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山野牧场

作者: 阿瑟穆·小七

牧场集市

从牧场去阿勒泰市的途中,有一片光秃秃的岩石地带,主要是用作停车休息的场地。夏季人多的时候,周围的杨树底下停着十几辆车,人们在树下休息的同时还不耽误观赏周边风景。不过每年会有那么一段时间,通常是秋季丰收的季节,这里将作他用——本地牧民售卖手工制作的食物或生活用品的集市。每个摊位后面还搭起白色简易毡房,累了随时躺进去休息,还可以储存货物,免得没人看摊时丢失货物。当然还有一些开着货车、赶着马车或者推着手推车的牧民,他们背着自己缝制的布包,只为售卖闲暇时间做的手工产品,这样的货车、马车、手推车被大家称为流动摊位。

传统集市如此吸引人,有很多原因。有些人单纯只是为了能购买到无污染、无添加的手工产品,有些却涉及了社交、学习乃至民间质量监督。在超市购物,你面对的是销售员。到集市买东西则不同,卖东西的基本都是生产者或加工者。他们卖的面点或者奶制品,如果不是好到挑不出毛病,就会惨遭逛集市的家庭主妇的大声数落。她们觉得奶酪太酸,发酵时间太长,馕硬得硌牙,烤了有一天多了吧?牛肉肠里放的牛油太多……“哼!休想逃过我们眼睛!”临了,她们还会抛下这么一句让摊主心悸的话。这还没完,因为她们还会跟周围的人分享自己的不悦。因此,这些摊主每次都在众目睽睽下,接受彻彻底底的民间质量监督。要是通不过,那就被打脸了。

外地人来这里,当然是为了买些本地的特产。可是有时候,他们在集市里走走停停,与其说是为了买东西,不如说是为了感受浓厚的游牧文化在这里的自然流淌。本地人从附近赶到这里,也不仅仅是购物,还要顺带着会会朋友或谈生意。手工艺人之间也会根据自己的需求相互交换产品。每个手工艺人都是个人运营,绝对不会和企业有任何牵连,这样也不会发生任何利益关系。

摊主贩卖的都是自己的东西,当然其中不包括灵魂。那些奶酪、酥油、奶酒、风干肉、香肠等,都是用牧场的牲畜产出的奶和肉手工加工的。比如,牧民给牛接生,小牛在原始草原上奔跑,吃遍牧草地上的野生中草药,成长得高高大大的,然后被宰杀。牛肉腌制之后,高高悬挂在透风凉爽的晾房里,在山野牧场的微风中慢慢风干。总而言之,牧民直接将食材从原始的形态转化成最天然、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的食物。这样的话,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所产生的费用。他们在出售东西时,包装得非常朴素,完全只是在必需的限度之内,并且会考虑好这些包装在使用后该如何处理。包装在完成它的使命之后,被丢到地里腐烂化为泥土,或烧成灰化为土地的养分,不给环境增添任何负担。装在布口袋里的奶酪,没有任何标识。采购时直接听牧民的亲口介绍。奶酒和骆驼奶是灌到可再利用的矿泉水瓶子里,循环使用。风干牛肉和熏马肠简单用牛皮纸一卷。所以在牧场集市购物,不会有任何的包装垃圾产生。

牧民是货品的从无到有,再到手工加工的所有细节的实践者,这具有请教和学习的价值。如果你想在集市上学习农牧知识,只需两三个小时,便可以完成一系列真实短小的丰富课程的学习。摊主就是你的老师。他们乐于告诉你卖给你的每种货品的来源和加工过程,还会教你如何使用、烹饪或保存。

起初,我就是在牧场集市学习到很多生活常识。比如,如何煮风干肉:冷水洗肉,大火煮开,再用文火煮两个小时以上。再如,如何保养手工羊毛花毡:把莫合烟分成小份,放到透气的棉布袋子里,放到花毡下面,防虫又没怪味。还有,将酸奶酪切成小块和杏干、葡萄干熬煮一个小时,再放入冰糖,每天清晨喝一碗,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提高老人、孕妇或小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这种学习过程,既实用又极具趣味。这只是在牧场集市购物、消磨时间的乐趣之一。集市还有一种特别的氛围,那就是大家都是一副好脾气。熟悉的、陌生的,都可以随意闲聊。你很少能看到谁的嘴巴在闲着,也很少看到一张不痛快的脸,更很难看到有人行色匆匆。

清晨,擅长奶酪制作的阿依旦大姐交给我一件重要任务——在她去集市售卖奶酪时,我负责推车。我们走在树荫下,手推车上有几个红柳枝编的篮子,上面盖着干燥的纯棉蓝白格子布。篮子里是过去一个来月阿依旦大姐手工制作的奶酪。车上奶酪的气味十分美妙,还伴有甜滋滋的蜂蜜味儿。我问阿依旦大姐为什么在奶酪里添加蜂蜜,她解释了一番,说是为了保持酥软的口感。她说奶酪沥干水分晾晒到芨芨草席子上,那一刻起就开始变干,晾晒久了,奶酪会过于坚硬,甚至会让牙齿崩掉。

