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学家2023年第3期

青年文学家

青年文学家2023年第3期

旬刊 文学小说

简介

文学刊物。旨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主要篇幅发表小说,以一定篇幅发表报告文学、纪实文学、诗歌、散文佳作,适时编发小说专号、诗歌专号和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适于青年阅读的通俗文学专号。

目录

卷首语 | 生命 永不落幕

忘记了点燃多少火焰你的心跳着&nbsp 在坚固的胸腔如此执着&nbsp 脆弱与温柔一并遗忘湿漉漉的眼睛玻璃映着橘色的夕阳像日落的湖你亲昵地用嘴拱我的手&nbsp 触感温柔或许我见识了纯真&nbsp 在

诗歌苑 | 我心里最深的温情(外一首)

阵阵秋风吹着黄昏吹散了炎热给人的烦闷天空飘着的几朵云被吹成白色的花絮初秋的浓绿略显疲惫叶间裸露的垂头果实给行人带来些许瞬间的压力孤独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文字是我情感唯一的出处如要读我&nbsp 不如读秋天

诗歌苑 | 星星之火(外一首)

被火烧透的灰烬里风吹起了一丝火星儿它挣扎着翻滚着当它挣脱灰烬奔向荒原的那一刻便注定在怒吼中燎原在烈火中永生望星的孩子望星的孩子眸中映着整片星海又似有海潮泛起波澜沐浴着星辉的碎屑拨弄着时间的弦闭上眼躺在

诗歌苑 | 福寿山

今年的第一场雪下在腊月初八灯笼的火红在雪与风中摇曳福寿山承住漫天的雪制成丝绒般的袍松与竹野物与黄土袍子罩住的是一整个冬天的沉睡咚……嗡嗡……未眠的钟在山顶响起对了还记得驮钟上山的那匹瘦马吗一蹄一蹄成就

小说林 | 一条鱼

一个网名叫“红鲤鱼”的小伙子,在和高婕网恋一段时间后,相约在“两相宜”饭店见了面。两人点了四道菜,喝着红酒聊着天儿,气氛温馨而又不失浪漫。眼前这个小伙子,一米七八的个头儿,约有一百五十斤的体重,一张棱

小说林 | 秋播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种麦正当时。”田二发站在新修的水泥路上,眯着眼睛,看着眼前连片的高标准农田,脸乐成了一朵花。眼前的一片稻田,还有东山沟几百亩的田地,全部是三年前田二发从村民手里流转过来的。前些年

小说林 | 朋友

一群便衣冲进了小区,神色紧张,如暴风雨前的电闪雷鸣。谁家出大事了?我愣了愣神儿,便衣不见了,一个不锈钢制的保笼里,滚滚的浓烟冒出了窗外。“哎呀,那是我家着火啦!”我喊着跑到单元楼道。突然,有个便衣用枪

小说林 | 后来的他们

一回首一驻足,他们都会慨叹,因为他们以为只过了一天,哪知道竟是一生。那时候,宁和静在同一所初中读书。他们一起做模拟考,成绩在班里一直没有出前三,目标都是上中师。到中考的时候,他们以微弱的分差落榜了。这

小说林 | 为诚信干杯

谷银华,是牡丹区新未来幼儿园的园长。因为我们的幼儿园是个新园区,各种配套设施都不齐全,所以都开学半个学期了,我们的音乐配套设备还没到位,说白了就是资金非常紧张。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最优越的学习环境,谷

散文馆 |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读罢《齐物论》,我恍惚感觉自己在梦中亦曾化为一只蝴蝶,在混杂的精神世界徘徊,质问着我的一些浅薄的“成见”。在《齐物论》中,庄子肯定了一切人与物的独特意义与价值。他从不同学派对

散文馆 | 裂缝

儿时的记忆中,或许是因为生活的压力,父亲是严厉的,他常常一脸严肃,很少笑,眼睛一瞪,让人感到害怕,因此很多小朋友都不敢到我家来玩儿。也不记得小时候是什么事情曾惹得父亲大发雷霆,在灶台边举起手要打我,我

