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中国医药健康董事总经理张巍:不确定性时代下做决策要有“代际眼光”
作者: 周琪
疫情正在重塑全球制药格局,全球医药市场已经迎来本质变化,制药企业的下半场,或许远比想象的更残酷。这是属于强者的游戏,制药巨头之外,更多的企业参与下半场的机会越来越渺茫。
从繁荣、泡沫到崩溃,周而复始,似乎是每个行业都逃脱不掉的规律。在这起伏不断的浪潮中,谁能立住,稳居潮头?有一家企业——从一家小小的药房到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已经超过350岁的默克秉持长期主义的信念,正一次次穿越周期,保持活力。更值得关注的是,它正在拥抱日新月异的中国市场。
今年正值中德建交50周年,德国政府近期也释放出积极友好的信号。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是全球化“让很多的繁荣成为可能”,德国与欧盟必须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开展贸易,这令包括默克在内的许多跨国企业备受鼓舞。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国家全力推进医疗体制改革,默克既是受益者也是见证者。”默克中国医药健康董事总经理张巍近日在接受《中欧商业评论》专访时表示,“默克将在更广阔的市场持续耕耘,为中国患者提供高质量、可负担得起的领先医疗服务以及解决方案。”
张巍有着20多年的从业经验,新近被任命为默克中国医药健康董事总经理,既对行业趋势、产业政策有深刻的理解,也能从宏观角度洞察中国市场尚未被满足的需求。她在中国医疗产业演进中积累的体验和感受,可以更好地帮助默克思考自己正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未来又该如何发展。
张巍认为,不确定性时代,默克在决策上的“代际眼光”将越发重要。因为若不能运用长期思维,就很难打败短期波动。默克医药健康根植和服务中国市场的战略,也正是基于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和对中国广大患者的一贯承诺。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统计显示,2021年,中国医药工业营收突破3万亿元,增速创近5年新高。中国对全球医药研发的贡献跻身“第二梯队”前列。

与此同时,中国医改进入“深水区”,带量采购、医保谈判、两票制等政策深刻影响着中国医药市场,外资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在充分的竞争之下被打破。跨国药企正褪去光环,从享受“超国民待遇”变成“普通玩家”。

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默克在变革中如何快速调整战略布局,用行动践行对中国患者的承诺?在张巍看来,一是加快本土创新,快速引入新产品;二是加强对“老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实现默克医药健康“孕育、改善和延长生命—齐心为病患”的愿景。
在本土创新方面,默克将中国纳入全球新药临床开发及上市计划的第一梯队国家,换句话说,中国已经是默克全球研发决策的重要参与者。
这一转变,在医药领域意义非凡。设在中国北京的研发中心,如今是默克医药健康全球四大研发中心之一,是一个建制完整的研发中心,包括临床开发、医学事务、注册、临床运营、转化医学、生物统计、数据科学、药物安全及项目管理等部门一应俱全。
2021年,默克中国调整了研发策略,在既往布局的基础上,加强对免疫、神经等领域的投入。很多还是默克全球研发处于早期的品种,就被引入中国开展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在免疫领域,默克旗下一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潜在性业内首创(firstin-class)产品已获批在国内开展临床。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国患者比例占据全球一半左右。在生殖领域,辅助生殖产品和技术成为缓解部分人口压力、应对逐年攀升的不孕不育发病率的有效手段之一,默克积极推进辅助生殖产品和技术在中国的临床开发,以满足中国家庭的生育需求。
“让中国实现全球同步研发并进入新产品的早期研发阶段,是默克中国研发与创新的重要关注点,”张巍表示,“这也是我们倡导的in China for China and beyond。”实践之一,便是把专门针对中国高发或者特色疾病的患者人群开展的临床试验做成全球性的临床试验。
在中国不断发展和日益创新的医疗生态系统中,默克致力于推动创新,提升患者获益,在创新和变革的道路上从未止步。
如果说,聚焦优势领域、不断开拓创新是默克“仰望星空”的一面,那么,耕耘普药、全面推进本地化生产体现了“脚踏实地”的一面。


位于南通的默克制药基地,是其在欧洲以外最大的制药基地,致力于生产满足中国患者对治疗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高需求的药品。多款明星产品更是各大权威指南推荐的经典、一线用药,更有中国家庭常备药上榜品牌,它们多是国家基药目录用药。默克南通制药基地在满足中国患者的需求上持续做出努力,实现了多款原研药的本地化生产或本地分包装,真正做到了世界品质、本地生产。
这是一种从自带光环到务实抱薪的转变,回应着中国医药市场对外资企业的期待。如今,作为一家在华大规模生产基药的跨国企业,默克前所未有地贴近中国市场。张巍坦言:“默克是普药的耕耘者,在中国实现本地化生产,让患者用得起、用得上高品质的好药,帮助患者‘改善生命’,正是默克对中国患者的承诺。”确保为中国患者提供稳定的供应链,缩短患者收到药物所需的时间。
默克的“北极星”
专注于“以患者为中心”,提供高质量的医药健康服务是默克在变局中坚持的“不变”。而任何对“不变”的坚持,都需要“北极星”般的信仰与价值的长久指引。

