伴有脏腑功能失调,如脾胃虚弱、肝郁气滞、肾虚不固等。针灸通过调节经络气血运行,可以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针刺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位,可以健脾和胃,改善消化功能;针刺太冲、肝俞等穴位,可以疏肝理气,缓解情志抑郁。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促进康复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特别适用于慢性肌肉骨骼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通过推、拿、按、揉、捏、滚等手法,刺激疼痛部位和相关经络穴位,能够松解肌肉痉挛,减轻局部炎症,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例如,对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慢性疼痛疾病,推拿按摩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改善局部组织的供血供氧,从而缓解疼痛。

拔罐

拔罐是中医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常用方法,通过负压吸附作用刺激皮肤和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缓解肌肉疼痛和紧张。拔罐在调理气血、祛风散寒、疏通经络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特别适用于慢性疼痛、肌肉骨骼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通过负压吸附作用,拔罐能够扩张毛细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消除炎症和水肿。对于慢性腰背痛、肩周炎、肌筋膜炎等疾病,拔罐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不适感。在寒冷季节易发的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通过拔罐可以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缓解症状。

中医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未病等理论指导,中医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饮食调理等多种方法,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效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加强对中医慢性病管理的研究,推动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可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医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