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春秋2023年第6期

文史春秋

文史春秋2023年第6期

月刊 文化综合

简介

本刊是自治区政协宣传政协的一个窗口,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一块园地。开设有人物春秋、领袖剪影、将军轶闻、名人写真、史海钩沉、内幕秘闻、外军传奇、委员风采等栏目。

目录

卷首语 | 境界与格局

境界,指思想觉悟、内心修为所达到的高度,以理想信念为支柱。格局,指眼光、胸襟、胆识等要素的内在布局,反映人的认知层次和处事气度。境界高、格局大者,思想澄明,心灵山高水阔,人生内圣外王。毛泽东毕生为国为

调查研究 | 邓小平的西南三线建设调研

邓小平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强调要把调查研究作为永远的、根本的工作方法。他这样要求,自己也身体力行。1965年,我国三线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11月1日至12月7日,受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毛泽东主席的委

内幕秘闻 | 1950年代初的军委总情报部

1950年12月,为了加强对人民解放军情报工作的领导,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军委总情报部,统一领导军事情报、技术侦察与无线电信号监听、政治情报搜集与策反工作,李克农任部长。1953年1月,军委总情报部撤

党史博览 | 林育南与中华苏维埃

林育南(1898-1931),湖北黄冈人,长期从事中国工人运动,中共一大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5月,林育南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30年,林育南任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秘书长,正式

史海钩沉 | 智澄与西北儿童教养院

抗日战争期间,酉北儿童教养院(今汉中市社会福利院前身)在抗战后方陕西汉中成立,专门收容和救济从沦陷区来的流亡难童。从1939年到1949年,西北儿童教养院累计收养约3000名难童,规模之大、收容难童之

史海钩沉 | 陈独秀与《小学识字教本》

陈独秀(1879-1942)认为,自古以来“学童识字是盲记如符咒,严重戕残孩子,急待改良”。20世纪30年代,他在狱中潜心钻研文字学、音韵学,完成了《小学识字教本》之前身《识字初阶》书稿的大纲和条目分

人物春秋 | 韦拔群:生死为党为民

农民运动先驱韦拔群(1894-1932),毛泽东赞他“读了半本马列主义,红了半个中国”(朱万一:《中国少数民族革命运动史(1919-1949)》,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牺牲时年仅38岁。由于韦拔

人物春秋 | 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奔走的王干青

王干青(1890-1949),四川绵竹人,早年追随孙中山,信仰三民主义。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与领导绵竹县“七四”农民武装暴动和广汉兵变。抗战期间,王干青作为刘湘的私人代表派驻延安,为建

百家讲坛 | 从家世、家事看曹雪芹家道骤变

南京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故乡,是曹家三代四人任职江宁织造一甲子之地,亦是曹家曹寅一支的根基所在。笔者长期研究红学与南京,窃以为,以家世、家事等为切人点,更能接近和理解曹雪芹身世与《红楼梦》写作背景

见证历史 | 一方铜墨盒背后的故事

在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方略显陈旧的铜制圆形墨盒,直径11厘米,高3.2厘米,白铜铸造,做工讲究,篆刻精细。此铜墨盒带盖,盒面上款题写“之光同志留念”,镌刻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后赤壁赋》,

名人写真 | 漆树芬的壮烈人生

漆树芬(1892-1927)是民国初期著名经济学家,他著的《经济侵略下之中国》一书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指导,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经济侵略中国真相的著作,大批进步青年在阅读漆树芬的著作后

军事纵横 | 山东八路军渡海北上挺进东北

1945年9月至12月,山东八路军部队遵照中共中央的命令,克服运输工具落后等重重困难,抢在美国军舰护送下的国民党军队到达东北之前,完成渡海北上的任务,为开辟东北根据地赢得宝贵时间,同时也完成了人民军队

地方档案 | 抗战时期广西的电化教育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当局以“建设广西,复兴中国”为口号,召集各方人才,开展了一系列的建设运动。为“启发民智,宣达政令”,省政府开展国民基础教育运动,建立广播电台及电影队,进行社会教育。至1936年

艺苑春秋 | 余韵悠长的南音

提到“南音”,熟知南音者自然而然会想到由“余音绕梁”演化而来的“南音绕梁”,喻指音乐停止后,余音好像还在绕着屋梁回旋不绝一样。南音就是这样一种艺术,柔婉曼妙,细腻可人,予人以无穷无尽的回味和想象,“看

文史随笔 | 晒书会

古人将书展叫作“晒书会”或“曝书会”。所谓“晒书”或“曝书”,即将藏书从屋子里搬出来晒一晒,避免书籍因受潮或者被蛀虫损坏。晒书活动,最早记载可追溯至西周典籍《穆天子传》:“天子东游,次于雀梁,蠹书于羽

文史随笔 | 漫谈“师爷”

师爷,是旧时对幕友的尊称,指受各级官吏聘请帮助处理政务的人。清徐珂《清稗类钞》说:“仆人称官员为老爷,称幕友为师爷。”师爷一词的称呼,始于清代,从事此业者多为浙江绍兴人。古代师爷的职责,主要在于协助判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