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地上画画
作者: 段玉芝从乡村走出来的我,对乡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每次乡村采风活动,只要有时间,我是一定要参加的。我把每次乡村采风,都当作一次返乡之旅。十月中旬,济南市委组织部和济南市文联、济南市作协共同组织了“谁不说俺家乡好”作家行采风活动,我参加了这次采风活动,和文友们一起走进了南部山区的几个村庄。
南部山区组织人事局的负责同志向我们介绍情况,并建议我们到拔槊泉村采访时,我略微有些失望。2020年的秋天,我到访过拔槊泉村,那时村子留给我的总体印象就是两个字,萧索。民宿建得很美,但是房门紧闭,没有人入住,院前屋后还有许多落叶,秋风一吹,落叶翻飞,更显冷清。我感觉到了村子发展的难度:海拔这么高,山路这么远,什么时候才能发展起来呢?
没想到,拔槊泉村不仅迅速发展起来了,还成为南部山区的发展标兵。
更让我惊讶的是,拔槊泉村的现任党支部书记竟然是一位年轻的画家,他在北京和济南都有自己的工作室,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过返乡,是在家乡老书记的力邀之下,为了家乡的发展,才回到家乡任村书记的。
带着欣喜和对画家村书记的好奇,在西营街道办事处李冬勇科长的陪同下,我再次走进拔槊泉村。拔槊泉村海拔750米,是济南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因村内有拔槊泉而得名。关于拔槊泉,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唐王李世民东征路过此地,人困马乏,便传令歇息,并把槊扎在地上当拴马桩,那马因无水饮而狂躁暴跳,将槊拔出,泉水随槊涌出。这泉便被称为拔槊泉。
画家书记沈云涛在立着“唐风小镇”牌坊的村口迎接我们。沈书记沉稳知性,并没有应我们所请介绍自己,而是带着自豪之情,非常专业地给我们介绍了村子的情况。
我们边听沈书记介绍,边跟随他往村里走。
一进村子,就闻到了炖鸡的香味,香味是从天然居农家乐传出来的。农家乐里坐满了人,他们神情轻松,大口吃鸡肉,大口喝啤酒,大口喝泉水泡的茶,热火朝天地聊着天。左边是崎岖的山路,右边是起伏的群山,炖鸡的炉膛里传出烧柴的噼噼啪啪声……好一幅田园风景画!沈书记向我们介绍说,天然居农家乐是著名的网红农家乐。美食博主“二百者也”曾来探店,农家乐因所处环境优美、菜品鲜美实惠得到“二百者也”的赞赏与推崇,好多游客从抖音上看到后都慕名而来。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周末或节假日,人们到这里亲近一下大自然,享受一下美食,放松一下心情,多美呀!后来,来的人越来越多,村里其他的农家乐也被带火了。
网红农家乐的老板是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原来在外地打工做厨师。沈书记劝说他回乡,村里提供资源,支持他创业。年轻老板现在一年收入几十万,与老婆孩子在家乡团聚了,也方便照顾家中老人。
再往里走,就看到一些人在拔槊泉边排队打泉水。沈书记介绍,这是市民直接在泉中打水,再往下,有村里专门引流过去的泉水,没有打水工具的人们可以通过长管接泉水。引流泉水方便大家来接,是沈书记来了之后想的办法。以往,村民不太乐意外人来打泉水,觉得车辆和游人打乱了他们的宁静生活,沈书记就做村民的工作,告诉他们,免费提供泉水,热情接待外来的游客,村子的人气才会旺,人气旺了村子才有发展机会。村民想通了,并在沈书记的带领下建了停车场,方便游客停车。
村街边上,有许多老人在摆摊卖小米、绿西红柿、山楂、紫梅豆、蜜薯、蜂蜜等土特产,四周围满了挑选的人。沈书记介绍,这些都是村民自己种的,绝对绿色环保,价格也合理。村里大批量种的小米早都卖完了,现在卖的小米,有些是村民自己家的,也有的是其他村的村民来卖的。
“我们村人气旺,就有别村的村民也来卖土特产,村里也都十分欢迎别村的村民来卖土特产,共同富裕嘛。”沈书记笑道。
拔槊泉村的小米可是远近闻名的。由于海拔比较高,拔槊泉村的小米特别香。沈书记在村里成立了“谷子种植研究小组”,小组成员有村两委成员,有村里的谷子种植能手,有初学种植的年轻人,老中青结合,十分注重科学与传承。每年,小米还没有收割入仓,就被定购一空。
沿着主村街再往里走,就看到了传说中的“廓庐”民宿了。民宿依山而建,透过大大的落地窗,群山与红叶尽收眼底。沈书记告诉我们,坐在民宿的茶台前,越过群山,白天能看到市里的高楼大厦,晚上能看到市里的辉煌灯火。这时节还好一些,国庆节前夕,民宿一房难求,迟来的朋友找他帮忙,他也没办法解决。我说起2020年来的时候当时民宿一派萧条的情况。沈书记说那时民宿法人与村里关系有些僵,不愿继续经营,就搁置了。他来了之后,通过多方交涉,换了民宿的法人,又与新法人多次沟通,终于达成共识。
