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文摘2023年第3期

党员文摘

党员文摘2023年第3期

半月刊 时政综合

简介

本刊系全国唯一公开发行的文摘类党员个人读物。荟萃了国内外报刊之精华,以正确的舆论导向,高雅

目录

思想者 | 常怀一块“石”

每到大头菜、勺子菜收获的季节,很多人喜欢将它们采收后用来腌菜。腌菜程序繁多,除了要择洗、晾晒、揉搓、入缸、撒盐、倒缸等,还有一个程序少不了,那就是要用一块圆溜溜、滑亮亮的石头,压在盖大瓷缸的木盖上。这

看大势 | 聆听中华文明的前进足音

长城获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高光时刻”频频出现。这些“高光时刻”,是新时代中国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生动例证

看大势 | “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延续和传承城市文脉,更是为了更好地衔接历史与未来。“如果没有他的保护支持,三坊七巷早已不在

看大势 | 让文化遗产融入百姓家

在山西众多的历史遗存中,有着2800余年建成史的平遥古城,宛若一幅行走的画卷,穿越古今。在周长6163米城墙的围裹下,这座面积2.25平方公里的古老城池内,至今还纵横交错199条古街巷道、点状分布30

看大势 | 一个伟大民族的精神承载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山东曲阜的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他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观社会 | 人类世,一个看待世界的新视角

认识人类世2000年2月,在墨西哥的库埃纳瓦卡举行了一场地质学领域的报告会,科学家们围绕着全新世这一地质年代展开讨论。在会议正常进行时,因发现臭氧层空洞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荷兰大气化学家保罗·克鲁岑突

观社会 | 3万名年轻人的社会适老化改造

看不清楚的字,打不开的电视,剪不到的指甲……对于老年人而言,这些或许都会成为日常生活的阻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如何让“老年人不被排除在主流叙事之外”,成为年轻人关注的问题。在豆瓣网上一个

观社会 | 一粒稻谷的非洲旅程

2022年4月,非洲南部博茨瓦纳的一片稻田里,来自中国的稻种结出沉甸甸的稻穗。而在此之前,博茨瓦纳的土地上已许久未长出稻子。在2020年疫情暴发后,这个粮食依赖进口的国家面临着断粮的风险。当地一位华侨

观社会 | “脱单盲盒”:便利爱情隐患大

当婚恋交友以盲盒的方式打开,距离甜甜的恋爱还有多远?当前,网恋浪潮携手盲盒经济,缔造出一片新蓝海——脱单盲盒。随着售卖脱单盲盒的实体店在一二线城市批量出现,又一新型盲盒迅速笼络了人气。线上“公园相亲角

鉴历史 | 青年毛泽东这样过春节

青年毛泽东的春节是怎么过的?他过得很充实,主要做了这么几件事:游学、读书、交友、思考、锻炼、写作……一1918年的春节,毛泽东是在长沙度过的。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18年2月19日,毛泽东出席湖南

鉴历史 | 罗荣桓:“找带头闹事的人当代表”

罗荣桓1945年11月,罗荣桓从山东渡海北上抵达沈阳。12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分为“前总”和“后总”,罗荣桓主持“后总”的工作。此后,他不仅在军队思想政治、扩军、军工生产与后勤保障、特殊兵种建设等方

鉴历史 | 80多年前的一场生死救援

“里斯本丸”号船最后一名幸存者、英国老兵丹尼斯·莫利,曾深情怀念中国东部小岛上的渔民:“是舟山渔民在关键时刻扭转了局面。”80多年前,被日军征用的“里斯本丸”号船押运1800多名英国战俘从香港前往日本

鉴历史 | 四代铁路人:开往春天的火车走了80余载

2023年1月19日22时09分,G1228次列车缓缓停靠在终点站沈阳北站。当最后一名旅客拉着行李箱安全离去,负责添乘该次列车的赵鹏也结束了当日的工作。走出站台,看着灯光下洁白的“子弹头”,他说这是一

悟文化 | 揭秘《满江红》背后的历史真相

《满江红》剧照2023年春节期间,电影《满江红》上映。不同于以往南宋时代的影视剧中多以岳飞抗金或辛弃疾南下为背景,《满江红》将时间设定在南宋绍兴十六年(即岳飞死后四年),实属罕见。翻阅史简,这一年看似

悟文化 | 走进中国书房,感悟文明的力量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篇人人耳熟能详的《陋室铭》,将对书房的想象刻入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从刘禹锡的“陋室”到蒲松龄的“聊斋”,从杜甫的“草堂”到陆游的“老学庵”,从梁启超

悟文化 | 没有一个朝代,比宋朝更懂“风雅过年”

