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 别了,2022!你好,2023! 新冠疫情三年了。面对疫情带来的千难万险,中国经济不仅没有衰退,反而实现了三年年均4.5%左右的增长,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时值2022年底,尽管我们还没能摆脱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压力,但我们
建市场 | 这个万亿市场按下启动键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已达222万个,占全国移动基站总数的20.7%,占全球5G基站总数的60%以上。最新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指出,中国的北斗
建市场 | 中央号召敢闯敢干企业:2023年就是二次创业 中联重科智慧工地三一重工智能化制造车间柳工生产基地“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2022年12月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
建市场 | 2023年开足马力扩投资投资的重点在哪儿? 12月是收官月,更是冲刺月。今年初始,全国各地围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冲刺“开门红”。机场、铁路、水利、能源、制造业、“两新一重”、民生项目等众多领域的大工程纷纷上马,不仅开工早、数量多,投资额也在增加
建市场 | 消费企业冲刺“新年经济” 视觉中国视觉中国视觉中国“看见消费者吃得这么开心,我们比顾客还要开心,这热气腾腾的堂食给大家都带来了信心。”2022年12月17日,海底捞北京西直门店经理陈建如是表示。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
建市场 | 汽车消费有望持续高景气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 摄视觉中国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其中重点提及要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
建市场 | 基金里的消费复苏密码 12月18日,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解读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当前经济热点问题时说,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在回答如何有效稳定消费增长时,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这几年受疫情影响,老百姓收入
建市场 | 上市公司退市最多的一年 “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方面,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直接影响着市场功能的发挥。”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发表演讲时强调,“尤其是在退市改革中,我们坚持‘应退尽
建市场 | 多措并举保交楼,化解金融风险 从2022年7月银保监会提出支持地方更加有力推动“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到各银行与优质房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房地产开发贷款,再加上监管层严格问责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监管层用一系列措施
立产业 | 2023将成折叠屏爆发年? 对于中国乃至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来说,2022年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年份。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2022 年第一、第二、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同比下降11%、9%和9%。中国
立产业 | 中国航天开启新征程 2022年11月29日,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空航天是大国制造、高精尖领域的代表行业。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中国航天不断地创造新
立产业 | 工程机械行业之变:数字化赋能,掘金全球大市场 工程机械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中国
立产业 | 光伏成产业经济发展“新名片” 在全球能源转型大趋势下,光伏产业正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业内预计,到2030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需要达到1500GW~2000GW,且连续安装30年,才能对全球能源转型形成有效支撑,进而为实现全
立产业 | 民航业期待新的春天 2022年对于国内民航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台风将至,工作人员正在系留场上飞机。上半年国内重点城市接连暴发疫情,致使民航业遭遇了2020年之后最严重的困境。全行业普遍陷入严重亏损的境况下,有关部门同地方
立产业 | 旅游业重回正轨明年将迎恢复性增长热潮? 2020年以来,在疫情冲击下,我国旅游业发展遇到了历史性的挑战。经过3年,疫情整体风险趋于缓和,各项优化措施落地见效。元旦和春节假期旅行需求激增,让原本黯淡的旅游市场终于迎来重要转折点。近期,全国政协
立产业 | 工业互联网规模破万亿大关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 摄制造业是大国经济的中流砥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促进数字
兴乡村 | 粮食生产端稳了中国饭碗 今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部署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其中明确了“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
兴乡村 | 无人农场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视觉中国秋收时节,面对丰收的稻田,广州增城朱村丝苗米基地负责人韩建华却发起了愁。今年夏天,广东降雨量比往年增加了不少,留给大伙儿收稻的时间非常短,村里也没有那么多人来收,连开收割机的人也少。无奈之下,
兴乡村 | 守牢底线,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下车河村往昔与今日对比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经过8年持续奋斗,中国在2021年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虽然脱贫地区、脱贫群众
兴乡村 | 农村兴起产业升级:生态农业助推乡村振兴 知木林镇辖下村庄地貌知木林镇维多村新貌当地的生态农业标志之一——核桃树下养香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对传统农业进行产业形态升级改造,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农业、融合文化休旅等综合产业,形成具备多样
兴乡村 | 中国乡村走出审美困境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正当其时,而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漫步在中国乡
活区域 | 2023京津冀将如何推进? 视觉中国自2014年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召开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蹄疾步稳,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人口调控与布局优化、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北京城市副中
活区域 | 长三角深度一体化全面发力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建成通车将促进长三角城市群跨江融合、协同发展,有力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自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充分发挥上
活区域 | 万亿外资涌入粤港澳大湾区 疫情防控“新十条”之后,粤港澳三地首次联手全球招商,迎来了万亿外商投资额落地。12月21日,2022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在广州举行,来自1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数百家企业齐聚,共达成合作项目853个、
活区域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的“都市圈”蓝图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 摄继《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后,2022年8月22日《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都市圈形态逐渐明晰。12月15日《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
活区域 | 黄河流域“绿”“富”共赢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黄河流域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同样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长久以来,受环境制约、发展不均
活区域 | 海外需求收缩下的外贸趋势 据海关总署12月发布的数据:2022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8.6%。其中,出口21.84万亿元,增长11.9%;进口16.5万亿元,增长4.6%;贸易顺差
扩开放 | 西部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新引擎 12月陆海新通道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班列在重庆多个站点陆续发车,西部陆海新通道在疫情后的经济恢复中承担着进出口贸易增长新引擎的责任。陆海新通道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发展,改变了西部地区长久以来面向东盟却“
扩开放 | 全球贸易承压,中国如何扛住压力? 临近年尾,各地组团包机出海抢订单的消息,让全国看到了外贸人应对压力的决心。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这波热潮从沿海大省打响“第一枪”,内陆省份也迅速跟进,纷纷开启政企合作,力争找回“失去的订单”。下半年,全球
扩开放 | 外资:我们可以在中国市场做得更大 10月25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
扩开放 | 上海着力打造外商投资首选地 上海的6万多家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市1/4的GDP、2/3的货物进出口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1/3的税收以及1/5的就业。上海是全球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热土之一。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上海市优化营商
扩开放 | 跨国车企为何纷纷追加在华投资?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 摄此前,美国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规定,美国消费者购买的电动汽车产品必须在北美制造才能享受税收抵免,这无疑倒逼其他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向北美转移。虽
扩开放 | “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第二届理事会议举行 “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理事长单位人民日报社社长庹震作联盟首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人民日报社总编辑于绍良总结联盟第二届理事会议成果。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首届国际传播“丝路奖”评审委员会主任方江山提请理事会
扩开放 | 外媒展望2023世界经济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网站11月经合组织预测全球经济2023年增长2.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显示,预计全球经济2022年增速为3.1%,2023年放缓至2.2%,2024年增长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