散文馆 | 春天的山野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冬天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又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还没有感受冬天的银装素裹,春天

散文馆 | 稻草人

我站在稻田里,再也看不见沉甸甸的水稻,它们已经献身于锋利与刚硬,只剩下整齐的稻茬儿,一行一行,那是镰刀留下的吻痕。我九岁了,还没长高,但没我高的稻子已经被表姐的镰刀刈割。鸟儿飞过,它不知道稻子已经割了

散文馆 | 从理发说开

做船员后的第二年,儿子来到了这个世上。自打他出生,每次公休回家,我母亲关心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她孙子理发,说头发快长成鸟窝了。儿子是卷发,头发长了着实越看越像鸟窝。我忍不住一通胡亲乱咬,自然引来儿子一阵

散文馆 | 光阴深处的温度

八月份,在外企上班的梅芳,有十天的年假。周围同事竞相在朋友圈晒出:去莫干山休闲避暑,在海边吹吹海风,感受面朝大海的恬然和诗意。梅芳却不为所动,乘坐高铁去了她心心念念、魂牵梦萦的“香格里拉”—汪曾祺笔下

散文馆 | 每个人都在承受生活之重

很多时候我在想,既然生活中有那么多的苦,为什么还有些人选择坚强地活着,而有些人却选择了以结束生命为代价的逃避。望着城市一幢幢高楼像春笋一样拔地而起,望着夜晚光怪陆离的霓虹灯闪烁,望着进出高档商场、酒店

散文馆 | 母亲安好,就是过年

小时候过年,是年少不识愁滋味的我最期盼的。可对母亲来说,过年是母亲要逾越的一道年关。忘不了父亲病逝后的第一年,我们家的大门是漆黑的,就连我以往穿的红花袄也被染成了黑色,那素白的色调肃穆着我们家年的气氛

散文馆 | 烟雨湖畔

立冬一过,冬意渐浓。古城曹州适逢一场淅淅沥沥的冬雨。天灰蒙蒙的,地湿漉漉的。挂在枝头上的黄叶萧萧瑟瑟,为自己将要零落的命运努力地坚持着。我照例执着于周末穿过老城的街巷,风里雨里,彳亍在令人生出无限忧思

散文馆 | 以石为生

1988年,我高中毕业后来到十堰,先后参与植物考察、林业勘察工作,后又学习盆景艺术,从事城市绿化管理工作。今年开始以石为生。从小,我就喜欢石头。记得儿时玩儿过“抹子”的游戏,玩法就是抓五个小石子抛起来

散文馆 |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若得闲暇,我只愿一本书,一品茶,一整天。—题记山中何事?不过春水煎茶,松花酿酒,目及花繁星华,落霞如瑰,而道一句时光静好。然人生百年,兴亡千古繁华梦,有人如弦,似浮绒于水,一世悲叹苦世修行,可叹那身不

散文馆 | 拾柴火

西北风挟裹着狂妄的怒吼终于登场了。没有人敢去阻拦,也没有人能够阻拦,万物都只能任其肆意地翻卷咆哮。我隔窗静静地看着,梧桐树的叶子散乱飘落,带着些许的无奈和惆怅,刚刚落地又被风胡乱地抛到半空,迷茫地打着

散文馆 | 古木园游记

古城夏邑西南,有沱河、毛河交汇,是为两河口。方圆五千亩,为县政府所建湿地公园。戊戌之夏,烈日炎炎,为避酷暑,相约三五好友,共游于此。是日晴空万里,天清气朗。沿着公园边高台远望。白云薄如蝉翼,如丝如缕,

散文馆 | 青春·奋斗·梦想

青春篇青春是一首诗,有了追求,有了梦,这首诗才弥足珍贵;青春是一朵花,争奇斗艳,拥抱着阳光;青春是一幅画,娇艳欲滴,美丽动人。青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

散文馆 | 樱花阁记

2018年初,在夏邑长寿大道以南,沱河北岸,夏邑县委修建了一座气势恢宏、雕龙画栋的仿宋代建筑,因此处栽满了樱花树,遂取名“樱花阁”。樱花阁建成已久。数次前往未果,幸而周末有暇,遂邀友骑车同游。伫立在樱

