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鹤渡劫
作者: 方文宇冷友斌正在渡劫。
7月25日,中国飞鹤开盘急跌,收盘下挫13.3%,市值约合550亿元,较高位缩水约1350亿元。
大跌,源自一则预告。
2022年上半年,飞鹤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收入95亿-98亿元,同比减少约14.9%-17.4%;利润为22亿-25亿元之间,同比减少33.4%-42.4%。
冷友斌带队的飞鹤,高歌猛进,成就“国产奶粉一哥”的地位,双位数幅度的回调,这是第一次。
冷友斌解释,部分为主动压量,降低核心产品的渠道库存,另一原因,则是低迷的出生率,已成为盘亘在飞鹤头顶的阴影。
这位乳业大佬,必须要有新的变招了。
高举高打
飞鹤的崛起,始于高端化战略。
10多年前,外资奶粉占据中国主流市场。冷友斌使出奇招,选择从高端市场切入,推出“星飞帆”系列,均价超450元/公斤,且大幅压减200元/公斤以下的低端产品。
“飞鹤奶粉折成公斤价,全世界最贵。”他曾做过这样的自白。
冷友斌投入毫不手软,在渠道和营销进行“饱和式”攻击。早年,飞鹤一年利润4亿元,他敢于投5.5亿元打广告。
截至2021年,飞鹤构建起2000多名线下客户的广泛经销网络,这些经销商负责运维全国约11万个零售销售点。
一年中,他的队伍动员成千上万人,共组织了超过100万场面对面的研讨会,其中99.8万场为线下活动。
飞鹤称,研讨会获取的新客户超过222.6万人,平均一场,可以发展两人多一点。这么落地的获客打法,许多同行望尘莫及。
高举高打,产生了两个效果。
第一,营销花费大。
2021年,飞鹤销售费用达到67.7亿元,在营收中占比接近三成。同期,蒙牛的销售占营收比为26.6%,伊利为17.5%。
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费用的调整要分阶段性看,在强竞争环境下,企业谋求高速扩张,加高营销投入难以避免。
第二,利润率丰厚。
飞鹤的毛利率常年在70%左右,2021年,其营收227.8亿元,净利润为68.71亿元。对比同期的伊利,冷友斌以其约五分之一的体量,获得的利润却占其87%左右。
飞鹤的财报也显示,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系列收益的增长,成为拉动业绩的核心动力。
飞鹤上市后,一度是投资者的宠儿,最高较发行价上涨两倍多,2021年初触顶,市值最高时逼近2000亿,一度赶超蒙牛。
2021年中起,飞鹤持续阴跌。
过去一年,股价大体跌掉三分之二。冷友斌不断回购,累计耗资超4亿港元,仍无法扭转颓势。
港股疲弱、巨头竞争等原因固然存在,然而,人口出生率走低,成为压制飞鹤估值的重要原因。
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出生率为12.95‰,2021年的新生儿数量为1060万,出生率跌至7.52‰。
据测算,中国内地0-3岁儿童的数量,2016年大体有5090万人,2021年时,只有约3710万。
短短5年间,冷友斌的潜在客群,就压缩了四分之一,这是单个企业无法抗拒的趋势力量。
路在何方
此外,执行高端化战略,追求高增长的弊病也日渐显露。一个显性指标,就是库存。
飞鹤的库存周转天数,从2018年的57天,一路增长到2021年的81天,多了一半,渠道中的动销越来越慢。
截至2021年底,冷友斌的仓库,屯了17.22亿的存货。
今年3月,他声称,正在大力进行渠道库存调整,改善货架上的产品货龄,将此称为“新鲜”战略,主动去库存。
“进一步降低星飞帆等产品的渠道库存,保持货架产品交稿新鲜度,且对分销渠道之整体库存水平,实行更严格的控制。”
冷友斌的红利期,结束了吗?
“吃得更营养更专业,不只涉及婴幼儿,更涉及整个人群。”宋亮认为,飞鹤可以发力成年奶粉市场。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4亿人,因此,针对该部分人群开发的成人功能性奶粉产品,市场空间巨大。”
在最新业绩预告中,冷友斌也将此视作一条出路,预告下半年会有重磅产品推出。
破局点在于,要加大专业营养研发力度。
“为建立可持续的产品优势,还应做好婴童健康、孕妇健康等基础研究。”乳业品牌营销专家侯军伟向《21CBR》记者表示。
2021年,飞鹤发表国际权威SCI论文4篇,开展两项科研临床实验,建立了乳粉维生素K2检测的团体标准。
即便如此,其一年研发支出约4亿元,不足销售费用的零头。
“不能用静态的视角,对比国产奶粉和进口奶粉的研发投入。”宋亮认为,产品结构升级后,飞鹤这类头部品牌的资源配置,势必会有调整。
同时,冷友斌也在储备其他成人产品线。
2018年,他收购美国Vitamin World的零售保健业务,其主要从事维他命、矿物质、草药及其他营养补充剂的销售。这块业务不大,一年收入在2.7亿元左右。
在婴幼儿奶粉领域,冷友斌也没闲着,主要加仓羊奶品类。
2021年7月,飞鹤完成羊奶粉企业陕西小羊妙可的收购;同年11月,又通过旗下控股公司,拿下奶山羊的养殖设施及羊奶生产线。
目前,他坐拥小羊妙可、佳瑞妙可、加爱三款婴幼儿配方羊奶粉,未来也可以开发成人产品线。
可走的路有多条,对于这位乳业老将来说,眼前飞鹤营收利润双降,是摸索路径中的又一道坎。
这次求解的办法,期待有高端营销以外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