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貌焦虑 大可不必

作者: 殷锦绣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与素颜和解”的话题——许多以往浓妆出镜的视频博主晒出了自己素颜的样子,并宣称:“我与素颜和解了。”然而也有一些博主,虽然口中说着“素颜”,但仍然化了淡妆,用了美颜滤镜。这样的行为引来了许多网友吐槽:这哪里是与素颜和解,明明是引人焦虑!不过,也有一些网友觉得,上网本来就是想看点好看的,管他是不是真素颜呢,好看的就是对的!

难道,真的是“颜值即正义”吗?如果你也认同这句话,那就要小心了,你可能已经落入了容貌焦虑的陷阱。

正常爱美不是容貌焦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小,家长、老师教育我们,衣着要干净得体。那么,正常的爱美、爱整洁,是容貌焦虑吗?不至于。因为我们平时的爱美、爱整洁,不会伴随着强烈的焦虑情绪。

容貌焦虑,顾名思义是有焦虑在的,它是指个体担心自己的容貌达不到外界对于美的标准,预期会受到他人的消极评价,而处于担忧、烦恼、紧张、不安的情绪之中,也有人称为外貌焦虑、外表焦虑等。在这种状态下的人,会经常检查、调整自己的容貌和外在形象。

测测你的容貌焦虑程度

如果你想测测自己的容貌焦虑程度,可以参考由加拿大心理学家哈特(Hart)等人编制的《社会容貌焦虑量表》,给以下16种表现评分。每种表现分为从0(一点也不符合我的情况)到4(非常符合我的情况)五个评分等级。“中枪”越多,评分就会越高,也表示个人的容貌焦虑程度越高。

1.我满足于自己的外貌表现力。

2.在拍照时我会紧张。

3.对于他人的关注,我会产生不安情绪。

4.我担心外貌会成为不被人喜欢的理由。

5.我担心自己的外貌缺点被他人议论。

6.我担心别人认为我的外貌不具有魅力。

7.我害怕自己的外貌没有吸引力。

8.我担心外貌会阻碍自己的人生发展。

9.我发现外貌使我失去了很多机会。

10.在与他人谈论外貌话题时,我会感到紧张。

11.我会焦虑于他人交谈我的外貌。

12.我会焦虑于自己的外貌达不到他人的要求。

13.我担心自己的外貌获得他人的负面评价。

14.我会因为别人发现了我的外貌缺点而不愉快。

15.我焦虑于外貌会成为影响感情的负面因素。

16.我焦虑于外界对我产生消极的外貌评价。

“别人看我”带来的压力

也许你也发现了,在测量容貌焦虑时,有很多表现是和“别人看我”有关的,比如担心不被别人喜欢,被别人负面评价。

当别人看我们时,我们其实是作为一个被观察的客体。如果观察我们的人,对我们的外表评头论足、乱下定义,我们其实是被当成了一种物体或工具,供人观赏、评价,而不是一个真实完整的人。

久而久之,如果我们习惯了被别人观看,其实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被观察的客体位置,即便别人不在场,我们仍然会在脑中想象别人看待自己的目光,也就是自我客体化了。这个时候,我们也不再关注真实的自己,而是关注外界对完美客体的评价标准,以及自己和这个标准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毫无疑问会引人焦虑。

也许只看文字,你会觉得离谱:我好好的一个人,怎么会觉得自己是个“东西”呢?但客体化的力量,确实强大。

首先是因为身边的人常常评价我们。传统社会中,一个家族内部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通常很近,心理边界比较弱,所以,七大姑八大姨都习惯对他人评头论足,从小婴儿的“扁头”,到小孩子时期的“白白胖胖”,再到孕妇的“尖肚子”,虽然这些标准已经与我们的审美不太相符,但这种将人客体化的行为模式,确实一直存在。

而到了网络世界,大家对彼此的评价就更不“客气”了。先前有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等挑战,后来又有了“没有A4腰、漫画腰算什么女神”“没有八块腹肌就别当男的”等说法,但凡网上晒图的人有一点不符合“网红审美”,都会被人嘲讽甚至网暴,但“网红长相”同样不“安全”,也会被人嘲讽“千篇一律认不出来”……

总之,人的客体化,在现实和网络上都无处不在,滋生着容貌焦虑。

看到自己更多的价值

既然容貌焦虑因自我客体化而生,那要走出容貌焦虑,就要拒绝自我客体化,看到自己容貌以外的价值。换句话说,人生重要的事情那么多,为什么非聚焦于外在的容貌不可?

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身份,比如孩子、学生、家长、职场人、朋友等。在每种身份中,我们都有相应的事要做,会有相应的特质,比如好学、负责、对人亲切等,这些都是我们的特点和价值。而这些价值,比“容貌”这件事重要得多,也稳固得多。当我们在发掘自己优点特质中相信自己的价值时,就不会轻易被外界对容貌的评价所影响了。

当然,远离客体化过剩的环境氛围,也可以帮我们变得更坚定。那些总是评价我们外貌、让我们焦虑的人,也许本不应该出现在我们的社交圈内;真正的朋友,则可以帮我们更确信自己的价值。

美是百花齐放,是自信、豁达,是从容、快乐。人生匆忙,为了他人的眼光而容貌焦虑,实在犯不上。祝你走出容貌焦虑,活得自信而自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