散文馆 | 春雨中闹元宵

昨日立春,公园里的蜡梅花大片大片地盛放,非常漂亮。作为一位摄影爱好者,自然是按捺不住的。尽管有细雨,但我还是立于花前用相机捕捉花的美艳娇态。今日又恰逢正月十五元宵节,仍是小雨天气。在家徘徊很久,决定这

散文馆 | 守住奶奶最后的烘笼

今年正月初六,应邀同几个好友在川南屏山县大乘镇安子村的一个吴姓农家做客。吴家就坐落在公路边,一幢三层楼的砖房颇有气势,如果再加上地坝以下的基角楼,应该算四层,建筑面积二百多平方米,房前还有二百多平方米

散文馆 | 事之“为”与“不为”

正如月有圆与缺之别,事也有“为”与“不为”之分。“事在人为”是一句漂亮的话。其实,能够真正把事情做起来并做好,是不容易的。常言说,我们无法左右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那么,还可以说,一个人也许左右不

散文馆 | 明月山下抒怀

正月十五月最圆,元宵佳节不眠夜。我所在的单位,在职工食堂举办了一场“元宵月夜话家国”的节庆活动。大学刚毕业的年轻帅哥和靓妹们唱起了以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谱写的歌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散文馆 | 我的戏迷父亲

父亲是个戏迷,但凡镇上唱戏,风雨无阻,一场不落。尤其是原先晋南蒲剧团赴京会演几位名角的戏,即使远在县城演出,父亲不顾劳累了一天,也要撵着去看。收工后,父亲顾不上吃饭,从笼屉里拿个凉馍,带上特制的高马扎

散文馆 | 闪闪荧光暖流年

夜深雨骤,滴落檐角窗棂。黑色在雨中的浓稠是最别致的。如此喧嚣的极致静谧里,捧书最是对白日疲顿的慰藉。划开屏,一行行灵动的文字如珠玉珍宝,招惹我不眠的眸。目过十行,独流连于付士森老师的《温一盏时光下酒》

散文馆 | 五月五的“高高山”

五月的家乡,天气晴和,大地一片葱茏,洁白的槐花散发着醉人的芳香,碧绿的麦苗蓄足了水分拔节生长,勤劳的农人挥洒着喜悦的汗水在田间劳作,大自然奏响了生命之歌的重要音符。转眼间,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已经

散文馆 | 说话这件小事

说话,对我而言是件大事。我羡慕每一个能流利说话的人。梦魇发生在一次辩论赛上,我正要开口质询,胸间一股气流似被堵住。无论如何努力,我都无法正常地发出一个音。“它”,这个平时普通的单音节字,在这一刻,在我

散文馆 | 明月寄相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听着孩子读着,不知不觉中,记忆的车轮回到了儿时的时光。宁静的夜晚,一轮圆月高高地挂在空中。吃过晚饭后,奶奶总是第一个搬着爷爷给她特制的(奶奶比较

散文馆 | 老屋门槛

老屋被作为空心房拆了,老屋的门槛却横亘在我的脑子里。我的脑子里没有海,所以被老屋的门槛挤得满满的,硬是搬不走。我一屁股坐在门槛上,像小时候一样。门槛是一块青色条石,不知是被踩多了还是被坐多了,总之滑得

散文馆 | 周村古商城的叩访

众所周知,鲁中重镇的淄博市,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新兴工业城市。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组群式城市,奠定了它的标新立异。当人们在关注其北方瓷都、现代工业城市之时,又有谁能想到它还是齐国故都、丝绸之乡、中国冶铁和

散文馆 | 难忘海花岛

在海南海花岛旅居生活两个月,很是留恋这个美丽的人工填海岛城。这里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宁静而有格调。这里的环境更是优于三亚,绿色植物遍布小岛楼宇各个角落,适合老人旅居生活。早晨打开阳台窗户,温润的海风拂面

