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格瓦德拉湖水下的秘密

作者: 冯小鸣

辛格瓦德拉湖水下的秘密0

辛格瓦德拉湖(Thingvalla)位于冰岛西南部,是冰岛最大的湖泊之一。距离首都雷克雅未克仅仅一个小时的车程,让这个湖泊成了冰岛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不过,冰岛的旅游资源太过丰富,大多数游客只是将这里放入雷克雅未克“周边一日游”当中,走马观花地看一眼美丽的湖岸风光,然后就匆匆离开。当我有机会再次来到冰岛,并且在湖边的小镇住上几天之后,对辛格瓦德拉湖便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我居住的小镇名叫“维迪伦”,严格地说这里并不是一个有行政区划的城镇,更像是一个属于当地人的湖畔度假区。冰岛人的“松弛感”是出了名的,有人在湖边一住就是几个月,于是就盖起了房子,形成了这片区域。让人们留在这里的不光是如画的景色,还有钓鱼这项历史悠久的活动。

裂缝中触碰两大板块

辛格瓦德拉湖作为冰岛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不光是因为它美丽的景色,还因为这里有一个世界著名的潜水胜地——丝浮拉大裂缝(Silfra,也译作史费拉)。

说起潜水这个词,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热带、沙滩、岛屿这些场景,很难与大部分时间都寒冷的冰岛联系在一起。而丝浮拉大裂缝能成为潜水胜地,则是因为在这里可以同时触及亚欧和北美两大板块。

辛格瓦德拉湖湖区的地形起伏多变,水岸线蜿蜒曲折,犬牙交错地嵌入陆地,形成了许多隐蔽的小湾和岬角。位于“板块分离最前线”的丝浮拉大裂缝更是如此,一眼望去几乎找不到一块平整的地方。潜水中心就位于裂缝旁边,说是潜水中心,其实就是一个圆形的停车场,潜水公司将房车停在这里当作“营业厅”,旁边还有个简易的小木屋供潜水者穿戴装备。

在这里,不管是浮潜还是深潜,必须要穿着厚厚的潜水服才行,因为裂隙的水源来自冰岛第二大冰川——朗格冰川的融水,水温常年在5摄氏度以下。连体式的潜水服要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才勉强穿上,非常紧身,感觉就连脸上的肉都被挤到了一起。来到下水的地方,一个铁质的梯子延伸向湖中,从岸上看就像一个毫不起眼的窄小河沟,但湖水极其清澈,在阳光的照射下,水下的一切纤毫毕现,如果不是泛起来的波纹,我甚至会怀疑湖水是不是真的存在。这是火山的功劳,板块运动伴随的火山喷发不仅形成了湖畔陡峭的悬崖,也将火山碎屑和沉积物带到了湖中,经过千百万年的沉淀,这些沉积物在湖壁和湖底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过滤网”。有科学家推算,冰川融水要经过几十年才能经过这层“过滤网”,漫长的渗透过程中,水得到了充分净化,所以才会如此清澈纯净。

辛格瓦德拉湖水下的秘密1
在丝浮拉大裂缝潜水,必须要穿上厚厚的潜水服保持体温,因为裂隙的水源是来自朗格冰川的融水,水温常年在5摄氏度以下。
辛格瓦德拉湖水下的秘密2
丝浮拉大裂缝将北美与欧亚大陆一分为二,人们背上氧气瓶深潜入裂隙中,伸开双手,可以同时碰触两个板块的岩壁。
辛格瓦德拉湖水下的秘密3
丝浮拉在冰岛语中的意思是“银色女郎”,这里的水质极其清澈,水中没有一条鱼,能见度可达120米。

丝浮拉大裂缝

丝浮拉大裂缝位于辛格瓦德拉湖北边,是无数冰川融水流入湖中的河道之一。冰岛地处北大西洋中脊上,位于欧亚板块和北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极为活跃。辛格瓦德拉湖恰好坐落在冰岛西南部的辛格瓦德拉裂谷中,这条裂谷是板块分离的直接结果。这场持续了1000万年的分离,直到今天仍在以每年2厘米的速度延续着,而丝浮拉大裂缝就是板块分离最直接的地方,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说,这里称得上是“浓缩的冰岛”了。

顺着梯子慢慢走入湖中,瞬间感觉到湖水冰冷刺骨,工作人员之前信誓旦旦地说,隔着潜水服只有手和嘴唇会感觉到冷,看来一点也不可信。将头潜入水中,湖底的一切都呈现在眼前,阳光直穿湖水,几乎将每一寸岩石照亮,这里的水质过于纯净,除了几株水草艰难地生存着,几乎没有其他生物存在,充分体现了什么叫“水至清则无鱼”。再往前一些,原本感觉“触手可及”的湖底突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深深的峭壁,直插黑暗当中。水中的光线好像被一张漆黑的大口吞噬,这张大口拥有无比强大的吸力,想要将我的身体拖入黑暗之中。这时候,刚刚欣赏的美景好像是另一个世界,而这个黑暗的世界,带给我的只有深深地恐惧。

