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育女术:硬核科学家的非常“爸道”

作者: 润物

“野生”育女术:硬核科学家的非常“爸道” 0

王元卓,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科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是研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科学家。2024年9月,王元卓的新书《卓见,为孩子思考》出版发行,这是继《科幻电影中的科学》之后,王元卓再次出圈的一本育儿书,被无数宝妈追捧。

这位手握程序代码的科学家怎么变身成了育儿大师?且看他的非常“爸道”——

家传妙招,放养萌娃人小鬼大

王元卓1978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他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曾祖父、祖父,以及很多长辈都从事教育工作。在那个年代,父母非但不干涉王元卓的学习,反而无条件地支持他的“不务正业”。小学时候的一天,王元卓放学回家,突生好奇,特别想看看收音机的内在结构。父亲明知拆开后很可能就装不回去了,但还是忍痛割爱牺牲了一台收音机,鼓励他试试看。

正是这种宽松的家庭氛围,滋养了王元卓的广泛兴趣,他通过自己查资料,做出一架遥控直升机,还制造了一台有退币功能的投币游戏机……

1992年,王元卓用200多个易拉罐完成了一个“大工程”——擎天柱机器人,不但可以变形,还拥有一套简单的武器控制系统。

王元卓不但会玩,还成绩突出,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1997年高考的时候,王元卓坚定地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其他专业不服从分配,于是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再到现在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一名博士生导师,王元卓都在从事计算机领域的科研和教育工作。但他出圈被大家熟知,却是因为他的女儿。

王元卓读研究生期间与爱人吕俊杰相识。爱人吕俊杰现在是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她对学生非常认真负责,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研究生导师和优秀班主任。

王元卓的大女儿月月出生时,面对软萌萌的女儿,王元卓不知所措,连抱一下都得小心翼翼。为了胜任父亲的角色,他拿出做科研的精神查资料做笔记。没多久,他便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人变成了一位超级奶爸。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王元卓常常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父母的信任和肯定给了他充分的自由,让梦想的种子开花结果,所以自己也应该尊重女儿的选择,只要不触碰到危险,只要不违反道德法律这根红线,就应该敢于放手,毕竟试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学会对自己负责是孩子必备的本领。

这下可好,他在家规定,孩子有穿衣的决定权,有出游的请求权,有吃饭的选择权等一大串自由。有一天,气温骤降,王元卓提醒月月多穿点,可她依然想穿自己选的裙子出门,王元卓便不再坚持。

月月三岁多时,王元卓携妻女到幼儿园去报名,被接待的老师一通批评:“你们做家长的也太不负责了吧,还有一个月就开学了,早就没有名额了。”闻听此言,王元卓和爱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哀求老师看能不能增加一个名额,老师拼命摇头。

眼看着女儿无学可上,夫妻俩正在自责,只见月月牵着园长的手走了过来,两个人边走边眉飞色舞地聊着天。没想到,园长走过来,对月月一通夸赞:“这个小娃娃可不得了,她刚才跑过来找我,自报家门,把自己的年龄、爱好、特长介绍完后,竟然还像个小大人一样询问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在这里可以学到什么知识。”园长宠溺地望着月月,宣布可以破格录取这位小人精。

王元卓和爱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悬着心的总算放下了。看着月月若无其事地在一旁玩耍,心里难免有点后怕,但王元卓心想:“看来我的野生育女术初见成效。”

“爸爸!”月月站在校门口大声喊,王元卓回过神来,赶忙掏出手机,迅速地捕捉到了那一抹灿烂的笑容。为了记录女儿的这份快乐,王元卓用专业相机坚持每天在这个位置给女儿拍一张,整整拍了3年。