散文馆 | 偶遇戏剧青春

演完《丽南山的美人》里的玛格,果不其然,我又感到日子正向了然无趣飞奔。那天,我跟伙伴们一起回顾了整场演出,跟着情绪哭了一场,又聊完各种趣事,在宿舍楼下的小十字路口和大家说完“晚安”和“再见”,直到回了

散文馆 | 我和《乡土中国》的故事

最早了解到《乡土中国》,是因为它身为中学“整本书阅读”指定书目的地位,这般重要的地位并没有震慑到我,这不过是当年听先生提过一嘴。记不得是哪一天了—总之是平平无奇的一天吧—自然也全然忘却彼时的窗外是光秃

散文馆 | 秋雨

不知什么时候,天就悄悄地阴了下来,紧接着几个雨点无端地从天上掉了下来。透光窗户向外看去,薄薄的一层水雾给眼前的世界都加上了朦胧的滤镜,似乎把这里的一切都隔离在了更远的地方。而此时,我的窗外便是一处辽阔

散文馆 | 父亲的往事

父亲,让我整整依靠了三十六个春夏秋冬。当父亲慢慢变老的时候,他有时会谈起往事,那些我出生前的往事,我所不知道的往事。如今,这些往事,也已经成为往事的往事。每当我想起时,就忍不住要细细回想,这样,就好像

散文馆 | 一家之言的历史

历史就像一条看不到尽头的洪流,每个人都是里面的一粒沙子。正如没有哪两粒沙子能够同时处在同一个位置、被洪流推往同一个方向、沉积在同一片海域那般,历史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看待历史都会有不一样的评断。可司马

散文馆 | 茶坛荷香

洪湖之美,美在茶坛。茶坛,镶嵌在洪湖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上接天光,紫气云祥;下连碧水,渔歌晚唱。夏日,碧叶环绿岛,红花点点开,菱角与芡实伴生;冬月,金荷覆瑞雪,候鸟渐次来,野鸭与锦鸡共舞。茶坛“竹喧

散文馆 | 管雪林与他的黄茅血酱鸭

我和朋友在黄茅血酱鸭农庄的歌房里唱了一曲又一曲,直至夜幕笼罩下来才开车远去。说到黄茅血酱鸭,就必须要说一个人,这个人便是黄茅血酱鸭的创始人—管雪林。其实,刚开始管雪林做梦也不敢去想开饭店之类的。他高中

散文馆 | 立冬了,我的城(外一篇)

古城永远在那里,只是季节变化着。二十四节气发源地,自然四季分明。初冬,已有寒意。晨练的人少了许多,一望无垠的城墙护坡,草坪的颜色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绿茵茵变成金灿灿也是一番风景。寒意凛冽,北风刮得不紧不

散文馆 | 茅山隐士顾况

说起茅山隐士,人们一般只知道陶弘景。陶弘景,的确是茅山隐士,自号华阳隐居。他是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北朝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永明十年,陶弘景辞去朝廷官职,隐居茅山华阳洞,访求仙药,炼丹养生,

散文馆 | 初冬麓山行

现在,虽已步入冬天,但长沙依旧温如暖春。于是,选择一个下午,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去爬岳麓山。一路上,枫叶泛红,银杏转黄,古松碧翠,阔叶林紫绿相间,如一幅灵动的水彩画,别有洞天。我们一鼓作气爬到山顶。登上云

文学评论 | 李翊云小说的存在主义解读

作为2020年温德姆·坎贝尔奖的获得者,李翊云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华裔作家。她的文学创作聚焦现代社会中人们迷茫、空虚、焦虑、孤独的生存状态,致力于探讨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人类普遍的生存困境。她以严肃深刻而

文学评论 | 明末清初“题画诗”的研究

“题画诗”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其特点是通过独特的书法艺术将诗歌与绘画相结合,融诗、书、画为一体,并以诗歌点明画意,诗情和画意相结合,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研究明末清初的题画诗,需要界定“题

文学评论 | 《诗经》四言形式对魏晋四言诗的影响

一、体式特点据统计,《诗经》九成以上为四言句式,句式整齐,四字一句,两字一断,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之间直接连接,或为“二二”结构添加虚词。单句独立性较差,依靠对偶句连缀罗列,节奏短促,无法添加更多语言成

