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学习:引领幼儿园数学活动之旅
作者: 毛玲芬体验学习活动的特点
体验学习即通过各类实践及自我摸索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颇具效能的学习方式,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主导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幼儿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然而,在体验学习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确立和保障,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导者。如此转变能有效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提高幼儿的数学能力。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幼儿能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更牢固地掌握数学技能,从而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定。

实践性
体验学习通常采用以活动为中心的模式,能够为幼儿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平台。在教师有目的、有规划的指引下,幼儿能积极且深入地参与游戏等活动,进一步深化活动体验,积累有益经验,还能促进各方面能力的持续提高。这种教学模式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
虚实结合
体验学习依托虚拟情境或特定游戏来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对情境化学习保持清晰认知,力求模拟真实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幼儿依托既有知识、技能展开探索,最终圆满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从而更准确、更深刻地掌握相关知识。
体验学习活动的运用
生活中的数学体验
数学是生活的自然延伸,作为教育者,教师应当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并将其巧妙地融入教学活动中。例如,在点数时,可引导幼儿尝试逐个计数等不同的点数方式;在超市购物时,可让幼儿参与预算规划、剩余金额计算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体验都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与引导,让幼儿在积极、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学习数学。这样一来,数学就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他们探索世界的有力工具。
游戏中的数学体验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教师可尝试将数学内容有机融合进各种游戏活动中,发挥寓教于乐的作用,为幼儿创设“玩中学、学中玩”的轻松学习氛围。例如,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设计并组织“翻翻乐”游戏,幼儿找到一样的数字并完成匹配,进一步深化对数字的认知;在楼梯上贴上数字标签,不仅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数字排序,还能引导幼儿观察左右脚数字的不同,从而帮助他们发现单双数的规律。这种结合日常活动的数学游戏既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又让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
操作中的数学体验
采用实际操作来探索、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富成效的学习方法。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幼儿在教师引导、帮助下实施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操作,一类是幼儿在数学学习中进行的无意识操作。以认识10以内的数为例,教师可以提供10个积木,引导幼儿先数清积木的总数,然后鼓励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将积木分成两部分。这种形式的操作即为有意识的操作,旨在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锻炼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建构区的幼儿尝试将圆柱体竖直放置,或寻找方法来稳定球形的积木,这些看似随性的行为实则是幼儿在进行数学探索和实践,是幼儿对数学知识、技能的运用。
体验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激活经验,让幼儿在联想中体验
教师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帮助幼儿深化对知识点的认知和把握。在教幼儿认识数字时,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数字现象,如电话号码、车牌号等,让他们在这些实际现象中找到与数学知识的联系。通过这样的联想,幼儿不仅能加深对数字的理解,还能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如数字寻宝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将数字卡片隐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幼儿寻找数字卡片并完成相关的数学任务,如数数、比较大小等。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还能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和意义。
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
教师应基于教学内容设计出适宜的情境,鼓励幼儿进行观察、思考、操作及表达。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幼儿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在教授“分类”这一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教师准备一些模拟商品,如水果、蔬菜、文具等,让幼儿扮演顾客和售货员,按照商品的类别进行分类、计数和结账。通过这样的情境,幼儿不仅能学习到分类的知识,还能体验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巧用多媒体,让幼儿体验更丰富
多媒体技术的融入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幼儿更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提升大脑的运转效率,最终收到深化记忆的效果。
在数学实践中,教师应对体验学习模式善加利用,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可以利用数学教育软件,让幼儿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数学探险。通过完成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如解答数学谜题、完成数字迷宫等,孩子们可以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这一系列的体验,教师可以培养出孩子们对数学的深厚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