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光股份:每隔两年便开启一次定增 十二年来仅两项发明专利

作者: 李兴然

沪光股份(605333)汽车线束内资龙头,于2020年8月18日上市,至今已近四年,这期间,公司基本上每两年便开启一次定增,但实控人却都不参与,反而公司的分红因实控人持股比例高而大多数落入其口袋。

从业绩的角度看,2024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30-2.7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20-2.60亿元,同比均扭亏为盈,表现不错。而其2012年至今仅获得2项发明专利的情况又让人不得不对其技术护城河产生担忧。

每两年一次定增

沪光股份2020年IPO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212,530,000.00元,扣除发行费用人民币42,900,943.40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169,629,056.60元。

两年后,公司202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702,999,991.65元,扣除各项发行费用人民币11,058,571.96元(不含税)后,本次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691,941,419.69元。该次定增中,公司发行对象不包括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见表一)

表一:沪光股份2022年定增发行对象及认购情况

沪光股份:每隔两年便开启一次定增 十二年来仅两项发明专利0
来源:公司公告

时隔两年,沪光股份今年再次推出定增。根据预案公告,本次(2024年)定增发行的对象不包括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关联人,本次发行的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8,500.00万元(含本数)。

截至募集说明书出具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成三荣、金成成先生,成三荣直接持有公司26,200.00万股,占比59.98%,金成成直接持有公司6,550.00万股,占比15.00%,两位实际控制人无间接持股,实际控制人合计持股比例为74.98%。按发行数量上限131,032,824股测算,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完成后,成三荣、金成成合计持股比例为57.68%,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从IPO之后,公司实控人及其关联方两次定增均不参与,持股比例不断下降,具体是出于什么因素考虑?相反的是,前不久的6月26日,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分红,总额21,838,804.05元(含税),按持股比例则大部分分给了实控人,即实控人从公司分钱而不愿意再投钱给公司,这是否给市场传递偏负面的信号?

对于上述疑问,本刊曾向沪光股份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公司未对此进行正面回应。

2012年至今仅获2项发明专利

根据国信证券研报,沪光股份研发费用率及金额近年来上升趋势明显,公司研发费用率从2015年的3.1%持续提升至2023年的5.2%,因经营发展需要,2022年下半年增加了研发人员的储备,导致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增加,同时公司2023年增加新项目、新技术、新材料相关的研发投入,综合导致研发费用同比上升较大,其次新研发项目增多,研发领料投入增加。

表二:沪光股份及子公司所获

沪光股份:每隔两年便开启一次定增 十二年来仅两项发明专利1
来源:公司公告

根据募集说明书,截至2024年4月末,沪光股份及子公司拥有的已授权发明专利共11项。(见表二)

从公司的发明专利取得时间看,9项为2012年及之前取得,此后仅有2项发明专利,为去年11月取得。而实用新型专利方面,公司近些年来倒取得不少。

公司这些年不断的研发投入,成果转化方面是否还需加强,研发效率是否还应提高?公司在募集说明书中提示了研发风险,那么偏少的发明专利,对公司后续与海外实力强大的同行竞争中是否不利?

上半年业绩转盈

7月10日盘后,沪光股份发布业绩预告,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000万元到27,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27,102.03万元到31,102.03万元,同比增加660.70%到758.21%。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2,000万元到26,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26,656.35万元到30,656.35万元,同比增加57247%到658.38%。

2023年上半年,沪光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02.03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656.35万元,每股收益-0.09元。

按照沪光股份业绩预告中值计算,公司2024Q2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实现扭亏,环比+48.04%;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0亿元,同比实现扭亏,环比+52.16%。民生证券判断,沪光股份2024Q2业绩同环比高增主要受益于大客户赛力斯交付量提升,根据鸿蒙智行公众号披露,问界系列2024Q2实现交付95,355辆,环比+11.08%。大客户放量带动沪光股份规模效应提升,公司的折旧/摊销和销售、管理、研发、财务等费用率大幅下降,叠加公司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民生证券称,产品配套车型走向高端新能源项目快速铺开。公司快速拓展了奔驰、理想、赛力斯等客户,供货车型逐步趋向高端。公司已经实现赛力斯问界M5、M7、M9高低压线束等项目量产,随新问界M5上市、新问界M7放量以及问界M9的产能持续爬坡,公司有望受益于赛力斯客户的销量提升,进一步提升营收规模和市占率;公司新客户拓展顺利,2023年公司先后接受了极氪、集度、北汽、零跑等整车厂的潜在供应商资格审核,后续可参与其新项目报价,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优质客户基础;公司客户结构逐渐改变,CR5营收占比呈现下降趋势,从2015年的96.0%下降至2023年的79.0%。民生证券表示,智能电动变革国产替代先行。智能电动时代线束量价齐升,根据EVWIRE的数据,新能源车整车线束中增加了高压线束、高速线束、特种线束,整车线束平均价值量有望达到5000元。民生证券预计2025年我国线束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1307亿元,市场空间广阔,线束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国产替代趋势加速,沪光股份凭借线束领域强大的研发能力,增长空间广阔。

但是,我们仍有疑问未消除,十几年只获得两项发明专利,进入壁垒真的较高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