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避免掉进情绪“黑洞”
作者: 庄子森 孙江男过去,我们总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焦虑会离我们越来越远,然而当我们真正步入“夕阳”时才发现,生活中仍然有众多的纷纷扰扰萦绕心头,牵动着我们的神经。
王大爷今年62 岁,是某国企退休职工,平常喜欢养花看报。他的一双儿女都在大城市打拼,虽然一年到头见面次数很少,但好在儿女都很孝顺,会经常打电话问候,也经常往家里寄东西。王大爷和老伴身体还算硬朗,加上老两口都有退休金,生活过得还算惬意。但最近1 个月,王大爷总是感觉头晕、心慌、肌肉酸痛,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似的不畅快,就这么堵着,怎么也不觉得轻松。到医院心内科、呼吸科、神经内科跑了个遍,检查了一圈下来,也没发现什么问题。医生建议王大爷到心理科看看,最终被诊断为焦虑障碍。本该安享晚年的王大爷怎么就焦虑了呢?怎么做能摆脱焦虑,迎接最美“夕阳红”呢?
老年人为什么会焦虑
许多事情会引起老年人焦虑,它可以是环境变化这类简单的事情,也可以是身体疾病这类复杂的事情。经过梳理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身体机能衰退和患上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会发生变化,年轻时擅长的事情现在可能无法完成,于是对自己的身体和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引发焦虑情绪。
大脑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萎缩,导致智力、认知能力、记忆力下降。如果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了自主权,老年人可能会不断担心从而失去目标感,焦虑情绪也就油然而生。
老年人常有高血压、高血脂,随之而来的可能是突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或是突然跌倒引发外伤、骨折。这些疾病带来的后果是:长期卧床或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再不能像往常一样出门逛公园、跳广场舞。对再次跌倒、再次生病的担忧,以及害怕无法生存或害怕失去主要能力的担忧,会不断滋生出焦虑情绪,而这些焦虑也会阻碍患者的康复。
二是生活环境和生活规律发生变化。在外拼搏的子女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通常会把老人接到自己的身边。老年人突然被安置在一个陌生环境中,一时无法适应、不知所措。此外,生活规律的变化、生活习惯的不同也会让老人感到焦虑。很多老年人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不主动告诉子女自己的顾虑,而忙忙碌碌的子女这时候也很难察觉父母心态的变化,这时候老年人就会出现焦虑情绪。
三是遭到突发生活事件的打击。很多生活中的琐事,在旁人眼里无关紧要,但对于老年人来讲,却可能压垮他的精神。小到和老伴之间的一次争吵,大到身边亲人、朋友生病或离世。
在网络发达时代,老年人也很容易成为各种诈骗团伙和传销者攻击的对象。这些不法分子通过贩卖焦虑,趁机兜售各种假冒伪劣药品、保健品,想尽办法骗取老年人的财产。在老年人得知自己上当受骗后,他们会更加担心自己的财产安全,产生更为严重的焦虑情绪。
四是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老年人通常害怕独处,对内心孤独感、社会现实孤立感的恐惧,使许多老年人过度地担心和恐慌。他们表面上是为自己不小心摔倒或是独居时突发疾病不被发现而紧张,实际上更多的是对子女和亲人的需要。空旷的房间和独自生活所带来的恐惧是难以估量的,老年人也很希望他们内心的需求能够被身边人察觉。
摆脱焦虑,试试三个方法
很多老年人宁可在焦虑不安中默默忍受,也不愿给亲人和孩子们添麻烦。老年人可以这样摆脱焦虑:
1. 保持适度的运动。常规的运动,如广场舞、五禽戏、太极拳等,除可以为保持身体健康提供极大的益处(如对抗心脏病和骨质疏松),对保持大脑的活力也能产生很大帮助。运动也会促进人体内啡肽的生成,内啡肽可以促进积极的情绪,并对抗焦虑。
2. 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结构化的每日时间表可以帮助老年人知道正在发生什么、即将发生什么,让他们更好地掌控生活。设定起床、服药、刷牙、吃饭、锻炼和上床睡觉的时间,有助于将这些常规行动转化为长期记忆,防止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继而产生对生活茫然、恐惧的焦虑情绪。
3. 建立稳定的社会关系。可以参加当地老年活动中心的课程,结交老年朋友,也可以举办每周的家庭聚会,和朋友外出就餐,一起参观博物馆或看表演等。当老年人身体行动不便时,也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在线进行社交,如浏览亲友的微信朋友圈、微博,看看他们分享的行踪和照片,给他们点赞或留言。与他人互动有助于对抗社交孤立。
老年朋友,如果您觉得自己的焦虑和紧张情绪无法控制,请不要害怕,勇敢地告诉自己的亲友,向他们寻求帮助,或者联系医生,在医生的帮助下制订合理的治疗计划。通过努力,您可以认识焦虑、摆脱焦虑、战胜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