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球感成为中考“灌篮高手”
作者: 胡羿名
《灌篮高手》是一部以篮球运动为主题的日本动画片,在我国青少年中知名度颇高。而当篮球成为体育中考中的热门选考项目后,很多孩子就没有看动画片时的欣喜和淡定了。“考试会不会很难”“球怎么不听我的话”“我的速度怎么这么慢”……
中考体育是面向所有初三学生的,考试的目的不是选拔,所以考试内容肯定不会有高难度技巧,如果类比数学考试,那么考试内容不是奥数竞赛,而是基本运算,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言归正传,中考体育的考试形式为学生运球穿过全长20 米、包含五排标志杆的区域。该项目对学生的运球能力、下肢力量以及身体协调性要求较高,需要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才能提高成绩。
学生在进行应试训练前,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正确的持球、运球动作,培养球感。持球、运球动作是篮球的基本技术,掌握了基本技术,才能提高篮球水平。所谓球感就是肌肉本体感觉,可以感受并且控制肌肉力量和发力速度。

动作正确,养成良好习惯
持球动作:两脚朝前,膝盖微屈,身体略微前倾,目视前方,双手将球放置于一侧腰部位置,运球手放于篮球正上方,无球手放于篮球内侧。
运球动作:运球手手指打开略微弯曲,手心不接触篮球,通过手指触碰篮球,尤其是指尖与指根发力,对篮球施加压力。无球手挡在篮球侧前方,以免在比赛中被防守人员抢断,养成良好的运球习惯。
勤学多练,球感自然来
球感说白了就是一种感觉。多多练习,和球待在一起时间长了,自然就有球感了。练习时,注意以下要点。
指尖点拨球:两手掌心相对,通过食指、中指以及无名指的指尖对篮球进行点拨,直至力竭。
低运球:指尖点拨球,运球低于膝盖。
中运球:手指触球,小臂向下发力,运球于腰部位置。
高运球:手指触球,大臂抬起后带动小臂向下发力,运球于肩部位置。
体前变向运球:双手手心相对,运球手放置于篮球侧下方,将篮球击于地面,当篮球弹起时,将无球手放置于篮球侧下方将球托起,之后两手交替进行体前变向运球。在初始训练时,运球手可先原地运一次球后再进行体前变向。动作幅度要稍小,重视动作规范与运球力量。
体前推拉球:运球手将篮球在脚外侧击于地面后,迅速放置于篮球外侧下方,推至另一只脚的外侧。在球击地反弹时,运球手迅速放置篮球外侧上方,拉回至初始位置。
全速推球:在高速奔跑的过程中,运球手放置于篮球侧后方,将篮球由腰部位置向身体前方1 ~ 2 米位置处推出,之后全速奔跑准备下一次的推球动作。

重视考试,针对性训练
虽然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我们不主张“临阵磨枪”,但是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针对考试项目进行训练,将有助于提高成绩。
起跑练习:学生站在起跑线后做好准备,待教练员吹哨后迅速将篮球推出,全力奔跑追球,反复练习。
运球侧肩练习:教练员在学生身前放置标志桶。掌握了运球技术的学生,在运球练习的过程中,用无球手触碰标志桶,以便降低重心。要反复练习,培养侧肩突破习惯。
无球转身练习:教练员在学生行进终点放置标志杆。学生需要在高速奔跑的前提下迅速降低重心,采用碎步制动急停,并且双脚朝向内侧进行方向转变。转向完成后,学生需要全速奔跑至起点,反复练习。
有球转身练习:整个练习过程与无球转身练习一致,不同之处是:转向完成后,学生需要全速运球奔跑至起点,反复练习。
冲线练习:教练员需要在学生冲线处放置高度较低的标志物,当学生运球冲线时,要求学生单手触摸标志物,以便降低重心加速,提高冲刺速度,反复练习。
完整绕杆练习:练习前学生需要进行表象练习,在脑海中回忆上述应试训练细节,在接下来的完整练习中保证练习质量,反复练习。
三步上篮,樱木花道也得练
在练习过程中,先进行分解练习后再进行完整练习。可以在运球行进过程中放置三个标志桶,依次对应做出三步上篮动作,要求每一步对应每一个标志桶。通过标志桶间隔距离强调第一步迈大,第二步迈小;强调起跳腿发力和辅助腿上提,最后练习高手投篮与低手投篮。学生完成上述练习后,进行有球完整上篮训练,反复练习。
练习篮球运球技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需要克服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困难。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可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进行变通,以便提升运球技术。相信自己,勤学苦练,你一定可以成为中考上的“灌篮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