在宋朝,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风雅处处是寻常。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不宵禁的繁华城市,便捷的服务,琳琅满目的美食,前半晌在“瓦市勾栏中看戏听曲”,后半天与

悟文化 | 手作:回归的生活美学

一双鞋、一个挂件、一个手机壳,就能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相较于现实世界,手工世界里的时间更像是在刻度上搁了一把放大镜,在时间的缓慢流逝中,放大了人的感受。如今的年轻人,正在通过自己的双手,感受制作的

览世界 | 阔别中国游客三年之久,海外目的地有话说

冰封三年的中国出入境旅行终于等来“解冻”。2023年1月20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宣布自2月6日起,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对于坚持在中国

览世界 | 应对粮食危机 他们绞尽脑汁

气候变化、疫情反复,以及不断增加的冲突,给全球粮食供应带来了巨大压力。世界各地的食物变得越来越昂贵和稀缺,这意味着人们不得不适应新的环境,有时,这意味着改变食谱。在食品“荒漠”里艰难跋涉2022年8月

览世界 | 走进阿富汗“流动学校”

一名教师在阿富汗一所“流动学校”上课五颜六色的童书、整洁的桌椅和地毯、笑容亲切的女教师……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一辆被人们称作“流动学校”的大巴车里,一切景象都显得与车外饱受战争摧残的社会格格不入。改变命

览世界 | 旧货,何以成为外国人的大爱

物美价廉是硬道理二手货,往往被大多数国人贴上“破旧、肮脏、过时、廉价”等标签。然而,国外的二手货成色和质量都不错,人们可以少花钱买到好东西,有时候甚至能买到全新的东西。有一次我路过一家二手店,抱着猎奇

览世界 | 印在纸币上的灯塔 在灾难中守护巴哈马

在逼仄的螺旋阶梯里,守塔人小杰弗里·福布斯小心翼翼地向上攀登。这是他工作的一部分,像他的祖父和父亲一样,每天101级阶梯是通向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每两个小时转动绞盘427次则是他们的工作内容。他们要守

品生活 | 我们为什么要回家过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地方,指引着中国人每年春节长途跋涉。1以前每到快过年的时候,经常会被人问:过年去哪儿?可现在很多人问的是,会不会回老家过年?也许有人说不会,因为老家破破烂烂的,

品生活 | “折翼”37年,画出生命的“星辰大海”

张俊莉正躺在床上画画。原勋/摄山西太原,一栋公寓9楼的房间内,张俊莉正在画画。她躺在床上,双手蜷缩变形,体重仅40多斤,四肢细弱如竿,全身85%的关节不能活动……婴儿一样柔弱的身体下,是比钢铁还钢的精

品生活 | 2000多张幸福的“遗照”,背后故事看哭网友

每次发照片,老人们都会比较谁拍得更好看有这样一组视频,视频的主角不是那些衣着光鲜的年轻人,而是头发花白、满脸褶皱的老人,他们拿着刚刚拍好的照片,笑得格外灿烂。很多网友看完视频后,纷纷点赞:谢谢你,让我

品生活 | 我和父亲走过的路

“条条道路通罗马。”刚听到这句话时,我并不知道罗马在哪里,甚至,还以为它是一匹马。就像父亲,在那几亩地里埋身耕耘,仰首遥望,偶尔吼两嗓子。收了庄稼,为卖一个好价钱,父亲会把粮食拉到小城去卖。我对小城的

品生活 | 当你感到绝望时,就看看nice爷爷

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迈克尔·罗森,但一定知道nice爷爷。在那个流传甚广的表情包里,他用舌头“啧”地发出一阵清脆的声响,然后神采奕奕地对着镜头说:“nice!”“在中国,我能被叫作nice爷爷,感觉既

品生活 | 上演“内心戏”的时候,是谁在给你配音?

不知道你在思考人类终极问题“今天吃什么?”的时候,能否听到脑海中传来的声音——一个声音说:“吃火锅、喝奶茶吧,犒劳下自己!”另一个声音说:“不行,还是继续吃减肥餐吧!”就好像有两个小人在你的耳边低语,

品生活 | 我们的人生,需有浪漫存在

姨妈家的儿子叫小江,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去姨妈家找他玩,因为他总能鼓捣出各种好玩的东西来。没有钱买变形金刚玩具,小江就翻出家里的工具箱,用各种螺母和铜丝拼接了一个。邻居家结婚,他不去抢喜糖,却抱了一堆气

品生活 | 生命中那些温柔的秩序感

不久前,在网上看到一张可爱的图:热闹的菜市场里,一位卖菜的婆婆正在认真地排列小米椒。从图片上可以看到,小米椒旁边的蔬菜也都被摆放得整整齐齐。细心的网友还发现,就连生姜的颜色也都是渐进摆放的,而且每一块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