“廓庐”定位高端,实施经典化打造,成为拔槊泉村的一张名片。拔槊泉村风景优美,春天迎春花开漫山遍野一片黄,夏天一片绿,秋天一片红,冬天有雾凇,下雪更是一片白……沈书记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拔槊泉村的美景美食,吸引大家来休闲观光、入住民宿。沈书记还利用自己在艺术界的人脉,引入一些画家和作家定期入住民宿进行创作。在沈书记的努力下,这里还成为“山东省文化馆写生创作基地”。
“廓庐”就这样火了起来。
领略了拔槊泉村的“山乡巨变”之后,我们终于可以把话题转到画家书记本人身上了。画家书记沈云涛是80后,艺名沈小皴,自幼学习书法和绘画,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他是著名画家张宝珠先生的入室弟子,后深造于北京画院,师从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的第二代传人李小可先生。沈书记主攻山水画,在北京和济南有自己的画室,举办过八次个人画展,事业做得顺风顺水。老书记最初找他时,他并不想回来。作为画家,喜欢自由率性,他担心回来后受不了各种约束,更别说约束别人并管理一个村庄了。但是老书记看中了他。看着老书记期待的眼神,想想自己出生成长的村子的美好未来,沈书记答应了老书记。好不容易从大山里出去,又要回来,家人自是反对。2021年,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回到了家乡。“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资源,为家乡做些事。”这是他回来的初心。他把民宿盘活,大力推广农家乐,又想办法吸引村里的人才返乡。他的想法是,充分发挥村里泉水和风景的优势,走生态发展、文旅融合的道路。
三年过去了,在他的带领下,这个仅85户210人的村庄,年收入达50多万元。他没有辜负老书记的重托,没有辜负村民的信任,也没有辜负自己的满腔热情。
当然,刚回乡时,还是面临不少困难的。虽然在村里长大,但毕竟离开这么多年了,有些情况还是需要重新熟悉。他就向退休的老书记学习,向邻村的现任村书记叶书记学习,还从网络上查找资料,学习全国典型村的经验。有些村民觉得他太年轻,不服气,他就与他们多交流,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他的想法。他们一时不理解他也不急,他认认真真做事,最终,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他们的理解。他还要处理发展带来的问题,比如农家乐发展起来了,但也带来一些卫生问题,他就找农家乐的老板谈,让他们处理好自己的垃圾,不能影响村容村貌,更要给游客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
下一步,沈书记打算把“民房”变“客房”,比起单独建造民宿,这样做既节约成本,又能让村民创收,还能降低住宿价格,让游客受益。沈书记还计划在村里建个艺术馆,除了书画,还可以展览一部分摄影作品、石碑、石刻等。作为画家,他希望拔槊泉村具有更加浓郁的艺术气息,这是拔槊泉村的最大特色。吸引人才返乡是沈书记的一个长期计划——从乡村走出去的人,视野更开阔,眼光更独到,这正是乡村发展所需要的。
沈书记在镇上还建有一个工作室。工作室里有沈书记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也有他的老师朋友的书画作品,还有沈书记收藏的各种各样的泰山石。长长的画案、画案上的笔墨纸砚和各种颜料,以及四周墙壁上挂满的画作,让我们看到画家书记作为画家的一面。
当被问起是不是还在画画,画家书记沉默了一下,回答说,还在画,但工作忙,画得远没有以前多了。忙碌了一天,画画可以让他静下来,理一理思路。虽然不能经常画了,但是他感觉自己的画风变了,变得更开阔更有气象了。
我笑道:“胸中有丘壑,自然画得更好了。”
我问他画画少了会不会觉得遗憾,他说不会,从不觉得遗憾。
“现在也是在画画啊,只不过是用行动在大地上画画。”画家书记笑着说。
在大地上画画!我一下子被他的话感动了。
在大地上,以青山绿水、古老村庄为背景,以民宿、农家乐、谷田、艺术馆、泉水为点缀,沈书记用自己的行动和情怀,描绘出了拔槊泉村的乡村振兴图景。他画出的,将是一幅最美、最动人的长长画卷!
是啊,不光画家书记沈云涛,中国所有的乡村书记,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大地上画画。他们热爱脚下的这片大地,热爱自己的家乡,他们是最勤劳最朴实的乡村振兴图景的绘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