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英语语篇词汇教学探究
作者: 李晓雪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需注重词汇教学的整体性、语篇性与思维性,并注重核心素养的融合,优化词汇教学方法,使词汇教学植根于语篇,并以语篇为情境依托展开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有效学习与记忆英语词汇。文章基于对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理解,探讨如何以语篇为背景,结合学生实际,优化词汇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词汇掌握能力和词汇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核心素养;英语语篇;词汇教学
作者简介:李晓雪(1997—),女,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涵盖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其中,语言能力是稳固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支撑,而词汇是语言能力的基石,是英语语篇的基本构成部分,学生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各项技能的发展,均离不开词汇基础。因此,教师应从语篇的角度出发,把握词汇与语篇之间的关联,灵活借助英语语篇,为学生的词汇学习提供具体的语言环境,以此促进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实施。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英语语篇词汇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语言能力
语篇对于帮助学生精确且深入地理解词汇含义至关重要。词汇源自语篇,也应回归语篇。为了准确理解词汇的真实意义与价值,学生需要在语篇中解读词汇。将词汇融入英语语篇之中,学生能在特定的语境氛围里敏锐地感知词汇的运用方式,进而深化对词汇的理解,提升对词汇的运用能力;将词汇融入生动的语境中能增添学习趣味,使词汇的意义更加鲜明,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提升他们的迁移应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用法多样或含有特殊意义的词汇,学生可以借助语篇、语境来学习,从而掌握更快、记忆更牢,且运用更准确。
(二)培养思维品质
剖析语篇里的词汇关联及逻辑架构,能提升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切实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为了更好地把握文章脉络,学会如何厘清思路、阐述观点,学生应围绕词汇在句子、段落乃至整篇文章中延展的轨迹进行探寻。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对不同语境下词汇的选择与运用展开辨析,这不仅要求他们精准领会词汇的字面含义,还要求他们深度探究其人文内涵,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与立场。学生可以通过这类训练锻炼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学会甄别信息真伪,形成个性化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写作、交流中运用所学的词汇知识,以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来彰显人格魅力,进而提升其思维品质。
(三)增强文化意识
语篇词汇教学能够引领学生深度了解英语文化,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通过语篇词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英语词汇,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脉络、社会风貌、民俗风情及价值观念。在探究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词汇与语篇时,学生能够逐渐学会以开阔的心胸去洞察世界,领悟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在此进程中,学生能够敏锐地感知不同文化的独特韵味,积极采撷不同文化的精华,实现自身文化涵养的蜕变与升华。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英语语篇词汇教学的策略
(一)分析单元语篇,优化词汇教学
单元语篇是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载体。在语篇中,词汇与短语、语法结构及主题内容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需要多角度分析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从而加深记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分析语篇,依据单元主题重构教材内容,以增强词汇教学的效果。
以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1 “Back to school”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利用一段简短的语篇视频作为导入,该视频紧密围绕“校园生活”这一主题,融入本单元的关键词汇:potential、opportunity、
advance、challenge、effort、confidence等。该视频能够生动地呈现这些词汇在真实语境中的用法,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能初步感知词汇的情感色彩、含义及适用场景。观看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并记录下印象深刻的词汇,分享这些词汇为何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以此激发其思维活力,让他们主动思考词汇与个人经历、情感或观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在词汇分类与整理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包含本单元所有目标词汇的清单,引导学生通读整个单元的内容,寻找这些词汇在课文中的具体用法。在此基础上,学生需按照词性、单元话题或情感色彩对词汇进行分类整理,回顾和巩固所学词汇,深化他们对词汇间联系和差异的理解,拓展其词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当学生对单元词汇有了一定认知后,教师可以向他们传授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引领他们深入探索词汇精髓。教师筛选包含目标词汇的句子作为教学材料,指导学生结合语境,全面分析和应用目标
词汇。例如,教师可选用“Reading”部分“Realizing your potential”语篇中的句子“The path before you leads to a world full of challenges: a new environment, new knowledge and new ways of thinking.”。该句包括path、challenge、thinking等词汇,学生可以结合该例句明确这些词汇的词性、含义及具体用法。此外,教师应向学生传授丰富多样的词汇记忆策略,如近义词与反义词记忆法、词根词缀剖析法、联想记忆法等。以effort等一系列词为例,学生可对与其相关的词汇进行系统归纳:effort的近义词struggle,二者皆蕴含“为达成目标全力以赴”之意,但struggle更强调过程中的艰难与抗争;try侧重于表达尝试做某事的行为;attempt常暗示尝试事情具有一定难度或挑战性;strive着重指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拼搏,带有较强的决心和动力。这些动词均表示为达成特定目标而付出努力或进行尝试的行为,在系统归纳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深层内涵。
词汇教学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运用、反思,直到他们掌握词汇的正确用法[1]。教师应紧密围绕单元的主题语境来展开词汇教学,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汇的含义、掌握词汇的用法,提升学生的词汇理解能力。
(二)链接文化背景,理解词汇内涵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其含义往往深受文化背景的影响。词汇学习是文化体验和感知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链接文化背景理解词汇内涵,感知不同文化的魅力和差异。