纵观公司历史,在前期漫长的327年中,默克一直以纯粹的家族企业形式存在,直到1995年,默克成为上市公司,时至今日,70.3%的公司股份依然由默克家族成员持有。
17世纪的欧洲,历经了历史上第一次的全欧洲大战,残酷的战争从1618年到1648年延烧了30年,人们历经磨难。大灾之后有大疫,德国作为战争的主战场更是不能幸免,面对严重的疫情,1668年德国达姆施塔特的小城里开办了一家叫“天使”的药房。
我们相信,为人父母是一种权利,而不是特权!未来的试管婴儿成功率可达到100%吗?我们敢于想象,你呢?
不久后,一个来自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药剂师收购了天使药房,改名为默克天使药店,开始了前店后坊的经营。这个人就是弗里德里奇·杰考伯·默克(Friedrich Jacob Merck)。自此,一个延续至今300多年的古老而庞大的药企诞生了,默克也没有辜负天使的名字,秉持救世济人的经营理念,天使的光环逐渐闪耀于世。
1918年,在默克的成立纪念日上,时任公司合伙人的威利·默克(Willy Merck)在演讲时提出“制药企业不应只顾眼前利润,更应履行长期社会责任”的口号。它是默克的象征——至少是默克对自己的要求。
“以患者为中心”如同北极星般存在,指引着默克在历史上不止一次穿越瘟疫、战乱、经济危机的重创,在废墟中重获新生。作为一家致力于用科技改善人类生活的企业,默克也从未停下精益求精的脚步。
具体而言,默克中国医药健康目前聚焦心血管、代谢和内分泌,辅助生殖,以及肿瘤三大领域,专注于在研产品线和临床试验,关注在中国尚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我们不妨先在辅助生殖领域,看一下默克的脚本。今天,人们打开默克官网,会看到这样两句话:“我们相信,为人父母是一种权利,而不是特权!”“未来的试管婴儿成功率可达到100%吗?我们敢于想象,你呢?”
这当然不是空泛的宣言。事实上,在辅助生殖领域,默克有相当的话语权。其硬实力就在于覆盖药物治疗、实验室技术和服务的360°一站式解决方案——从控制性超促排药物、改善卵子质量药物、抑制提前排卵药物、触发排卵药物、黄体支持药物到时差成像胚胎培养技术、卵子玻璃化冷冻技术等等,通过先进的药物、技术和解决方案,帮助患者提升辅助生殖技术(ART)的成功率,同时帮助他们获得更舒适的治疗体验。目前,全球范围内在默克辅助生殖解决方案的帮助下已有500多万名婴儿降生。
在中国,由于工作压力、社会变迁等种种原因,人们的生育意愿持续走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已经攀升至12%~18%,辅助生殖领域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在国家全面放开二孩并鼓励三孩的政策背景之下,默克作为该细分领域的领导者,将如何有所作为,为更多中国家庭带来“生”机,履行其帮助患者“孕育生命”的承诺?
这是一个用商业与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的宏大命题,但要回答它,却始于将战略眼光融进务实行动中。默克正在积极与行业内的各方伙伴开展合作,期望能够帮助制定辅助生殖行业的技术标准,通过优化与完善行业规范,将辅助生殖领域新产品快速引入中国,并争取将辅助生殖药品通过北京地区商保覆盖,降低不孕不育患者的经济负担,实现生育意愿,助力国家生育政策。在默克看来,这是一家深耕辅助生殖领域的医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虽任重道远,但责无旁贷。
在张巍看来,这也是默克“代际眼光”的证明,“用长远的眼光凝视每一个抉择的片段,意味着不只计较眼前利益的得失,而是站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思考,顺应时代,及时调整,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保持敏捷”。
这样的思维,同样在癌症领域发生。“延长生命”是默克对肿瘤患者的承诺,是默克追求“长远”的根本所在。在很长的历史中,癌症都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疾病,被看作是神的“诅咒”。默克传承13代至今,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克服战争与疾病,努力打破“诅咒”。

在谈到默克医药健康的初心以及在攻克“癌症”难题方面的信念时,张巍告诉我们:“生命是上苍赐予的美好礼物,唯有健康我们才能享受它。正因为如此,我们全身心地致力于帮助患者。无论面对多么复杂或是罕见的疾病,我们永不言弃,而是要给患者战胜疾病的机会。”默克始终坚持投入研发前沿的创新抗癌药物,为临床医生和与癌症抗争的患者提供创新的抗肿瘤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