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昕然:“安陵容”在重生
作者: 黄茗婷瘦削的脸亮着油光,雀斑点缀在蜡黄的皮肤上,黏糊的头发搭在额边,操着一口夹杂粤语、湖南等地口音的普通话,蹬着厚底人字拖……这是“李青草”,一个在城中村中随处可见的女性形象。
这也是演员陶昕然,在电影新作《夹缝之间》中所饰演的形象。
在今年6月初回归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下称“上影节”)中,陶昕然以主演、总制片人、总出品人的身份,带着新作以及剧组成员亮相红毯。
在这部混杂着异地上学、留守儿童、青少年犯罪等复杂主题的影片中,陶昕然扮演一位单亲母亲。她在影片中的戏份让人眼前一亮,一瞬间竟差点想不起来,她曾经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塑造过令人难忘的“安陵容”一角。
《甄嬛传》播出已有13年,但围绕剧中角色的命运跌宕,讨论从未停息。安陵容的自卑、怯弱、挣扎、黑化和终局,都让这个角色文本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回响—“我们99%的人拿到的都是安陵容的剧本。”陶昕然说。
但作为一个有野心的演员,她不甘于止步于此。
“安陵容”之后,陶昕然做出了许多尝试,《胭脂》中的“冯曼娜”、《找到你》中的 “朱韵”、 《女士的法则》中的“蒋琼”……
那几年,陶昕然的人生也步入了新阶段,恋爱、结婚、生女……在事业巅峰期激流勇退。有人不理解她,有人反对她。
在与奶粉与纸尿裤为伴的5年全职妈妈生活里,女儿的出生以及给自己无条件的信任与依赖,给予了陶昕然一次重生的机会,让她学会慢下来、停下来、放松下来,学着与生活、与自我、与过去做和解。
今年5月底,陶昕然在微博发布了一则“寻人”,邀请5年前飞机邻座的陌生人,来看自己的新作《夹缝之间》。他当年曾向陶昕然施予援手,并鼓励陶昕然“一定不要做一个全职妈妈,要继续拍好戏给大家看”。
这条微博的讨论度很高,有关于那位男士身份的,有期待电影新作的,有重提陶昕然和“安陵容”的,也有争论“做全职妈妈到底是好是坏”的。
在上影节期间,陶昕然和南风窗记者在一个天朗气清的上午自在地聊了起来。
聊到演艺事业时,我看到了一个电影从业者的敬业与野心,而聊到家庭和成长时,陶昕然三度落泪,她似乎卸下了坚硬的盔甲,露出了柔软内心。
一双厚底人字拖
演员李宗翰记得,2年前,他在咖啡厅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急急忙忙、走来走去,还穿着一双厚底人字拖。当时的他有点恍然,不敢相信这就是陶昕然。
“安陵容”之后,陶昕然做出了许多尝试,《胭脂》中的“冯曼娜”、《找到你》中的 “朱韵”、 《女士的法则》中的 “蒋琼”……
陶昕然告诉他,自己在拍一部电影,这可能不是一部票房电影,但她还是想拍下来。
拍摄电影的想法,源于8年前陶昕然和母亲的一次通话。
作为中学教师的母亲,讲述了一个关于老家湖南安化的留守儿童犯罪的故事。听完这个真实案例之后,陶昕然已是思绪万千。作为一名女性和一位演员,她很想做点什么,讲述一个故事,“让不常能被看见的人被看见”。
就这样,拍一部电影的想法,像一颗种子那样出现在了陶昕然的生活里。
在那之后,陶昕然的职业以及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她没有忘记这个故事。偶尔与朋友或是工作伙伴讲到这个故事时,她都会忍不住鼻子一酸。
“我应该是这个故事的最佳讲述(者)。”陶昕然说。当她意识到了这个必要性之后,这个种子开始慢慢破土而出。