不到十点,我们到达牧场集市。看情形,附近百里内的传统游牧文化爱好者都来到了这里。他们肯定有两三百人。那些早早赶来的人,早已坐在食物摊位前,用奶茶和包尔萨克补充了身体能量,现在正抹着嘴在各个摊位前转悠。

熟悉的人在集市相遇,还会拿出一点时间搜罗搜罗新鲜事儿,说说村里谁家牛羊卖了好价钱,谁家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上个月已经坐飞机去上学了,或聊聊天气状况。其实聊什么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交际,这让集市之旅又添了一点趣味。

对我来说,这些时刻,这些交织着日常生活的声音、气息的时刻,跟历史文化和风景一样界定了阿勒泰的特色。如果让我只说一样最能代表阿勒泰的东西,那就是牧场集市——这是最能表达本地生产、生活、文化的公共区域。

有人走过来,表示对我们手推车上的东西感兴趣。我回头看见阿依旦大姐点头示意,便掀开盖布,将其中一个篮子里的奶酪拿给这位穿着长裙、满头卷发的中年女士。她几乎将鼻子贴到奶酪上,我看到她的肩膀随着一连串深呼吸上下耸动。她抬起头来,微笑着不断点头,然后掰下一小块,放进嘴里仔细品尝。一般来说,奶酪的油分越大,营养就会越丰富,也越招人喜欢,价格自然也会高。因为价格和牛奶里的油脂有关。换句话说,是否提取过奶酪里的油脂,是购买者最看重的。

这位女士把奶酪放回篮子,再次点头,看样子非常满意。我盯着她的手等着她掏钱,她却拍了拍手,说:“我再看看。”说着就走开了。显然她打算看遍集市上所有的奶酪,再决定该买哪一家的。这我理解,逛集市的大都这样。

阿依旦大姐在多年出售奶酪的交易中,有些固定客户。她们不喜欢双手提满东西逛集市,等到她们转完这里的角角落落,我们就会看到她们了。趁着眼下没什么事情做,我去四处逛逛、看看、听听。

现在想来,牧场集市的乐趣之一,就是没有专业与否的限定。只要你足够勤奋,并且拿得出让自己满意的手工产品,就可以跟眼前的顾客过过招、试试运气。毕竟这些顾客都是游牧文化的追崇者。就像今天的牧场集市,充满着视觉魅力,瞬时引人驻足。我看到一个哈萨克族女孩悄悄走到一个看似游客的人的身边,左顾右盼一番,然后从背包里拿出一卷薄毡。她展开薄毡,好一幅红橙黄绿青蓝紫的羊角图案啊!女孩侧过身体努力挡住花毡,只是让游客看。她是想避开竞争者的窥视,还是防止别人抄袭她的图案?我不太确定。

“来,看一看。”女孩说,“从擀毡子到捻毛线,到染毛线,还有绣这个自己设计的图案,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

游客弯腰仔细看那手工活儿,然后抬头看着女孩,满脸惊讶。“我敢肯定,”他说,“这个太完美了,是你做出来的吗?”

就在这时,他们的交易被装满手工壁毯的小货车的喇叭声打断了,我们赶紧跳到一旁。只见半个身子探出车窗的货车司机,前后张望周围人群,从牙缝里挤出一声口哨,然后大声嚷嚷:“嗨,嗨,借道!借道!借个道——”一路挤过人群密集的路段。他车后还跟着一辆小货车,满载一罐罐蜂蜜,也在匆匆忙忙寻找合适的摊位。我四处寻找安全之处,以躲闪这些缓慢前进的丰收果实。情急之下,一头扎进一个撑着遮阳伞的冷饮摊里。

难以想象,如此狭小的空间,居然可以容纳三家冷饮摊位,并且只卖一种货品——紫的酸梅干、黄的杏干和绿的葡萄干熬煮成的冰糖水。喝这种糖水,一定要阳光明媚、满头大汗,才攒劲。遮阳伞下,随处摆放的折叠餐桌上喝空的杯子还没来得及收掉。即便如此忙碌,摊主们也不甘心只卖糖水,还要给你长篇大论地讲解一番怎么搭配配料、怎么熬制,全然不顾后面的人排成了长队。