文学评论 | 李良年咏物词探析

清初,因《乐府补题》的刊刻,咏物词盛极一时,而作为“浙西六家”之一的“亚圣”李良年,其咏物词在借鉴《乐府补题》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但咏叹的主旨多有不同。李良年(1635—1694),清代文学家,字武曾,

文学评论 | 向爱与自由出逃

艾丽丝·门罗将视角聚焦在平凡小镇的普通女性身上,细致地描述她们的日常生活。在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中,她探讨了爱、自由与伦理等问题,挖掘人性的善与恶,表达女性的痛苦与欲求,为那些被压抑的、处于生活困境

文学评论 | 先秦至唐诗歌中“芙蓉”意象的嬗变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芙蓉以其高雅清白之姿成为历代文人喜爱吟咏的对象。早在《诗经》《楚辞》中,“芙蓉”意象便已初步形成,奠定了古典诗歌中“芙蓉”意象的基本审美内蕴。魏晋时期,“芙蓉”意象被进一步拓展深化;

文学评论 | 浅析小说中的单一式情节线:“求婚”

“求婚”作为小说中的单一情节线,自理查逊小说开创之后盛行于英国文坛。在《爱玛》中,简·奥斯丁承续理查逊书信体小说的形式,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缓和了爱情小说惯有的感伤式语调。作者通过真实记录人物意识的书信

文学评论 | 唯美主义观照下的“新诗”

闻一多一生投入诗歌创作,他首次明确提出中西方艺术文化融合这一看法是在《征求艺术专门的同业者底呼声》一文。闻一多在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后,首先发现了中国旧诗体的局限性,他说:“我总以为新诗径直是‘新’

文学评论 | 浅析不同时期的唐诗中“桃源”意象的承变

自东晋陶潜《桃花源记》始,“桃源”已成为后世文人寄托心灵、安放情绪的精神家园。经唐代,“桃源”意象的发展蔚为大观。出现“桃源”二字的诗歌从初唐绵延至晚唐,连贯了整个唐代,展现了“桃源”这一意象在唐代诗

文学评论 | 女性形象的“他者”地位

在英国文学中,海黛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唐璜》中的重要人物,她是为爱而死的典型代表,她与唐璜的“海岛爱情”向来被认为是拜伦的精笔之作;在中国文学中,林黛玉对爱情和自我的追求,甚至为其而死也是《

文学评论 | 关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的探讨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孕育出丰富完善的古典文学作品,是重要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安徽省也涌现出一批茶书专著、茶歌影视等茶文化作品。我们分析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价值内涵和创作理念,感知丰富的文化机制和价值思维,是

文学评论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意境特征分析

明代朱承爵在《存余堂诗话》中提到:“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所谓“意境”,是通过情与景、意与象的交融营造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用以追求“景外之景”“象外

文学评论 | 月亦有情递心声

中国是诗的国度,纵观中华诗词的汩汩长河,以唐代最为繁盛。提到唐诗,必然提及大诗人李白,他才华横溢、气质不凡,对诗歌的贡献可谓是功不可没。这样一位天之骄子,却对空中那一轮明月情有独钟,并赋予它十分丰富的

文学评论 | 浅论白居易爱情诗歌的文学价值

白居易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一生颠沛流离,感情经历也十分曲折,与初恋未成眷属,直至三十七岁才成婚。他写下了大量涉及爱情、婚姻、家庭、女性生存状况等方面的诗作,字字真情、感人肺腑、令人动容,

文学评论 | 浅谈古代五大山水诗人

“天地并生,万物齐一”(庄子《内篇·齐物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无不出入于自然的山水之间。从《诗经》到《楚辞》有不少自然景物的描写,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虽然大部分是抒情的起兴,但也并非以景物为主要

文学评论 | 《六一诗话》比较研究与考论分析

《六一诗话》是北宋欧阳修编纂的中国第一部以“诗话”命名的论诗著作,开宋代诗话繁盛面貌之先河,在我国诗歌批评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六一诗话》虽体制短小,但内容丰富,学界对它的研究成果颇丰。我们把《六一诗