好一会儿我才冷静下来,游了很久,两边并没有变宽,有的地方反而还收窄了,这个时候伸开双手,甚至可以同时碰触两边的岩壁。而我知道,这时候我的一只手触摸的是北美板块,而另一只手触摸到的是亚欧板块。地球板块对人类来说是如此古老又如此庞大的存在,它们组成了生命的家园,见证了沧海桑田,每一次变动都会伴随着毁灭与新生。同时触摸到两个板块仿佛是触摸到了人类漫长的历史,这种感受并不是简单的“兴奋”“激动”可以形容的,此刻的我仿佛已经超脱于自身之外,从书本中看到的地球历史好像飞速地从眼前略过,而我伸开双臂,与这46亿年的历史紧紧地牵住了手。

辛格瓦德拉湖的简单生活

也许是每天都在感受地球厚重历史过后的从容,也许是因为冰岛人天生的“松弛感”,钓鱼成了湖畔居民最喜爱的活动,甚至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与传承,我跟着当地人,体验了“钓鱼佬”的一天。

钓鱼似乎是“中年男性”最喜爱的活动,而在这里,则是一家人的集体活动。清晨,迎着第一缕阳光,我带着简单的钓具,穿上防水裤,随着邻居父子开始了钓鱼之旅。湖面的薄雾逐渐散去,碧空如洗,比天空更加清透的则是眼前的湖水。

当地人对湖中的“钓鱼点”了如指掌,我们开车来到湖南部的一个小河口附近,这里水流平缓,但不远处的暗流又会翻动营养物质从而吸引鱼儿来觅食。由于小镇位于湖的西边,是辛格瓦德拉裂谷的侧面,所以这里并没有像丝浮拉大裂缝一样岸边直通深水区,而是像其他湖岸一样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给这片区域带来了不一样的景色。阳光照在湖面上,不同深度的湖水呈现出了多样的色彩,岸边的水如同玻璃般透明,而向前一些湖水则变成了一块美丽的绿松石,再向前则是幽深的祖母绿,一直到临近湖心,变成了如远洋一般的深蓝。

褐鳟

辛格瓦德拉湖水下的秘密4
褐鳟是一种大体型鱼类,又名棕鲑,在外形及体积上因环境不同极富变化,可以适应海水、半咸水和淡水生活。
辛格瓦德拉湖水下的秘密5
常年垂钓的冰岛人娴熟地将渔线抛投出优美的弧度。这种飞蝇钓法源于欧洲,是利用抛绳索的方法传递力量,把毛钩抛投出去,这种毛钩上就是模拟昆虫的样子制作的鱼饵。

别看丝浮拉大裂缝那边几乎“寸草不生”,辛格瓦德拉湖中水产却非常丰富。湖泊周边陆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物进入到湖中,在被火山沉积物覆盖的肥沃湖底滋养下,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繁衍生息,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在湖中总共发现了150种植物和50种无脊椎动物,当然,还有人们最关注的鱼类。湖中最著名的鱼莫过于褐鳟鱼,虽然褐鳟鱼是冰岛最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但辛格瓦德拉湖的褐鳟鱼却是自冰河时代以来就孤立进化的。水中丰富的营养让它们经常出现超过10公斤的个体,有些甚至可以长到15公斤,而且它们肉质细腻,味道鲜美。不过在湖中钓上来褐鳟鱼通常要先检查一下背鳍下方是否有标记,因为孤立进化的褐鳟鱼很有研究价值,所以科学家在一些个体上放置了标记,以供长期跟踪研究。除了褐鳟鱼,北极红点鲑也是这里的明星鱼类,它们在这片湖中进化出了四个亚种,以适应湖内不同的环境,这种鱼性格凶猛,并且十分顽强,钓鱼新手在和它们的“搏斗”中很难取胜。

从岸边走到湖中的浅水地区,虽然穿着防水裤,但冰冷的湖水还是让我不禁打了个哆嗦。因为湖水清澈,所以这里的鱼非常警觉,需要精准地控制渔线和鱼饵投放的位置。同来的孩子已经开始往鱼钩上挂饵了,虽然看着只有十几岁,但钓鱼技术却已经非常娴熟,他时不时地晃动着鱼线,模拟昆虫飞行和落水的动作,以吸引鱼儿咬钩,这种技法名叫“飞蝇钓法”。

在这里钓鱼要随时关注变幻莫测的天气,这不光是为了选择最佳的钓鱼时机,也是出于安全考虑,毕竟冰岛的飓风说来就来。作为钓鱼新手的我,看着半天都不动一下的渔线不免有些着急,但是周围的人好像都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好像他们对于能不能钓到鱼并不在意,钓一会儿就回到岸上聊聊天,分享收获,交流技巧,更多的是漫无目的地闲聊。当地人钓鱼大多并不是为了收获多少,而是在耐心地等待鱼儿上钩的同时,感受从小伴随自己长大的壮美景色,与身边的人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许,生活原本就是这么简单。

(责编:昭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