我注意到旁边树荫里坐着的卖黑加仑的妇女。她的脸肉乎乎的,却有一个尖尖的下巴,睫毛浓密上翘,眼睛乌黑明亮,头上包着一块黑底红花的棉布方巾。她总是挪动她面前的巨大篮子。后来我明白了,她坐在哪儿完全取决于黑加仑是否被太阳照射到。她得避开阳光,为的是保护篮子里的黑加仑不会因为炎热而坏掉。每隔几分钟,她便会掀开篮子上的白色麻布,小心翼翼地翻看一番黑得发紫的小果实,然后扯开嗓子,用抑扬顿挫的哈萨克语喊上几句:“牧场的野山果!早上摘的,自己摘的,新鲜的,带露水的。”要是有人来买黑加仑,她便会递过去几颗,请别人品尝。直到对方笑了,她才会突兀地冒出一句:“知道了?”对方笑得更灿烂了,完全理解她话的意思:知道了吧?这就是最原始、最纯天然的味道!她知道,对方肯定能够明白。我走过去看时,她递给我一把。闻起来,紫黑色的黑加仑略带酸味。初尝之下,一股清凉的甜涩味顿时在嘴里弥散开来。

我留意到起初交易过程相当缓慢。顾客和卖家不断地小声讨价还价,商议具体价格,然后再换一家继续商讨价格。由于没有官方定价,一切都要经过协商。卖家也一样,假如对客户提出的价格不满意,还可以等待下一个客户,做成更好的买卖。所以卖家也不急着出手。

两三个小时之后,交易开始升温。我站到一个买卖双方正在交易的摊位前。“这一根是哪个部位的肉?肉是怎么腌制的?腌制几天灌的香肠?肉必须是手切的,如果是机器切的我可吃不惯!对了,你现在不在肠子里放一点切碎的肥肉了?有煮熟的吗?我必须尝一块。”

一看便知,这是一位识货的本地人。

这个男人比家庭妇女还要挑剔,他大力嚼着,挑了挑眉毛,摇了摇头。“没办法确认是不是我满意的那种,那个……对,那边,再给我来一块。”他指着那截香肠的另一端。

这些对话,只代表这位挑剔顾客的一小部分的品尝,还有妇女们烤制的各式小点心需细细品尝,黑加仑、野山果要翻拣。对了,还有奶疙瘩呢。估计离开集市时,他一定撑得够呛。

“我要那根,最左边的那根。不,不,不要那根歪七扭八的。不是,也不是那根,不是,那根更糟。对了,是这根,就这根吧,勉强凑合吧。”他终于提着自己满意的那根香肠,转身去到另一个摊位前,开始他的下一场品尝。

这会儿,轮到卖家发泄了。“真让人头大!完全不懂什么是好货,累不累?能活到这个年龄也是不容易啊!”他说着话,噼里啪啦地把那堆香肠重新码好,“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我看啊,是他脑子不好才对!”他的话,惊醒了摊位下睡着的一只黄色条纹的小猫。它蹿到我面前,喵喵叫个不停,还用一侧身体蹭我的脚踝。我弯腰抱起小猫,闻着它身上的太阳味儿。摊主拾起一块碎肉喂到小猫嘴边,它的眼睛滴溜溜跟着他的手打转。通常在买家交钱离开之后,卖家才会过过嘴瘾,让人觉得很是好玩。

我强忍住笑,取出手机拍照。发觉有人探头探脑,便转过身,差点碰掉他的帆布帽子。他正越过我的肩头,偷偷瞄我在拍些什么。他盯着我,丝毫不觉得尴尬,反而哈哈大笑起来,大张着掉得只剩几颗牙的嘴。我敢肯定,他一定好奇我是否发现了什么商业秘密。他要是了解到我只是随意拍些集市的场景,看是否有可能用到后期的书上,该多失望啊。

一个白色衬衣的衣领上绣着红蓝色羊角图案的瘦高个男人,突然从一个摊位后面冒出来,穿梭在人群中,举着的树枝上挂满了牛皮编制的手环。他扯着大嗓门高声叫卖:“这个嘛,手工皮艺,属于我们大草原的手工艺术品!嗨——牛皮手环,牛皮手环!快来买!不买没有后悔药哦!”之后,他又晃了晃手上的树枝,上面的手环也随之哗哗作响。几位女士果真摘下几个手环,戴到手腕上,凑到一起相互比较起来。我认识他,他叫叶林,称得上是我们这里最著名的主持人了。从每对新人的结婚典礼,到草原上的任何节日庆典,无论事情大小,他都担任主持,时不时地还穿插着唱一首哈萨克族民歌。我真想建议他朝脱口秀演员方向发展,把我们牧场上的趣事说出去,把我们游牧民族优美的歌儿唱出去。那情形,一定十分有趣吧!

我和阿依旦大姐沿着集市的小径闲逛,好些女人围着堆满干果的货车,将大而饱满的干枣挑进手上的袋子里。她们旁边,一位农妇在卖鸡蛋和活鸡。再远一些的马车上,高高堆着葡萄和苹果,还有罐装的黑加仑果酱和沙棘原浆。在阳光的照射下,每样东西都新鲜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