随着小女儿心心的出生,养育俩娃,王元卓的生活又回到了手忙脚乱的起点。姐妹俩的性格大不同,月月好动,心心安静,她们都喜欢和爸爸玩,经常为争抢爸爸而发动大战。

有时,月月要和爸爸一起去轮滑,心心却拉着爸爸讲故事;有时,月月在和爸爸做手工,心心突然跑过来把零件弄得乱七八糟。每当突发战争,王元卓只观战,在没有伤害的前提下,随她们可劲吵,汉语不过瘾用英语吵。俩姐妹在相互争吵与陪伴下自由快乐地长大。

陪伴成长,爸爸是超人更是战友

王元卓在家里的角色是超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家里东西坏了,电脑不好用了,网络不通了,跟朋友吵架了,无论生活上、学习上,还是情感的困惑,俩姐妹通通等爸爸回家解决。王元卓从不因为自己是科学家,而觉得孩子的事是小事。

有一次,月月的幼儿园组织小朋友和家长一起用废品制作一件物品,月月想要制作一个机器人。当时王元卓的工作特忙,除了研究所的工作,还要指导十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即使回到家,大脑还在思考业务上的事。但一听公主大人有请求,王元卓当仁不让,立马和女儿行动起来。

他先用笔把机器人的模型草图画出来,再告诉月月哪个部位有什么功能,用什么材料,又一起画图纸,收集易拉罐和旧名片盒,父女俩齐心合力,只用四五个晚上,一台可以遥控和发声的机器人便大功告成了,他们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瓦力一号”。这台机器人为月月赚足了羡慕的目光。

在制作机器人的过程中,王元卓似乎也重回无忧无虑的童年,找回“心流”涌动的状态。心中沉睡的种子被激活,王元卓又萌发制作“瓦力二号”的想法。他征求月月的意见,身体做哪些调整、增加哪些功能、更喜欢什么样的形象。在他的引导下,女儿们对科技的兴趣日益浓厚,连牙牙学语的小女儿心心也参与进来,经常跟这个奇怪的新朋友进行天文密码般的交流。

在女儿期待的目光中,新的零部件陆续占领爸爸的工作台,“瓦力二号”和“瓦力三号”也在不断改进的方案中诞生。视频回传、智能对话、远程遥控、语音控制、脑电波控制等词汇渗透在他们的生活中,构筑起斑斓的科学思维,为孩子的科学素养打开了通道。

在两个女儿心里,爸爸许下的承诺从不食言。

有一次,月月受邀参加学校的新年晚会,她提议跟爸爸来一场亲子表演,她弹琴,爸爸唱歌。王元卓欣然同意,并确定了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没想到好事多磨,还没排练就遇到麻烦了,网上能搜到的琴谱太专业,月月弹不了。王元卓一边安慰女儿,一边请专业老师改谱子。好不容易试弹成功,新的困难接踵而至。临近表演,王元卓的嗓子发炎了,吃药也不管用,咳嗽不止,连说话都困难。

担心试唱导致嗓子更哑,王元卓跟月月约定,表演前不排练。月月担心爸爸,想放弃,爸爸用坚定的目光告诉她:做好你自己,等待精彩一刻。他们再次修订了谱子,加上了歌词,在爸爸镇定的气场罩护下,月月一遍遍认真练习。

那次表演相当成功,顺利完成挑战,月月的信心倍增。小小的她还不懂,有爸爸陪在身边,成为她肩并肩的战友,共同战胜困难,这份成就感,将成为她受用一生的精神食粮。

2019年初,王元卓带两个女儿去看《流浪地球》,精彩的剧情,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两个人缠着爸爸问个不停。最后,王元卓干脆熬了几个通宵,亲自给女儿手绘了一份《流浪地球》讲解图。

谁知,这份手绘图被他发到网上后,竟然被100余家媒体转载,微博总阅读量超过1.5亿人次,还被境外媒体翻译成英文进行了报道,央视、北京卫视等十多家电视台进行报道或专访,他被网友称为“硬核科学家奶爸”。

