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城市周边“说走就走”
作者: 沈纪川近期全国疫情日趋平稳,总体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伴随着春天到来的脚步,城市人群的出游需求迎来快速释放,休闲度假和城市周边游已经成为人们假日生活的刚需。窝在家里一冬的人们,也迫不及待地开启了踏青之旅。大家在享受自然风光、娱乐休闲的同时,还是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预防旅游相关疾病。
出游前的准备工作
1. 自我健康监测
除了提前规划好出行路线,对自己的身体也要提前规划。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建议先体检,再出行。出游前,建议咨询医生,特别是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哮喘等疾病的患者,必要时根据医生的建议做好相应的检查,例如做心电图、测血压血糖等,确保身体状况良好,以便安心出游。
出发前和到达目的地后,均要留意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咽痛等症状,建议暂缓出行并进行抗原自测,排查有无新冠病毒感染。
2. 备齐个人用品
出发前要备足口罩、免洗手消毒液等个人防护用品,带上“旅游四宝”——扇子、雨伞、墨镜、太阳帽,备齐舒适、保暖的衣物,穿着轻便、防滑的运动休闲鞋,留意目的地的气温变化,确保不着凉。
3. 常用药品不能少
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外出前一定要带上平时服用的相关药物,如降压药和降糖药,并记住及时服药。
出游难免遇到一些小病小伤等突发状况,可随身携带一些防晕车的药物,以及治疗感冒、腹泻、过敏,应对小擦伤等旅途中常见病症的药物。乘晕宁等晕车药,应在乘车前半小时服用,若需要,可间隔4 小时再服1 次。黄连素可用于腹泻等。2% 碘酊、创可贴可以在皮肤有小擦伤等紧急情况下使用。云南白药可用于跌打损伤与血瘀肿痛等。扑尔敏、息斯敏等抗过敏药物,安定等镇静安眠类药,风油精等醒脑防晕药,可酌情准备。

出游中的常见疾病
1. 花粉过敏
花粉过敏多由各种树木、蒿类或其他植物的花粉引起,过敏者可出现呼吸道、眼部、皮肤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鼻腔、眼角以及全身发痒等。有些人的皮肤出现一团团的风疹块,严重者还会出现胸闷、憋气。春秋季节是花粉过敏的高峰期,过敏体质的人如需外出旅游,要备上抗过敏药物,同时做好防护,戴口罩和太阳镜,必要时还可以到药店购买花粉阻断剂喷在鼻腔内,阻断花粉与鼻黏膜的直接接触。大部分轻度的花粉过敏可以自愈,如果过敏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2. 旅游性腹泻
旅游性腹泻有70% 是由传染性病原体引起的。其中,细菌性病原体是最常见的原因,肠道病毒和寄生虫也可引起腹泻。还有30% 左右是由于精神紧张、饮食不当、疲劳、气候时差变化等导致抵抗力下降而引起的,在老年人中更为多见。预防腹泻,需要勤洗手、注意起居和饮食卫生。治疗可选用对症止泻药、黄连素、抗生素等药物,还可用口服补液盐补充体液。有严重脱水和虚脱者,需就近住院治疗。
3. 旅游性失眠
外出旅游,住宿环境和生活条件经常变化,可能造成睡眠不好的人更加难以入眠。除合理安排旅游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外,建议大家在睡前用热水泡脚或洗个温水澡,放松身心,排除杂念,尽早睡觉。如果还是不能入睡,可服用半片或一片安眠药,确保能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4. 旅行者水肿
外出坐长途车,不要总是坐着不动,应不时变换体位,抬高下肢坐一会儿,或者扶稳后站起来一会儿。也可用手从上往下进行下肢按摩,帮助血液回流, 预防旅行者水肿。晕车的人, 在开车前半小时, 记得服用晕车药。
旅行伤害及急症
旅行中的常见伤害有交通伤害、跌落、溺水、动物咬伤、有毒动植物中毒等。常见的旅游急症有晕厥、关节扭伤、心源性哮喘、心绞痛、胆绞痛、胰腺炎、急性胃肠炎等。一旦发生这些急症,患者需及时就医。
患者如果突然发生昏厥,千万不可随意搬动,首先要观察其心跳、呼吸是否正常。如正常,可轻拍患者并大声唤醒。如无反应,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并稍放低,取后仰头姿势,然后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方法进行急救,并及时送医。
出门在外最怕外伤,如出现关节不慎扭伤,切忌搓揉按摩,应立即用冷水或冰块冷敷大约15 分钟。然后用手帕或绷带扎紧扭伤部位。如果不慎出现股骨颈、手腕、踝关节骨折,不应继续负重,须马上到医院拍片检查,进行复位、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
有心绞痛病史的患者外出旅游,应携带急救药品。
最后,提醒旅游者日常做好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保持一米线这“防疫四件套”,减少旅途感染的风险。旅途中遵守车站、机场、服务区等交通站场的常态化防控要求。
明媚的春光,让人心情愉悦。祝愿游客们都能健康出行,愉快旅游,安全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