以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Unit 3 “Festival and customs”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注重词汇的音、形、义等基本属性的教学,还应引入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词汇的内涵与外延。本单元词汇教学以“Festival and customs”为主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节日,如Spring Festival、Christmas等,详细讲述它们的起源、庆祝方式及背后的文化意义,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中感知celebration、tradition、festival等词汇的内涵。教师可以选用“Reading”部分的句子“I did not understand all of the traditional customs, but a few made a deep impression on me.”来导入教学,让学生理解custom的含义为“风俗、习俗”,同时要求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节日习俗。如有学生介绍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a very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This day is a reunion day, everyone will get together to enjoy the full moon and eat mooncakes.”。此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词汇进行模拟互动,以英语演讲的方式描述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及地方习俗,或由小组同学扮演不同国家的游客进行表演,用英语介绍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收集更多关于节日和习俗的资料,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已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词汇所处语篇的文化背景,让其更深入地理解词汇的含义,拓宽文化视野,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构建思维导图,加强词汇记忆
思维导图是展现思维流程的图示工具,能够描绘学习信息与各类知识之间的关联架构。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明确各知识点间的逻辑脉络,从而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2]。
以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Nature in the balance”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围绕该单元主题开展词汇教学。具体而言,教师可将“Nature”“Balance”“Ecosystem”等核心概念作为思维导图的起始点或一级分支,以此构建词汇学习的框架,并逐步细化各个核心概念下的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在“Nature”这一分支下,可以拓展“Flora”“Fauna”“Landscape”等次级分支,并列举出如biodiversity、conservation、endangered species等相关词汇话题。同样地,在“Balance”“Ecosystem”分支下,也可以拓展若干次级分支,并补充关键词汇。借助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Nature in the Balance”这一主题所囊括的各类词汇,构建起条理分明的词汇体系。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Reading”部分的课文,在课文情境中进一步夯实词汇知识。此外,思维导图能够助力学生强化词汇记忆,引领学生深度洞悉词汇之间的内在联系。如conservation与endangered species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因果关联,而deforestation对ecological balance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小觑。conservation作为一种积极的保护行为,其目的之一便是保护endangered species,二者相互依存;反之,deforestation的肆意进行会打破ecological balance,引发一系列生态危机。教师还可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开展词汇的拓展与运用实践。例如,在“Flora”分支下,可罗列出形形色色的植物品类,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描绘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或生态功能;在“Fauna”分支下,教师列出各类动物名录,引导学生深入思索这些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与“Nature in the balance”主题之间的联系。思维导图将词汇间的关联性以清晰、易于领悟的方式呈现,以可视化的图像帮助学生构建记忆脉络。借助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把新习得的单词与既有的词汇知识相融合,构建系统化的词汇网络,进而提升记忆效能。
(四)创设真实情境,促进词汇运用
教师应在具体的情境中融入词汇,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进行造句练习,从而使学生灵活掌握与应用所学词汇,实现词汇与语境的紧密结合。
以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四册Unit 3 “Careers and skills”的教学为例。学生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并掌握与职业和技能相关的派生词汇,如specialize、qualify、certify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职业场景的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视频中人物的职业及其所需技能,进而感知本节课的主题。为了增强词汇的实际应用,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选择一门职业,列出该职业所需的技能和特质,并用所学派生词汇进行描述,如“Doctors should have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cluding diagnostic accuracy, surgical accuracy, and the ability to clearly convey medical information.”,以此提升其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不同的场景,如面试、工作汇报等,学生运用所学派生词汇进行对话练习,在互动中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在实践中深化对词汇的记忆。完成课堂练习后,教师将写作练习作为课后作业,学生需要撰写求职信、职业规划报告等,要求在写作中运用所学派生词汇,通过写作巩固词汇知识,提升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真实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语言环境,在实践中深化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让他们对语言的感知更加细腻、精准,还能推动学生在实际交流场景中合理、准确地运用词汇。
结语
在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下,词汇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理解主题语境与语篇的需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核心,针对学情敏锐洞察问题,提炼适合高中生的词汇学习策略,结合具体语境任务,精心挑选词汇并设计相应活动,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陈新忠,景鹏.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的词汇教学[J].基础教育课程,2019(20):41-46.
[2]邹海侠.高中英语单词教学与思维导图融合分析[J].智力,2024(5):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