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11期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11期

半月刊 商业财经

简介

中国管理阶层的首选杂志。我们的宗旨建造商业影响力。汇聚最具影响力的商业人物,追踪最具影响力

目录

中国经济时评 | 金融腐败如何除根?

最近,金融业反腐不断深化,力度加大。金融案件查处已经广泛展开,从中央到地方,从管理者到经营者,从现职到退休,落马者频见报端。5月6日,国开行原副行长何兴祥被提起公诉 5月18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原司长孙

双周资讯 | 双周要闻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并获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习近平对李家超当选并被中央政府任命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表示祝贺。习

双周资讯 | 上市公司助力中国创新跑出加速度

近年来,从助力国家基建,到服务衣食住行,再到探索浩瀚宇宙,科技创新的背后,是资本市场的助力,中国上市公司正持续迸发活力,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企业成长“后劲足”。

双周资讯 | 双周人物

马斯克收购推特再生波折6月7日,有外媒报道称,由于交易的不确定性,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为收购推特而进行的新融资已被暂时搁置。有消息人士称,马斯克此前正在与Apollo Global Managem

双周资讯 | 双周公司

&nbsp &nbsp 台积电转战1.4纳米近日,有台媒报道,台积电3纳米制程将在今年8月将量产,但台积电为取得制霸权,防止英特尔杀出抢单,决定将3纳米研发团队转战1.4纳米开发,这也为台积电准备踏入

双周资讯 | 网事

#我们为什么关注越南制造#当前的越南制造在快速发展,出口增长迅猛,越南能否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呢?这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中国经济周刊》 今年第10期封面文章 《透视越南制造——能否成为世界工厂

双周资讯 | 微吧

#苹果手机流量异常的三个焦点问题#近日,苹果官方客服回复,此前苹果手机用户反映手机“时间与地点服务”存在的流量异常问题,已得到修复。《中国经济周刊》新媒体平台报道后,引发网友围观。焦点一:哪儿偷跑的流

双周资讯 | 媒体速览

民调:八成美国人对经济前景感到悲观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6日最新民调显示,美国人对美国经济深感悲观,并认为美国人在最重要的价值观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调查发现,美国人现在情绪很差,对经济的不满程度达到近

封面故事 | 就业季冷暖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相关数据,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都创下历史纪录。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少担忧的声音,史上最庞大的高校毕业生大军,叠加疫情冲击,遇上经济下

封面故事 | “求稳”催生“考公热”

2022年,国考人数再次刷新纪录。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公布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招考资格审查的数据显示,报名过审人数一举突破200万,考录比从2003年的16∶1一路攀升到了68∶1。“

封面故事 | 毕业生就业偏爱央企和国企?

又到就业季,10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告别校园,开启人生职场首场大考。面对今年竞争人数增多、经济增速趋缓、疫情多点散发、国际局势变化等多方面的客观因素,很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悄然发生改变。近日,猎聘大数据

封面故事 | “大厂”还是“令人心动的offer”吗?

几乎在学院规定的最后截止日期,王宁才签完了“三方协议”(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这几天都没怎么睡,很纠结。”王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其实,在2022年全国1076万名毕业生中,王

封面故事 | 名校硕士回县城

名校毕业生就业,正从北上广“卷”向县城?“有人问我花了100万在海外深造,回县城什么时候才能赚回来?”“即使我已经选择回到县城,他们仍在不断地提醒我,有机会一定要离开这里。”“不管你信不信,我到这里工

封面故事 | 二本毕业生求职记

本科批次合并已是大势所趋,但2022年5月,在#普通二本找工作有多难#的微博话题下,仍然充斥着这样的评论:“二本院校生,在大学生里也是中下的存在,找不到工作不是很正常?”“我就想问问,现在这个时代,你

封面故事 | 小语种就业真香还是“天坑”

谯利娟和当地人合影非洲夜景“舌头一卷,黄金万两”。与其他专业不同的是,小语种专业头上自带光环,风度翩翩的外交官、叱咤风云的驻外企业高管、时尚的地球村人……这是在招生时很多考生和家长们心中描绘的人生蓝图

封面故事 | 医学生就业观察

高考开考钟声响起之后,考点内,考生奋笔疾书 考点外,等候的家长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便是孩子预报考的专业。这其中,对医学类专业的谈论颇具热度。选中医还是选西医?选临床还是选口腔?准医学生的家长们对于这类话题

封面故事 | 外企就业热度调查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 摄十几年前,一部《杜拉拉升职记》让外企成为职业金字塔顶端,曾是一代中国年轻人尤其是大学毕业生最向往的就业之地。2022年4月底,智联招聘发布《2022大学生就业力

封面故事 | 考研热度攀升,上岸愈卷愈难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考,在南京林业大学考点,考生们在等候入场。457万人考研,300万人落榜。2022年考研有多难,从这两组数字便可见一斑。“因为不好就业,我们专业一向是学校里的考研大系

封面故事 | 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正在被疯抢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新兴技术迅速崛起,推高了相关行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即使在就业压力巨大的今年,一些新兴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能够收获高薪酬,还被用人单位“疯抢”。以人工智能(AI,即Artifici

封面故事 | 芯片企业高薪抢人

2022年,人才密集型行业集成电路就业形势大好。“这两年集成电路行业到处高薪抢人才,现在芯片设计人才是市场紧缺型人才。”6月初,一芯片设计企业人资负责人汪宗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中兴、

封面故事 | “小众”的航空航天为何受应届生青睐

“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这是上世纪90年代,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一直以来,在大多数人眼中“干航天”都和“辛苦”“奉献”密不可分。在就业市场上,航空航天专业也算不上热门,甚至有些“小众”。近年来,伴

封面故事 | 数字经济带火“老专业”

近年来,不少高校增设了新专业,如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数据计算及应用、智能感知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创业管理等。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不仅新专业风头正劲,一些“老专业”也在借势腾飞。相关产业正在教

封面故事 | 大学生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根源在哪儿?

