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第17期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第17期

半月刊 商业财经

简介

中国管理阶层的首选杂志。我们的宗旨建造商业影响力。汇聚最具影响力的商业人物,追踪最具影响力

目录

中国经济时评 | 破解股市认知误区

9月7日凌晨,美国三大股指收跌。为什么?因为美国公布的PMI等一系列经济数据均显示美国经济“不差”。为什么经济不错而股市下跌?因为市场担心美联储不会停止加息紧缩的脚步。这是市场认知拧巴吗?当然不是。现

双周资讯 | 双周要闻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7日下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

双周资讯 | 双周公司

知网被罚5000万元9月6日,国家网信办公布,根据网络安全审查结论及发现的问题和移送的线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对知网(CNKI)涉嫌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行为进行立案调查。经查实,知网 (CNKI)

双周资讯 | 解决发行机制问题 增强投资者信心

《中国经济周刊》新媒体平台发布《重视A股市场的这个细节 ——增强投资者信心需对症下药》一文,探讨A股的发行机制细节问题,网友热议如潮。投资者认为A股“重融资、轻投资”缺乏公平,上市公司频频财务造假,机

双周资讯 | 媒体速览

全球房地产投资创11年来最低9月5日,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房地产服务大企业仲量联行的数据显示,2023年1至6月,全球房地产投资额同比下降54%,降至2760亿美元。这一数值低于受新冠疫情影响的2

封面故事 | 中国服务业: 外资“强磁场”

9月6日,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圆满落下帷幕。本届服贸会围绕“开放引领发展,合作共赢未来”主题,共举办10场高峰论坛、102场专题论坛、18场边会和72场推介洽谈,达成1100余项

封面故事 | 中国服务贸易将行稳致远

商务部党组副书记、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世界经济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服务业时代。世界银行和WTO联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到,世界经济在过去50年间向服务业发

封面故事 | 服贸会展现医创一线骨干力量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摄2023服贸会9月2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健康卫生服务是九大专题之一,有关医药健康的高端会议或论坛达10多场,现场展览精彩纷呈。医药工业再上新台阶,但困难挑战不容忽

封面故事 | 全球企业“炫技”服贸会

高通2023服贸会展区。《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摄每年服贸会,都会有来自全球的参展商将这里作为展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平台,这不仅让观众可以亲身近距离体验“未来的服务”,也为服务贸

封面故事 | 服贸会上的“金融活力”

解锁数字人民币“新能力”、助力重点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引金融活水惠“三农”……在2023年服贸会金融服务展区,创新技术在金融场景的深度应用,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在同期举办的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

封面故事 | 服贸会上的双碳“流行色”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全球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正在加快绿色化、智能化进程。本届服贸会上,双碳、ESG、碳经济、新能源、绿色智造等概念再次成为高热度关键词。本届服贸会环境服务板块共有191家企业参

封面故事 | 服贸会上的“新文旅”

服贸会文旅专题展区内的光影装置服贸会文旅专题展区内的航天文创文旅展区内,观众感受VR。服贸会文旅专题展区内的三山五园展区今年以来,文旅消费一路高歌,不断掀起热潮。文旅服务,是历届服贸会上最受欢迎的专题

封面故事 | 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教育

站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面对当今世界之变,我国未来教育应该秉承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服务专题是2023年服贸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9月2日,在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国际教育

封面故事 | 京津冀首次“组团”招商破千亿

“这么近,这么美,投资到河北。”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河北商务厅的工作人员为企业递上宣传资料时热情地说。相邻的天津展台,不仅有来自河西、北辰等各辖区的招商人员,也有来自京津医药谷、天开

封面故事 | 服贸会带你一饱眼“服”!

参展的2400余家企业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就有500余家,整体国际化率超过20%,展览展示总规模15.5万平方米。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9月2日在北京开幕。作

独家看点 | 实探北上广深楼市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摄在房地产行业“金九银十”传统旺季的前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陆续官宣“认房不认贷”。各地动作引发业界高度关注,业内普遍将其定性为“重大利好”,对房地

独家看点 | 北京房价真火还是虚火?

