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跳快跑的独角兽、瞪羚企业
作者: 青推青年者,国家之魂。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青年读者,为奋斗者铺路,为年轻人鼓劲,持续宣传普及新知识、新见解,《新青年》编辑部精心策划推出“新知‘青’播客”版块。选取广大青年读者感兴趣、想知道、用得上的新知识、新概念,由辛晓青、董新智两位主播与大家一起畅所欲言。
辛晓青: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新型消费、新型文化业态、新的就业机会……2025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含“新”量十足,令人眼前一亮。其中,“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的表述让人耳目一新。
董新智:看来辛晓青同学认真学习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虽然是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但实际上并不是新词。独角兽企业是指成立不足10年,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企业,字节跳动、蚂蚁集团、米哈游、小红书等耳熟能详的企业都是典型代表。而瞪羚企业是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具有增长速度快、发展时间短以及创新能力强的特点。
辛晓青: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董新智:同为科技型企业,和瞪羚企业相比,独角兽企业通常起点更高,潜在价值更大,核心技术更具颠覆性。在我国,瞪羚企业更多是专精特新的企业,这类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有成为独角兽企业的发展潜力。从某种程度上说,瞪羚企业是独角兽企业的“预备队”。独角兽、瞪羚企业作为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通过探索新模式、突破新技术逐步推动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成为新时代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辛晓青:如此说来,独角兽、瞪羚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大力支持独角兽、瞪羚企业的发展,支持它们向“新”而行,对于引领各个产业抓住新机遇、抢占未来新赛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董新智:支持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这两类企业作为重要的创新主体,可以说是担负着向高攀登的时代使命,也是当前在新赛道上冲锋陷阵最可能跑出加速度的重要主体。例如,作为瞪羚企业的颐光科技,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高精度宽光谱穆勒矩阵椭偏仪,填补国产空白并实现了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成为其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4年)》显示,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369家。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的四分之一,近一年多来中国新晋独角兽企业67家,369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16个领域,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领域数量领先。独角兽企业覆盖了全国47个城市,“北上深广杭”集聚超6成,北京以114家的数量位居全国首位。目前,我国已认定瞪羚企业36124家,涉及92个行业大类,主要覆盖电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领域,北京、广东和山东是瞪羚企业数量排名前三的地区。就行业分布而言,独角兽、瞪羚企业所属行业前三位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而这些均属于新质生产力的范畴。
辛晓青:这么说一个地区独角兽、瞪羚企业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速度,我们如何让独角兽、瞪羚企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呢?

董新智:鼓励科技创新是支持独角兽、瞪羚企业高水平发展的核心要素,推动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培育未来产业,是塑造独角兽、瞪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以“中国光谷”——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例,这里几乎以每年诞生一个千亿产业的速度,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快速奔跑。全球最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国内首个400G硅光模块、全球首颗北斗高精度AI控制芯片……一大批“光谷原创”接连涌现,正成为独角兽、瞪羚企业竞相逐梦的新天地。同时,引进高素质拔尖人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让独角兽、瞪羚企业跑得更远。随着技术的快速变革和市场需求的调整,企业竞争的新领域新赛道快速更迭,独角兽、瞪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需要越来越多的引领性拔尖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创造力与活力。近年来,蝉联全球独角兽企业排行榜第一名的字节跳动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不断深化,推出了“Top Seed人才计划”,旨在吸引全球顶尖的AI研究人才,为未来企业的技术突破与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辛晓青:为了让“独角兽”成长竞争环境更优良,让“瞪羚”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国家正在着手建立梯度培育体系,从政策扶持到金融赋能,一揽子的惠企政策营造出更优越的创新生态。正在准备求职的小伙伴们,不妨多关注独角兽、瞪羚企业,它们一定会大有可为,也必定会大有作为。
董新智:辛晓青同学看来对独角兽、瞪羚企业信心十足啊!目前,国家大力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为独角兽、瞪羚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的基石。只有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如北京市出台“独角兽十条”政策,构建面向独角兽企业的“4+X”服务体系,推出了一系列主动发现、系统培育、精准施策、规范发展的支持举措。深圳市通过财政资金支持、人才引进激励以及市场环境优化,为两类企业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空间。重庆市出台专门文件,围绕“加强挖掘培育、夯实科技支撑、助力市场拓展、强化金融赋能、做实精准服务”5个方面提出20项措施,服务全市独角兽、瞪羚企业加速发展壮大。山东省积极构建独角兽、瞪羚企业梯度培育成长体系,在入选奖励、金融扶持、人才引进、创新研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为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辛晓青:独角兽、瞪羚企业的发展自然离不开我们广大新时代青年的参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在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应用服务业等以创新创意为关键竞争力的行业中,青年占比均超过50%,一大批由青年领衔的独角兽、瞪羚企业喷涌而出。
董新智:青年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他们充满创新热情和动力。大力支持发展独角兽、瞪羚企业也将为广大新时代青年搭建更为宽广的人生舞台。如今,国家正在推动设立“航母级”的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超万亿元,聚焦人工智能、氢能等前沿领域,以20年长周期陪伴企业成长,解决科创企业“最初一公里”资金难题,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时下,国家还积极探索适合青年创新创业特点的专项扶持政策,不断孕育出新的独角兽、瞪羚企业。可以说,对于初创阶段的企业要像呵护婴儿一样的细心培育;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的发展阶段,要用心制定相对应的政策规则;另外,还要耐心地去等待它们成长,帮助它们成长为独角兽、瞪羚企业,使其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辛晓青:创新引领未来,创新创造未来。未来,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依托科技攻关、人才引进以及政策引导,为独角兽、瞪羚企业搭建更高更好的成长平台,让独角兽、瞪羚企业充分发挥其新质生产力生力军作用,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更多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本期“新知‘青’播客”和您分享了我们的理解与看法,感兴趣的青年朋友可以搜集更多与独角兽、瞪羚企业相关的资讯,成为创新创业大军中的一员。我们下期再会!
(编辑·姚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