恰逢就业季,浙江一家五金厂家人力资源部张女士正为招不到大学生而发愁。“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进工厂,即使开出高薪,也依然招不到合适的人。”一边是今年1076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另一边是企业越来

独家看点 | 金融反腐揪出中小银行“蛀虫”

中小银行正在成为金融反腐的重灾区。近一段时间以来,银保监部门负责人频繁提到中小银行的改革化险以及该领域的腐败问题。从具体案例看,既有中小银行高管被频繁查处、违法发放贷款后潜逃,还有监管部门官员相继落马

独家看点 | 起底“丁义珍式”采样亭

郑州某核酸采样点“大白”蹲坐在椅子上,双手从两个洞中伸出操作 市民窗口前扎着马步,艰难地仰头伸颈……一次简单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加入这类设计不合理的核酸采样亭设计之后,就变成了一幅尴尬场景。因采样员艰

特别报道 | 第二届“丝路友好使者”盛典颁奖活动举行

5月31日,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人民日报《环球人物》杂志社联合主办,中国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协办,和平文化发展集团承办的第二届“丝路友好使者”盛典颁奖活动在线上举行。此次活动以“讲述‘一带一路’建

特别报道 | 地产救市难?

5月以来,全国各地发布涉及楼市松绑政策达140余次,比前一个月翻番。杭州、南京、太原等约18个强二线城市放松了限购条件,用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给予补贴等措施拉动需求。各城市的购房优惠政策效果如何?

特别报道 | 140多项楼市松绑政策奏效了吗?

今年前4个月有关房地产开发的多项数据,都创出近一年新低。在这样的背景下,房地产救市信号频频。有机构统计,今年以来楼市松绑政策涉及171个省市地方,各地共发布政策频次300余次。进入五月,各地救市政策纷

特别报道 | 开发商给城市划分“红绿档”

“五月五,冻死黄牯牛”。湖南这句俗话形容当地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可谓恰到好处。“我没听说公司近期有在岳阳拿地的计划。”碧桂园的一名销售人员说。去年8月,岳阳出台了“限跌令”。不过,依然未能阻挡市场下

图片故事 | 高考掠影

星光不负赶路人。考生们自信登场,迎来人生中一场重要战役。6月7日,高考首日。三年磨一剑,考生们怀揣梦想奔赴考场,书写梦想答卷。他们身后,亲人的挥手、拥抱、等待和加油声,是他们披荆斩棘的力量。高考不是终

全景报道 | 谁在爆炒中通客车?

6月6日晚间,最近一个多月以来A股市场涨幅最大的牛股中通客车(000957.SZ)披露了其5月份产销数据。公告显示,中通客车5月份产量439辆,前5个月累计产量为2580辆,同比减少14.51% 5月

全景报道 | 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新探索

5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第三批第一年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和2022年度申请简单更名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的公示》,有546家企业通过审核。至此我国专精特新企业超

全景报道 | 威马汽车“闯”港股

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在2017年时称,汽车市场不是一个赢者通吃的市场,一个新造车企业年销10万辆就可以活得很好。然而,整个2021年,在“蔚小理”三家已“活得很好”时,威马汽车的年销量尚不到5万辆。6月

全景报道 | 联手传统摄影厂商,中国手机品牌走向世界

徕卡高管和小米手机西欧当地团队交流你有多久没用过相机拍照了?很多人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回答基本上都是“10年前”——除了一些手中有单反或者微单相机的“玩家”。如今,卡片机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人们想要拍

全景报道 | 一位海淀妈妈的崇礼隔离日记

崇礼冬奥村的房间冬奥运动员同款、能变形的智能床大家反映了盒饭量少也不适合孩子后发放的零食大礼包冬奥村里的树还没有完全发芽虽然北京的气温已经超过30℃,但崇礼的室内温度还不到15℃群友拍摄的冬奥村夜景为

全景报道 | 核酸采样员需求热

5月23日,上海长宁区政府新闻办官方公众号“上海长宁”发布招聘启事称,有企业将大量招募核酸采样人员,月薪8000~12000元,一并公布的还有招聘条件及相关待遇。《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招聘岗位有

全景报道 | 上海复苏记

“历史会记住为这座城市坚守和付出的所有人!”6月1日零点刚过,上海外滩钟声响起,市民自发“遛车”街头鸣笛、欢呼。尽管是凌晨,但车内导航显示“前方道路拥堵”,那个熟悉又热闹的上海回来了。当日,上海市委、

全景报道 | 中国货币政策可以更有效

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重要讲话指出,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必须抢抓时间窗口,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两天前的5月23日,央行两次召开会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