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叙事能力培养的科学路径

作者: 李根柱

叙事能力的重要性

叙事能力是指个体通过语言、文字或图像等方式,有条理地讲述或呈现事件、人物、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叙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促进语言表达

叙事是语言运用的一种高级形式,通过讲述故事,分享经历,学生学会了如何用语言描绘场景,刻画人物,传达情感,使表达更加丰富多元,充满感染力。

增强思维能力

叙事需要学生对事件进行逻辑梳理、情感分析和价值判断,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提升人文素养

通过叙事,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文学作品和文化传统,从而拓宽视野,增强对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理解和认同。

叙事能力培养的科学路径

打造趣味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打造趣味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叙事能力。例如,在教授《亡羊补牢》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将课文内容生动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进入故事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故事接龙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叙事技巧。

贴近生活,打造生活课堂

语文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为了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教师可以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在教授《北京的春节》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家庭过春节的情景,并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课文内容相联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锻炼自己的叙事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中叙事能力培养的科学路径0

多元阅读,拓宽视野

阅读是叙事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读物,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叙事材料和叙事技巧。新课标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如叙事童话故事、人物传记、诗词等,并引导他们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例如,在阅读叙事童话故事时,可以抓住情节发展;在阅读人物传记时,可以关注人物形象;在阅读诗词时,可以紧扣关键词领悟意境。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叙事素材和叙事技巧,为自己的叙事创作提供有力支持。

教授叙事技巧,提升叙事能力

叙事技巧是叙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叙事技巧,如如何构思故事情节,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或作品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这些技巧。例如,在教授《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等要素,并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或编写类似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逐步掌握叙事技巧,提升自己的叙事能力。

注重口语叙事,培养综合能力

口语叙事是叙事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口语叙事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故事讲述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口语表达中锻炼自己的叙事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细节问题,以提高自己的口语叙事效果。通过口语叙事活动,学生可以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叙事能力培养的注意事项

因材施教

学生的叙事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对于叙事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对于叙事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进行更高层次的创作和表达。

循序渐进

叙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逐步提高学生的叙事能力。

注重实践

叙事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写作练习、口语表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叙事技巧和方法。

鼓励创新

创新是叙事能力的灵魂。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自由创作和表达。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作品反馈和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建议,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叙事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打造趣味课堂、教授叙事技巧和注重口语叙事等途径,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相信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的叙事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显著提升,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莲花好地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