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儿,你了解吗
作者: 李志敏梁旭霞,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主任,擅长高危妊娠监测及管理,围产期保健及管理,危急重症妊娠的救治及管理,难产的诊治;撰写论文30多篇,主编学术专著一部;兼任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第九届产房安全和助产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母胎医学组专家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等。
生活中,我们经常喜闻谁家生了个“大胖小子”,鲁迅笔下还曾经有一位“九斤老太”的经典形象。可见,我们通常认为新生儿够重够胖是喜庆的事情。但是很多人有所不知,胎儿体重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会存在健康危害。在临床上,我国将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克的胎儿称为巨大儿。
发生巨大儿的高危因素
糖尿病、肥胖、体质指数(BMI)高于标准值、血脂异常、种族、过期妊娠、母亲身材高、有巨大儿分娩史等因素均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
1.糖尿病与肥胖:肥胖女性巨大儿发生率为12.7%;糖尿病孕妇合并肥胖,巨大儿的发生率为26%,而无糖尿病的正常体重孕妇,发生率仅为5%~8%。
2.营养与孕妇BMI:孕前BMI与巨大儿有关,当BMI大于30时,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孕期营养过剩导致的超重和肥胖孕妇,发生巨大儿的风险会上升1.57~3.55倍。
3.遗传因素和区域性:对于身材高大的女性,分娩巨大儿的风险增加,我国北方地区巨大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南方。
4.产次:对于经产妇,胎儿体重随分娩次数增加而增加。
5.过期妊娠:达到或超过孕42周,少数过期妊娠胎盘功能正常,子宫胎盘血供良好,胎儿不断生长发育,体重随孕期延长而增加。
巨大儿对母体的危害
正常大小的胎儿都有条件通过母体的骨盆娩出,但由于巨大儿的胎头大而硬,往往会在骨盆入口处“搁浅”,再加上胎儿身体过胖或肩部脂肪过多,并发肩难产的概率更大。如果分娩时处理不当,巨大儿的出生可危及母亲健康和生命。此外,分娩时还可能出现如下情况:
★子宫肌层过度伸展,分娩中易发生宫缩乏力、产程延长、难产、产后出血、产伤等。
★由于胎头过大,易发生头盆不称,胎头不能与骨盆很好地衔接,胎膜受力不均,导致胎膜早破,增加宫内感染及产褥感染的概率。胎头阻隔在骨盆入口之上,容易引起母体肠胀气、尿潴留、脱水及酸中毒等,在分娩后产妇又会觉得腹胀不适,小便排出困难。
★由于胎儿过大,长时间压迫产道,可导致软产道损伤,如尿道裂伤、肛门括约肌裂伤、软产道严重裂伤等,甚至子宫和膀胱破裂。一旦出现子宫破裂,需及时手术修补子宫,甚至切除子宫。产妇产后容易发生尿瘘和粪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多数巨大儿娩出时需要剖宫产,手术有一定风险和潜在并发症,如产后出血、伤口感染、腹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由于胎儿过大,腹压增加,会使骨盆、盆底组织压力和软产道损伤概率增加,如耻骨联合分离、腹直肌分离、盆底肌功能障碍,表现为骨盆疼痛、漏尿、子宫脱垂等。
巨大儿现象对胎儿的危害

在母体受到伤害的同时,胎儿由于身体过胖、肩部过宽,经过娩出的牵拉过程,易引起骨骼肌肉损伤、臂丛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颅内出血、窒息等,严重的可能导致终身残疾,甚至死亡。此外,巨大的胎儿还存在以下风险:
★易发生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和肺发育不良,胎粪吸入风险增加,甚至可致成年期超重及肥胖等。
★医学研究证明,剖宫产的新生儿因未经产道挤压,不易适应外界环境的骤变,不能及时排出呼吸道液体,肺部的并发症明显高于顺产的新生儿。
★巨大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无脑儿等畸形的风险高于一般正常体重儿,并且在长大后患肥胖症的概率也较大,将成为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的易患人群。
如何预防巨大儿发生
胖妈妈容易生出胖孩子,母亲是避免巨大儿发生的第一责任人。首先,在孕前,女性应做好体重和营养的管理,建议病态肥胖患者进行医学咨询,了解减肥的优缺点,通过膳食和运动进行合理减肥。
在孕期,孕妇应科学合理地补充营养,遵循饮食丰富的原则,粗细搭配、荤素并用。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品的摄入,食用适量奶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兼吃。同时在医生的帮助下,监控孕期体重变化,密切关注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对于肥胖孕妇,建议中晚孕期体重每周增长0.2千克左右;当发现胎儿增长过快时,及早去医院做营养咨询,合理调整饮食。
鼓励无禁忌证的孕妇在孕期进行有氧和体能训练运动。建议孕妇在中晚孕期每天非饥饿状态下,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比如散步、游泳、骑单车、瑜伽等,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可以通过体重管理、饮食控制、适当运动,达到血糖控制的目的,控制不佳时使用胰岛素治疗,以降低娩出巨大儿的风险,减少母儿并发症和不良结局。
本栏目特约上海儿童营养中心专家支持。上海儿童营养中心由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现代儿童营养学创始人、中国第一所儿童医院创始人、中国第一所儿童营养研究室创始人苏祖斐创办,联合国“每个妇女每个儿童”中国合作伙伴网络成员,李先念亲笔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