影片中,李青草是一个从留守儿童成长起来的女性角色。在时代洪流中长大,李青草成为了一位带着女儿在大城市里漂泊的单亲妈妈。正如名字所隐含的“春风吹又生”的寓意,这是一个在城市化建设轰轰烈烈的大地上,随处可见的女性形象。
如何塑造这一种对于观众来说“熟悉又陌生”的角色?陶昕然用的是“最笨”的办法,去体验,去观察。
2021年上半年,陶昕然跟着《女士的法则》剧组在深圳拍摄。拍摄任务不重时,陶昕然会跑到深圳布吉的城中村里,坐在马路牙子上,看着人来人往,听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方言和夹杂不同口音的普通话,到小摊上喝啤酒,吃凉皮还有臭豆腐。
为了把角色形象塑造得更贴近真实情况,她带着另一名主演赵炳锐一起在太阳底下把皮肤晒黑,晒出斑来。开机之后,泛着油光的脸和带着黏腻质感的皮肤出境,一个在潮湿亚热带地区谋生存的小摊贩形象就出现了。
片场收工之后,陶昕然就穿着剧中纯色的T恤、牛仔热裤和厚底人字拖,坐车回酒店。在那段时间里,陶昕然就是李青草,这些衣服、晒斑,“都要长在我(陶昕然)身上”。
一个硬盘
要讲好一个故事,陶昕然觉得,只有演员的身份是不够的。于是,她成立了影视公司,摸索着做项目。

2019年,关于这个故事的想法,被陶昕然做成了一个PPT。
她带着这个PPT去找投资、拉团队。一个女演员,要如何让别人相信自己能拍出一部电影?陶昕然觉得,自己没有其他答案,只有“真诚”二字。
“作为影片第一出品公司的老板,我既不懂管理,也不懂经营,我怎样去运作好这样的一个项目?”眼前这位素颜且打扮随意的演员,开始剖析自己的想法。
“商业的最高境界是真诚,我只能捧出一颗赤诚的心去打动,然后让对方去感受,如果他感受到了就感受到了,如果对方没有感受到或不喜欢,我不可以去勉强了。”陶昕然告诉我。
这份真诚,为陶昕然拉来了一位只负责给钱,从不过问什么时候开机、什么时候杀青的出品人闫竹影。
当拍摄进度因为疫情不得不推迟一年,在饭桌上,陶昕然鼓起勇气向投资方表示歉意时,闫竹影告诉她:“现在什么都不要说,你以为我投你的项目吗?我投你这个人。”
被陶昕然真诚所打动的人不止一个,还有声音指导李丹枫、剪辑指导孔劲蕾。
陶昕然说,团队每个成员都把电影当作孩子一样在保护、培育。作为制片人的她,放心把摄制工作交给摄制组,而在片场的她,只需要安心做一个演员。
资深制片人黄霁记得,今年年初,一个冷峭初春,她在国家电影局门口遇到了陶昕然。黄霁说,这是她第一次见到“一个女演员亲自带着(硬)盘,在电影局门口完全找不到门”。
那一天,是电影《夹缝之间》申请“龙标”的日子,而此时的陶昕然,已经不再只是一位演员,她有了新的身份:电影制片人。在映后交流环节上,黄霁对陶昕然说:“我对你刮目相看。”
拍摄任务不重时,陶昕然会跑到深圳布吉的城中村里,坐在马路牙子上,看着人来人往。
“演了个茄子,紫色的东西都找上门”
在上影节开幕的当天,一袭黑色礼服的陶昕然带着剧组成员走红毯,在红毯上舒展、定格。一颦一笑间,气场十足,网友为她制造了一个热搜—“陶昕然好像安陵容翻身了”。
在点赞有3.7万的微博的评论区里,很多人提到了陶昕然的自信气质与实力底气,甚至说她是“钮祜禄·陵容”。她自己也跟着玩起梗来,发了一条微博:“以后是钮祜禄·陶昕然。”
这种轻松诙谐的心态,对于从前的陶昕然来说,很是难得。
对于“安陵容”的出色演绎,以及这个角色争议给陶昕然本人带来的影响,是绕不开的话题。
微微驼背的姿态、半垂半张的眼帘、永远照着别人做的卑微,不少观众从陶昕然的演绎中,对这个庶出的、出身相对一般、在宫斗中被利用、最后被打入冷宫的角色产生了共鸣—“人人都想做甄嬛,其实人人都是安陵容”。
安陵容在四方宫墙之中的终局,似乎在当下不确定性充斥着的世界中,成为一个范例:一个普通人,如何在命运交错之际,踏错一步就跌落深渊的?
