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加拉帕戈斯:鬣蜥的世界
作者: 阿兹猫科隆群岛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官方名称是“科隆群岛”,隶属厄瓜多尔,位于南美大陆以西1000公里的太平洋。500万年前火山从太平洋的海底升起,形成十余个岛屿以及周边众多的小岛和岛礁,如群星点缀在赤道附近的茫茫大海上。这里是赤道暖流和来自遥远的秘鲁寒流交汇的地方,正是这富饶而又洋溢着生命力的大海,维系着世界上最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这些远离人类社会的小岛之所以为世人所瞩目,是因为一位改变了人类对自然认知的科学家——查尔斯·达尔文。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群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4年,我又一次踏上加拉帕戈斯群岛,在这座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陈列室”里追寻神奇的动物。
漂亮的海鬣蜥亚种
我们的航行从群岛最南端的西班牙岛开启。加拉帕戈斯每个岛的年龄都不相同,西班牙岛和最东部的圣克里斯托瓦尔岛是500万年前形成的,而最西部的伊莎贝拉岛和费尔南迪纳岛才不过200万年的历史。地貌自然也有很大差别,西部岛屿似乎是地球初生的模样,火山熔岩四溢后的岩浆凝结让人不寒而栗,东部岛屿则植被茂盛,暗藏绿洲。
冲锋艇围绕着西班牙岛巡游,岸边的礁石上趴着许多海鬣蜥,“哥斯拉”的原型在这里衍生出更漂亮的亚种——“圣诞海鬣蜥”,海鬣蜥的7个亚种之一,它们身上的锈红色并非发情时才会变成这样,而是原本就如此。圣诞海鬣蜥和其他海鬣蜥相比,头更圆,头顶的骨凸也更为密集。它们和加岛上的其他生物一样,对人毫无防备,有两只正在礁石上专心干饭,大口吃着海草,完全无视我们的到来。