被激发起创作热情的王元卓决定带孩子一起完成100个知识点的手绘,后来就有了风靡全网的科普漫画《科幻电影中的科学》。

创作初期,月月和爸爸一起设计书的整体框架,收集科普资料,简单的图,能写的字,都由她独立完成。她还发动同学组成科学小助手团,通过多次调研和问卷的方式,选出电影中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反馈给爸爸来绘制解答图。后来,月月小升初课业繁忙,读一年级的心心接下了这份重任,陪着爸爸查阅资料,对讲解图提出自己的意见,书中“元宇宙”的几张绘图,就出自她的手笔。

《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知名度有多高?《流浪地球2》的导演慕名邀约,于是王元卓成了《流浪地球2》的科学顾问,担任“人工智能顾问组”组长。得知爸爸的名字出现在片尾的专家团里,月月和心心着实自豪。

“野生育女”,成就非常“爸道”

王元卓不光陪女儿制作机器人,手绘科普书,还带女儿感受真正的大自然。他带着女儿们租了一块地种菜。只要有空,一家人就在菜地里春耕秋种,除草施肥。整整7年时间的种植,王元卓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女儿亲身体验到坚持的力量。

月月升入初中后,一贯活泼大气的她竟然也会情绪低落,王元卓察觉出了异常。在他的追问下,月月终于说出心中的烦恼。原来新学期课业陡然增多,她还在慢慢适应,有的同学竟然超强发挥,她急得快哭了,想想小学时成绩也还行,现在只能跟在后面追赶,这让她很自卑。

听完女儿的倾诉,王元卓倒是放下心来。他说:“你能遇到这么多优秀的人,说明你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这对你来说是好事啊!每天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想不优秀都难,你该庆幸才对。”爸爸的笃定像一道阳光,把月月内心的迷茫一扫而光。后来,在爸爸的鼓励下,她还勇敢参加竞选演讲,不仅高票当上班长,还是英语课代表、数学课代表,是老师眼里品学兼优的得力干将。

再能干的女孩也有柔软的小爱好,月月喜欢收集咕卡,做完作业就在房间里拼拼贴贴,有时还在网上和好友交换。一开始妈妈没在意,后来发现收发快递有点频繁,当得知月月不仅在网上买卡,还把不想要的卡转卖或交换,她有点生气。她认为这样的行为没有意义,应该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学习或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她告诉月月:“你并不缺零花钱。偶尔玩玩可以,再浪费时间花在卖卡这件事上,就没收咕卡。”

眼看局势有点闹僵,月月有所收敛,但偶尔还是要添置一点新装备,收快递成了敏感事件。在月月的央求下,王元卓成了地下交通员,帮忙收发快递。

王元卓问月月,为何这么热衷做这件事。月月说:“每天紧张的学习之余,拆个快件是多么惊喜的一件事!”她还透露,她的目的并不是赚钱,在交换过程中,让手中的咕卡实现价值最大化、流程最优化,这也是有意义的事。况且,讨价还价的过程,既锻炼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也积累了许多生意经。王元卓被女儿逗笑了,他私下和爱人开玩笑,说女儿是个商业天才,不应过多干涉。爱人了解这些后也让步了,她甚至提议月月总结经验写一份青少年在线交易的报告。

月月是一个优秀的女孩,学校里也有男生递小纸条了。回到家,她会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小秘密,哪对同学互有好感了,哪对同学分手了。对于早恋这个话题,王元卓和爱人一开始也有点紧张。但随着不断与孩子交流,他们觉得,孩子在成长,大人要比孩子更早一步,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度过懵懂的青春期。

渐渐地,家庭餐桌上的话题每天都很新鲜,有时,这些青涩的小故事也会扯出更久远的回忆,那是王元卓和爱人的青春年华。

这么多年的陪伴,野生育女术成就了王元卓的非常“爸道”,也是他重新萌发为孩子写一本书的动力。

2024年,王元卓在科研之余,再次出版新书《卓见,为孩子思考》,获得了广大粉丝家长的追捧。他决定以后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科普宣传的工作上,引导更多孩子提升科学素养,这是科学家的使命。

编辑/李明洁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