文学评论 | 试论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关系的发展变化

相较于市井生活的通俗文学,精英文学是作为另一种文学形式而存在的。我们所说的精英文学通常有两方面的含义:从作者角度来看,从事精英文学创作的作者有意地将自己与其他大众区别开,认为自己从事着启蒙大众智慧的工

文学评论 | 汉代乐府诗中的女性意识文学研究

在母系氏族社会,女性是社会家庭中的主导者;进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后,“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逐渐形成并固化,女性在社会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反映女性生活或女性作者所写的作品也并不多见。然而,女性的才华并没

文学评论 | 《小王子》中的象征意义解读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问世后受到全球文学爱好者们的一致认可。许多国家甚至将《小王子》选入教材,认为这是孩子和大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应该反复阅读和深度阅读的

文学评论 | 李商隐爱情诗浅谈

学者们对李商隐诗歌的评价历来泾渭分明。因李商隐好用典故,有人将其诗比作獭祭鱼的,如“獭祭曾惊博奥殚”(王士桢《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后人甚至认为其诗“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要非适用之具”(

文学评论 | 浅析汉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审美特征

我国文学作品创作手段及体裁持续完善的时期是汉代,这时的文学作品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其审美特征及价值理念的形成已经基本固化。汉代文学作品对异域他乡的陌生事物进行铺陈描绘,从而具有一定的介绍性和吸引力。两汉

文学评论 | 基于《老人与海》论海明威的写作风格

海明威是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凭借小说作品《老人与海》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的一生充满文学性,他的生活经历和感情经历错综复杂,这或许是他能够创作出如此特别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海明威

文学评论 | 浅析《诗经》饮食文化中的尚美追求

一、质之美饮食,自古以来在社会生活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墨子》曰:“且夫食者,圣人之所宝也。”(吴毓江《墨子校注》)饮食活动在《礼记》中被列为“八政”之首,这些记载都充分说明饮食在夏商周时期的社会

文学评论 | 差序的礼赞

《诗经》中描写婚姻关系的篇章有很多,其中最为特别和动人的当属部分“弃妇”题材的篇目,如《邶风·日月》《邶风·谷风》《卫风·氓》等,这些篇目中的女主人公从女性的视角对当时社会关系,尤其是婚姻中因男女之间

文学评论 | 唐宋诗词中的“翰墨”意象

“翰墨”义同“笔墨”,如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此后江陵时作》中的“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其次,“翰墨”一词还指文辞或文章,如曹丕《典论·论文》中的“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另外

文学评论 | 论《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女权主义”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权主义”观点在文学评论中有很好的体现,但很少有人讨论伊丽莎白的女权主义,其女权主义与作品中的其他女性(简、卡罗琳和夏洛特)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女性都符合英国摄政时期社会

文学评论 |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相关问题研究

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悲剧概念的学者是王国维,其作品《〈红楼梦〉评论》中便对“悲剧”一词作了具体的说明,对《红楼梦》的美学范畴由悲剧转向崇高,在其作品中能看出王国维在美学范畴内对悲剧与崇高之间关系的

文学评论 | 诗歌艺术中的意境的现代阐释

关于“意境”这个概念,在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范畴的现代阐释数不胜数。从情景关系角度出发,如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提到:“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

文学评论 | 一塘荷月,韵味隽永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每每欣赏此篇佳作时都被那清隽秀丽、韵味十足的一塘荷月所震撼。他笔下那清幽绵密、浑圆优雅的意境,如同一幅“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的画,徐徐展开,

文学评论 | 黄侃与“文选学”研究述论

《昭明文选》简称《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收录自先秦至南朝梁一百三十余位作者的七百余篇诗文,对中国古代文学有深远影响。隋唐之际,《文选》研究独立成学。传

文学评论 | 逸气干云原风力

钟嵘在《诗品》中评左思五言诗:“其源出于公幹。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创作特征是“用典”和“讽喻”。评刘桢诗:“其源出于《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