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与答案彼此激荡

作者: 韩茹雪

答案与答案彼此激荡0

和王孟阁的聊天在线上进行,近期完成《“乡村版孟非”的直播相亲法则》(见本期),遗憾没有去到他的农家院。在写作方面,长时间以来我都有对细节的迷恋、对抵达的迷恋,这也曾是自己引以为傲的专业。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总想去多呈现什么,这跟魔咒一样成了某种表达的阻力。

这次采访的话题围绕相亲展开,是2022年第二次和这个话题的亲密接触。上一次是和复旦学者赵刘洋的对谈,他的新书《妇女、家庭与法律实践》出版,此前他阅读了数万例离婚诉讼案件,从自杀和离婚这两个具体议题出发,梳理了清代直至当代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其实践,以及法律与社会、道德之间持续性的复杂纠缠,后将研究成果集结成此书。

“传统的家庭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传统的那一套家庭制度就是我们想要追求的吗?”从成千上万的纷繁案例中走出,人们想要的标准与答案仍是空白。

那次采访中,我们探讨了许多问题,试图从历史演进中关照当下现实,探讨如何审视婚姻的真相。“婚姻家庭关系有其特殊性,很难做到所有人都满意,更无法完全用法律去框定。”但婚姻需要遵循什么标准答案吗?

从对话中能感受到,离婚的冒犯性正在降低。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人们能越来越轻松地谈论关于离婚的话题。婚姻的本质正在被越来越多人审视。女明星会因为公开“已离婚、有孩子、热恋中”的情感状态收获大量点赞,《再见爱人》等离婚综艺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和无数的讨论。

然而,离婚综艺的嘉宾并非素人,穿梭于田野的学者的观察和田野上正在发生的是两个维度。和“发生”最接近的大概是“观察”,二者的互动中,以学者或采访者的身份进入,以本真、炽热的角色呈现。

田野上正在发生着什么呢?王孟阁的直播间里正在上演这一幕幕。此间遵循另一种标准,“上大学的不如初中的”,“条件放宽 脱单不难”,放诸一线城市,放诸高知群体,这似乎经不起网络另一端的审视。

相亲与婚恋,同样的问题,分出两条不一样的道路,各有各的脆弱和鲁莽。

在上一次和学者赵刘洋的采访中,我设置了一些关于“真相”和“本质”的问题,此间几乎全无用处。分岔处,问题与问题不会碰撞,只有答案与答案彼此激荡。拥有什么,就会被什么困住,向来如此,不论是在发生,还是去观察。

上一篇:
下一篇: 通胀为何难以遏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