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痕加深,拜登急于圈住马斯克

作者: 赖逸翰

裂痕加深,拜登急于圈住马斯克0
2022年9月14日,拜登在北美国际汽车展上与福特汽车公司执行主席小威廉·克莱·福特(中)、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主席雷·库里(右)交谈

在马斯克一手挥舞裁员大刀,一手把着键盘支持共和党时,拜登彻底盯上了他。

11月9日的记者会上,针对马斯克的举动会否影响美国国家安全一问,拜登缓缓说出了自己的“建议”:“埃隆·马斯克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或技术关系,值得关注。”并且,拜登暗示,政府将会采取很多方法对其交易进行审查。

拜登的这番回答,与马斯克最近轰动全球的推特收购案脱不了干系—沙特王子瓦利德以18.9亿美元的“巨额出资”,出现在马斯克收购推特的融资表格中。这位号称“中东巴菲特”的沙特王子,持有推特的3495万股份,现在是居于马斯克之下的第二大股东。

融资行为本身不违法,但马斯克和沙特王子的这次合作,是在美国与沙特关系僵化的背景下达成的。4月14日还反对马斯克收购推特的沙特王子,转眼在5月就高度评价马斯克。而10月,沙特还驳回了美国政府呼吁欧佩克延迟石油减产的“请求”。这些事实,都成为了民主党参议员要求对推特进行国家安全审查的论据。

不过,问题尚不在于此,因为沙特王子5月份就已同意“加入”马斯克的队伍,不将所持的股份套现。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拜登有足够多的机会因外国资金注入舆论平台,公开向马斯克发难,或者预先警告。

但直到10月21日,拜登政府流出给外界的信息也只有一则爆料—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称,美国政府正在讨论是否要对马斯克的商业投资进行国家安全审查,包括收购推特一事和与星链卫星网络相关之事。

回顾时间线或许可以发现答案—在11月7日,也就是美国中期选举开始的前一天,马斯克在推特上呼吁中间选民选择共和党,以保持分权制衡。

曾经对拜登上任满怀期待的马斯克,现在公开站在了民主党的对立面,为共和党摇旗呐喊。这应该是拜登急于为马斯克这场交易“定性”的直接原因。

“最支持工会的总统”推开马斯克

拜登不待见马斯克不是一天两天了。声称一直以来都投票给民主党的马斯克,本应是拜登的天然盟友。在拜登刚上任时,马斯克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曾表示,自己为拜登政府关注气候问题的举动感到振奋。而拜登政府也以追求可持续发展自居,将电动汽车和绿色能源投资列为优先项。

但合作关系的形成需要双方共同经营。拜登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拉拢”马斯克的想法。

2021年8月5日,上任半年的拜登为美国电动汽车的发展设定了一个目标—到2030年,电动汽车销售占车市销售份额要达到50%,并希望美国成为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导者。而这个目标是在当天的电动汽车峰会上讨论出来的。只不过,特斯拉的“掌权者”马斯克并不在受邀之列。

彼时,特斯拉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长期占据过半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而受邀前往的通用汽车、福特和斯特兰蒂斯等公司所生产的电动汽车,仅分割了一小部分市场。如果说此前拜登驳回马斯克征收碳税建议的行为仍在情理之中的话,那么这次拜登无疑是特意忽视特斯拉。

在后续的记者会中,白宫发言人普萨基表示,处于领先地位的特斯拉没能参会,原因是其并没有加入工会—“它们(福特、通用汽车和斯特兰蒂斯)是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的三大雇主。”

后来,马斯克在拜登处依然备受冷落。为了更好地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拜登决意推出一项立法。这项立法将给予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以购置补贴,最高达12500美元。但补贴是有前提的,只有购买由工会工人组装的电动汽车,消费者才能享受这项补贴。也就是说,没有加入工会的特斯拉完全被这项消费激励政策排除在外,而受益的将是它的市场对手。

在当地时间11月19日晚,特朗普的推特账号已被解封,尽管特朗普表示自己无意重回推特。

与福特、通用汽车等企业的高管频繁出入白宫与拜登商谈形成对比,直到2022年2月8日,特斯拉的名字才第一次出现在拜登的演讲稿里。这还是特斯拉粉丝“联名请愿”的结果—他们要求拜登承认特斯拉的领先地位。然而在一个月后的国情咨文中,拜登依然选择忽视特斯拉,只称赞福特和通用汽车为美国创造就业机会。

一而再,再而三,致力于推动电动汽车的拜登始终选择称赞其他制造商。多次的忽略促使一直反对工会的马斯克直指拜登政府被工会控制,怒斥“没有人在关注国情咨文”。

但工会对于拜登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2020年总统大选时,工会选民就为拜登夺下了关键摇摆州威斯康星州和密歇根州。民主党一直宣扬“保护劳工利益”等与工会成员利益一致的政治观点,工会在过去也相应地成为民主党的重要票仓。不过,这种“稳定趋势”在近些年有了新的动向。

据Edison Research的统计数据,在2016年大选中,希拉里仅赢得了51%的工会家庭选票,比2012年奥巴马赢得的61%,少了10%。同年,特朗普因宣传制造业回流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而获得了大批工会成员支持。到2020年,在拜登反复重申支持工会的情况下,特朗普也还是获得了俄亥俄州和宾夕法尼亚州更多工会成员的支持。

这或许加强了拜登的危机意识,上任后他特意将自己定位为“几十年来最支持工会的总统”,强调自己的劳工背景,希望将民主党的蓝色重新注入工会的血液中。这与一直以来批评工会的马斯克截然相反—他在2017年曾亲手摧毁了特斯拉建立工会的可能。马斯克在收购推特后大幅度裁员且在推特内部推行狼性文化的举动,也显然证明了他不可能愿意受工会的约束。