南广场岛刺梨仙人掌

加拉帕戈斯陆鬣蜥

巴灵顿岛陆鬣蜥

趴在礁石上晒太阳的海鬣蜥头戴“小白帽”:海藻里的盐分很高,海鬣蜥通过腺体把盐分过滤出来,然后从鼻孔喷射出去,又落回到头顶上所致。据说只有体型较大、强壮的雄性海鬣蜥才可以屏住呼吸十余分钟,入海深达10米觅食海草,雌性和体型较小的年幼海鬣蜥基本都在岸边或者潮间带寻找海草和海藻。一只红石蟹正慢慢爬向晒太阳的海鬣蜥,红黄橙相间的明亮颜色在黑色礁石的衬托下格外醒目。它们会以海鬣蜥皮肤上的死皮和寄生虫为食,顺带起了清理的作用,同样和海鬣蜥有伴生关系的还有各种熔岩蜥蜴。
植被恢复使得陆鬣蜥得以生存
第二天登陆的南广场岛是加拉帕戈斯群岛最大的陆鬣蜥群栖息地。这是一个宽仅130米的小岛,也是加拉帕戈斯为数不多因地壳隆起而非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之一。这里地势平坦,除了遍地的海马齿属地衣植物,还有许多高大的刺梨仙人掌变种。
南广场岛是众多独特动植物的家园。加拉帕戈斯陆鬣蜥随处可见,它们拖着肥硕的身躯行走在花丛中,眼中只有那娇艳的黄花。不像海鬣蜥有多达7个亚种,加拉帕戈斯陆鬣蜥属只有3种:加拉帕戈斯陆鬣蜥、巴灵顿岛陆鬣蜥和加拉帕戈斯粉红陆鬣蜥。这3种陆鬣蜥习性相似,大多分布在各个岛的中心干旱地区,远离海岸。它们白天喜欢在岩石上晒太阳,或者在仙人掌下打瞌睡。由于气候炎热干旱,陆鬣蜥的皮肤逐渐变得坚硬粗糙,更有利于保持水分。它们的个头要比海鬣蜥大很多,体长可以达到一米左右,重达10—13公斤。
第二种陆鬣蜥更为珍稀,仅在圣达菲岛才可以见到。圣达菲岛的正式名称是巴灵顿岛,以英国海军上将塞缪尔·巴灵顿的名字命名。也是群岛中年代比较古老的岛屿之一,年龄在390万年左右。我们在巴灵顿湾登陆,一上岸,我就注意到这里的仙人掌特别高大,最高的一株高达12米,那是独一无二的加岛刺梨仙人掌的圣达菲亚种,很多树龄都有几百年了。
巨大的仙人掌下,匍匐着和岩石几乎同样颜色的巴灵顿陆岛陆鬣蜥,没有加拉帕戈斯陆鬣蜥金黄色的鲜艳外衣,它们的色彩暗淡,是巴灵顿岛特有物种。加拉帕戈斯国家公园管理处在上世纪70年代消灭了岛上的外来物种——野山羊,天然植被得以恢复,岛上不再有威胁到巴灵顿岛陆鬣蜥生存的任何外来物种。
有趣的是,巴灵顿岛陆鬣蜥是铁定够不到高大的仙人掌果实的,守株待兔是唯一的办法,于是它们便踏踏实实守在树下,等待食物从天而降。据说它们的听力很好,可以清楚地分辨出石子落下和仙人掌果落下的声音,也算一种“捕食技能”吧。
物种“大熔炉”
最东端的圣克里斯托瓦尔岛是这个群岛中最古老的岛屿,是由休眠火山形成的。几百万年的沧桑过后,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植被茂盛、道路规整的热带小岛,而达尔文1835年初次登陆时,把这个炎热、尘土飞扬的地方形容得如地狱般可怕。圣克里斯托瓦尔岛是群岛中唯一一个淡水充足的岛屿,因此成了加岛首府巴克里索莫雷诺港所在地,也是人口最多的岛屿,大约有5600人居住在岛上,从事旅游业、渔业或有限的农业,政府机构也设置在此。这片高地有着丰富的火山土壤,可以种植咖啡等经济作物,人类定居点与原始栖息地之间的平衡发展在这个岛上得以实现。
登岛后我们参观了当地的巨龟保育中心。研究表明,加拉帕戈斯象龟的祖先在大约300万年前漂流到这里,登陆的第一个岛屿就是圣克里斯托瓦尔岛。154万年前才开始抵达其他岛屿,因此象龟基因是从圣克里斯托瓦尔岛分化出去的。保育中心的象龟来自不同的岛屿,由于孵化不久的小龟在野外特别容易受到掠食者的攻击,需要放在保育中心直到成年。为了使它们日后顺利地适应当地环境,这里模拟了各个岛屿的生态环境,处于半自然的放养状态。
纳斯卡鲣鸟

蓝脚鲣鸟

圣克里斯托瓦尔岛

伊甸岛

圣克里斯托瓦尔岛还是加岛唯一一个可以看到3种鲣鸟的地方。然而,向导却说红脚鲣鸟已经有很久没有见到了。这些年气候变暖,海水温度也在上升,导致很多海鸟都不见了踪影。求偶季尚未开始,蓝脚鲣鸟还没有准备好跳“魔幻求偶舞”,这些遗憾都让下次的加岛旅行有了更好的理由吧。
伊甸岛是一座从海中伸出来的火山锥,在清澈的浅水中,加拉帕戈斯绿海龟、鳐鱼和一些友好的礁鲨游弋其间。白日里,我们拍到海水中斑点鹰鳐的交配,夜间,被船上的灯光吸引而来的礁鲨竟然多达200多条,它们围着船追逐捕捉着一种飞鱼。我们趴在船舷边津津有味地欣赏着,赞叹着加岛神奇的日与夜。
行程在莫斯克拉岛结束,细软的白沙滩上,我看到了熟悉的身影,岛上的“土著”——加拉帕戈斯海狮们正慵懒惬意地享受着一天中最凉爽的时刻。无论外界如何风云变幻,它们照睡不误。日月轮回,岛上的生活亘古不变。
当火山熔岩奋力从海底冲出,却难逃岁月的消磨与击打,熔岩荒地终变成葱郁丛林,还有岩礁海岸和细软沙滩……百万年前,南美大陆的爬行动物们阴差阳错地搭乘漂浮物,历尽艰险流落此地,在长期与世隔绝中,演化出的特有物种,成为这些岛屿真正的主人。
(责编: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