这或许就是一个经典角色的魅力。穿越时间长河,角色承载的时代意义愈加厚重。
“安陵容”,也让陶昕然被大部分观众记住。在《甄嬛传》开播的此后十余年间,陶昕然走在路上,还是会被一些观众认出,直接叫她“安小主(《甄嬛传》中安陵容的称呼之一)”。
一位名叫“麻辣菊花小团子”的网友,为“安陵容”重新写了一版共67章的《甄嬛传之安陵容重生》。2021年,陶昕然在舞台上再次演绎“安陵容”的角色,并为网友创造的“人生副本”哽咽落泪。
但这些都是后话了,“硬币的另一面”,是“这个强大的标签也曾给我带来过困扰,她(他)们说不知道是安陵容成就了陶昕然,还是安陵容限制了陶昕然”,在《甄嬛传》开播十周年时,陶昕然在微博“写信”给“安陵容”时说。

这些困扰,一开始就来得很猛烈。
因为这次反派的出演,陶昕然在网络上遭到攻击,被咒骂“活该没有自己的孩子”,甚至牵扯到了家人。暴力也从网络世界蔓延到现实生活中,有上了年纪的女性当面指责她坏,她的车也遭到了人为损害。
那时她才25岁,难以释然:为什么自己的出色演绎会换来攻击?
而职业道路也遇到了困扰,在“安陵容”火了之后,陶昕然接到了不少相似的剧本。这种重复单调让她不理解:“演了一个茄子,然后所有紫色的东西都来找上门,我想问:‘为什么?’”
为什么这些观众只看到了一个悲剧角色的“反派色彩”?某种程度上,安陵容和冯曼娜都是受害者,都是再丰富、再完整、再立体不过的角色。
为什么个别观众会对角色及演员抱有如此大的恶意?陶昕然本人的性格离安陵容很遥远,但偏偏,“坏女人”的标签,就“啪”一声贴在了陶昕然的脑袋上。
她自己也跟着玩起梗来,发了一条微博:“以后是钮祜禄·陶昕然。”
2021年,在连续忍受网暴的第10个年头,她忍不了了,将一条条讽刺、咒骂她的留言和用户ID一一截图发在微博上,写道:“每个人都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任”,不再为“莫须有”的罪名隐忍内耗。
微博寻人
在《夹缝之间》首映之前,陶昕然的一条寻人微博上了热搜。
5年前,当她独自带娃坐飞机时,她得到了一位陌生男士的帮助。临走时对方回头对她说:他看过她的戏,让她一定不要做一个全职妈妈,要继续拍好戏给大家看。
“不要做全职妈妈”,是陶昕然前几年在微博收到的最多的留言之一。陶昕然理解的是,并非因为全职妈妈的选择不好,而是当下的环境和观念,并未为全职妈妈提供足够帮助和保护。陶昕然自己,也并没有要求自己成为一个最好的妈妈、成功的妈妈,只是凭着一种“我已经做好准备”的心态,迎接新生命。
曾经,陶昕然在咖啡厅遇到了深度合作过的一位女制片人,当得知她要暂时息影生孩子时,可能是当时的情绪传递使然,对方一下子就在楼梯上哭了出来,多少为陶昕然的事业发展感到惋惜。
虽然外界任何人的态度都动摇不了她的决定,但全职妈妈的生活确实让这个曾经骄傲的女演员,陷入不自信的状态中。
一个对事业怀着野心、在片场里奔波、获得同行认可的演员,一下子被扔到全职妈妈的世界里时,“心理落差是需要慢慢修复的”。
刚生完孩子还没满月时,就有戏约找上陶昕然,片酬开得很高,但她还是拒绝了,她想陪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