历经6年半的严格限购之后,9月1日晚间,北京的“认房又认贷”成为了历史。随之而来的周末,“房价上涨”“成交量激增”“一房难求”……北京楼市升温的消息不断见诸媒体。漏洞百出的造势,销售人员嘲讽“客户竟当

独家看点 | 上海:涉房地产政策超预期

9月1日,上海官宣从9月2日起执行首套房贷款“认房不认贷”政策,即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家庭成员在上海市名下无成套住房的,不论是否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银行业

独家看点 | 广深楼市冷暖

8月30日,广深同日官宣施行“认房不认贷”政策,拉开一线城市救市序幕。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文,降低购房首付比和存量首套房贷利率。之后,中介们和开发商售楼部的接客热情被彻底点

独家看点 | 解析楼市组合拳影响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摄降首付比、降利率稳地产力度和速度部分超出市场预期。降首付比主要是释放合理需求,我们初步预计,“认房不认贷”和下调“首付比例下限”可能将提升未来数月销售增速6.5p

独家看点 | 00后为什么不能拼养老事业?

养老院里的林烧林烧与他的老年电竞战队8月10日,在一场“银龄”自媒体运营培训中,会场内坐了近百人的听众。与想象中不同的是,近百人的听众中几乎均为90后与00后。普遍认知中养老行业中坚力量的70后却鲜少

独家看点 | 人形机器人应用加速落地

机器人大会现场展出的人形机器人1950年,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计算机科学之父”的艾伦·麦席森·图灵首次提出,机器应像人类一样,与环境互动、感知周围,自主地规划、决策、行动,拥有执行决策的能力。往后

全景报道 | 新股“高价超募”必须改变

近日,为深入学习贯彻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全体会议工作部署,证监会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召开3场座谈会,分析当前资本市场形势,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并就市场关切的

全景报道 | 三大航半年报:减亏371亿

近日,南方航空(600029.SH)、中国国航 (601111.SH)和中国东航 (600115.SH),三家航空公司陆续披露半年报。数据显示,三家公司今年上半年仍未扭亏,净利润合计亏损126亿元,但

全景报道 | 交能融合建设升温,下一步方向在哪儿?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交通行业用能大约占到17%,而在交通行业用能结构中,绿色电力还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近期,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投资建设的全国首个全路域交通与能源融合项目——山东枣菏高速交能融合

全景报道 | 江西金控:供金融“活水”,献金控力量

“聚焦我省先进制造业行动计划,发挥集团协同优势和风控优势,以股权投资和产业基金为抓手,推动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8月30日,江西省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江西金控集团”)董事

全景报道 | 线下商场真成“昔日黄花”?

上海太平洋百货徐汇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I 摄8月的最后一天,位于上海徐家汇商圈的太平洋百货伴随着《宝贝,对不起》 的音乐正式谢幕。关门前,仍有不少市民进入商场,怀念曾经在这里的时光。“在徐家

全景报道 | 安徽厚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制造业强则经济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全景报道 | 预期管理中的“欺骗艺术”

9月1日,美国劳工部统计局公布了非农就业数据。数据显示,美国8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数录得增加18.7万人。与此同时,劳工部还修正了6月和7月份的非农就业数据,其中,6月份,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从18.5万人

观察评论 | 股票量化交易“错”在哪儿?

近段时间,A股市场散户投资者怒喷量化交易(市场亦称“程序化交易”),认为量化交易不仅是市场中最大的空头力量,而且是刀最快、最凶残的散户收割机。不仅散户,但斌等一批传统私募基金大佬也站出来,严重质疑量化

观察评论 | 在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央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

服务 | 中国科幻的10个瞬间

书名:《中国科幻口述史》作者:杨枫(编著)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作者简介:杨枫,八光分文化创始人,《银河边缘》中文版主编,15位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人之一,冷湖科幻文学奖发起人之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专栏 | 白酒企业为取悦年轻消费者:“疯狂尝试”

9月4日,“酱香拿铁”单品上市首日销售542万余杯,销售额超过1亿元。这是刚刚上市便刷新咖啡市场新单品纪录的瑞幸与茅台的联名款咖啡,不仅仅赚足了大众眼球,成为“年轻人的第一口茅台,中年人的第一杯瑞幸”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