于是,两人“道不同不相为谋”。马斯克不止一次在推特上对拜登语气强硬,把自己推特KOL(关键意见领袖)的身份发挥到极致。不过,马斯克不止挖苦过拜登一人,特朗普、贝佐斯可都曾是他推文中的“座上宾”。

事情发酵到2022年5月,马斯克先是在推特上称,因为人们“想要少一点戏剧性”而选了拜登当总统;后是称,自己将会在中期选举中投票给共和党。一直支持民主党的马斯克最终还是站在了拜登的对立面,并在中期选举前一天,成为了替共和党拉票的猛将。

和马斯克一起右转的,还有10月28日被他收购的推特。拥有2.17亿日活用户的推特本就是选举活动的主要舆论场。毕竟,推特为竞选者及其支持者提供了最直接的个人联系—实时的点赞、转发和回复。因此,竞选活动的每一步都可以从候选人、选民以及各大媒体的推特内容中看到。

当马斯克评价推特为“事实上的公共广场”时,左翼人士也正担忧着信息格局的改变。在拜登和马斯克分歧加大的背景下,推特可谓是右翼政治人士的舆论山头。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地时间11月19日晚,特朗普的推特账号已被解封,尽管特朗普表示自己无意重回推特。

新的权力地图

拜登对马斯克的忌惮,不止来源于马斯克对共和党的支持。

“技术是地缘政治的核心。”美国地缘政治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的主任凯伦·科恩布卢这样评价。而放眼望去,如今最具全球影响力的政治素人,当属科技巨头马斯克。

除了比较有名的SpaceX、特斯拉和推特等公司外,马斯克还拥有一家专注于研究神经科技的公司Neuralink。统治火星、太空飞行、自动驾驶、言论自由、人工智能、脑机接口,这些都是马斯克专注的领域。不过,如果野心十足的马斯克只专注于科技和商业,那对拜登来说还不算一个坏消息。偏偏马斯克就喜欢追着全球热点地区跑。

比如,他就曾提出一个乌克兰和平计划,并为此收获了泽连斯基的迅速拒绝和克里姆林宫的公开支持。除了在推特上发表类似敏感言论,马斯克还真的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和他的技术,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力。

他在中国投资特斯拉工厂,在乌克兰提供星链互联网服务,和美国军方合作并讨论太空问题,还曾动过为伊朗提供星链服务的念头……声称更乐意远离政治的世界首富,似乎反而在积极参与政治话题,尤其是地缘政治话题。

或许,他眼中的远离,仅仅是指远离二元政治框架,比如民主与共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自由和专制—马斯克总是在这些政治概念之间横跳。毕竟马斯克的外祖父也不“信奉”这些,而是狂热地拥护科学统治政治的技术官僚政治哲学,还领导了加拿大的技术官僚运动。

与希拉里有关联的黑钱组织Accountable Tech就联合其他25个自由组织,致信推特的顶级广告商,要求广告商以终止业务为筹码,向推特施压。

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吉尔·勒波雷就认为,马斯克外祖父的政治哲学和科幻小说,塑造了马斯克现有的价值体系。而马斯克也确确实实有“用技术殖民火星”的想法,还用虚拟货币干扰了全球金融市场。他也不喜欢工会和政府监管,因为第三方的干预只会“降低效率”。

在数字技术和数字空间正在改写当下世界秩序的情况下,拥有着几家科技公司的马斯克,又收购了重要的媒体公司推特。而这些大型跨国公司完全有可能通过数字主权冲击国家主权,用数据和财富影响权力分配。星链对乌克兰方面的帮助,就是最好的例子。

拜登显然也看到了科技巨头可能带来的冲击,甚至在入主白宫之前就一直批评硅谷。上任之后,拜登更是对硅谷的科技公司展开了更严格的监管—他加强了对技术平台的问责,通过了促进竞争的行政命令,也支持修改《通信规范法》第230条。

除了推动美国在世界竞争中脱颖而出之外,如何减少科技对政治的过度影响,似乎是拜登主要的课题之一。于是,刚刚收购了推特的马斯克,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拜登需要重视的对手,因为马斯克的“羽翼”变得更加丰满了些,拥有越来越多改写美国乃至世界权力地图的可能性。

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证实了推特的政治能力:当美国人使用推特时,有至少1/3的人是在讨论政治问题。而2019年对推特用户的调查也显示,大部分用户在推特上看到的内容都与政治或社会问题相关。

当然,拜登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马斯克对美国国内的影响,其次才是对世界的影响;而最能拉扯美国人神经的,莫过于“通敌”的理由—收购推特一事,被与美国不和的沙特支持。

转过头来,手握推特的马斯克上任即大裁员,又为用户设计8美元的“入会门槛”,后来要求员工在高强度工作和离开推特间选一个,还因“喜迎”广告商脱离推特,宣布花了大价钱买过来的推特有破产的可能。这些充满戏剧性的行为,只为了重塑一个更符合马斯克预期的推特。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通过掌握推特,马斯克更加容易影响美国的公众舆论。

遇事如此,左翼人士也不是等闲之辈。与希拉里有关联的黑钱组织Accountable Tech就联合其他25个自由组织,致信推特的顶级广告商,要求广告商以终止业务为筹码,向推特施压。在拜登之后,它们正迅速跟上讨伐推特的步伐。

不过,一向“叛逆”、多次翻盘的马斯克,会就此妥协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