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夜景补光(LLL):开启星野摄影的全新夜景技术
作者: 云漫
星野摄影
许多风光摄影爱好者热衷于拍摄星空风光,亦称为星野摄影。星野摄影的定义是将星空与地面景物结合拍摄,而不是单纯地拍摄星空本身。在进行星野作品创作时,首先需要注意构图,即选择合适的地景并合理安排星空、银河、月亮等天体与地面景物的关系。同时,合理的曝光也至关重要,需要兼顾星空与地面景物的亮度。
构图要求摄影者具备创意和审美,这方面内容在此不作过多展开。至于拍摄星空本身,实际上是相对简单的。通常使用广角至超广角镜头,光圈设置为F2.8或更大,ISO值设置在1600至3200之间,曝光时间一般为10至30秒,这一组参数几乎可以称作“傻瓜参数”。只要当地的光污染不严重,使用这些设置就能轻松拍摄银河。
如果拍摄的仅仅是星星而非银河,操作则更加简便。大多数肉眼可见的星星比银河更加明亮,因此可以适当降低ISO设置,ISO800就足以拍摄到许多星星。
为什么在拍摄星空时需要使用如此高的ISO?为什么曝光时间一般为10至30秒?虽然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对于未接触过星野摄影的人来说,仍需要一些解释。星空风光摄影是一个特殊的题材,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艺术表现上,都与其他摄影类型有很大不同。其最大的挑战在于星空的亮度极低,夜间地面景物更为黑暗。尽管人眼这一光学仪器能够同时观察到满天繁星,并分辨出黑暗中的一些地面细节,但相机很难同时捕捉到这些信息。因此,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的技术手段来克服这一难题。
对于一般的风光摄影来说,当光线昏暗时,摄影师通常会将相机放置在稳固的三脚架上并进行长时间曝光。有些摄影师甚至会曝光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然而,在拍摄星空时,由于星空与地面之间的相对运动(地球自转每24小时一周),无法采用长时间曝光。过长的曝光时间会导致星星的轨迹变得模糊,形成所谓的星轨,失去清晰的点状效果,这与我们肉眼所见的星空大不相同。
那么拍摄星空时究竟能接受的曝光时间是多长呢?这与镜头焦距和相机传感器大小有关。镜头焦距越长,曝光时间越短。对于全画幅135相机来说,一个常用的参考标准是“500法则”——曝光时间(单位:秒)不能超过500除以镜头焦距(单位:毫米)。例如,使用17mm的超广角镜头时,500/17≈30秒为曝光时间的上限。而如果使用100mm的中长焦镜头时,500/100=5秒则是曝光时间的极限。
对于大多数现代相机来说,5至10秒的曝光时间过短,无法实现足够的星空曝光,因此拍摄星空时通常会使用广角镜头。广角镜头的另一个优势是视角较大,可以容纳更多的星空和银河元素,使画面显得更加宏大。我个人偏好使用的焦段是14mm至20mm。
需要注意的是,“500法”则给出的曝光上限仅供参考,实际的曝光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以及照片用途进行调整。例如,使用16mm的超广角镜头时,依据该法则,曝光时间上限为31秒。然而,如果照片的最终输出幅面较小(如用于网络、杂志印刷或不超过12至16英寸的放大),曝光时间的上限可以适当放宽至45秒。相反,如果最终输出尺寸为40至60寸的展览级作品,那么曝光时间应控制在10至15秒之间。对于APS-C画幅的相机,曝光时间的上限需要除以1.5至1.6。
此外,由于地球的自转轴指向北极星,靠近南北极的星星相对移动较慢,而靠近赤道的星星则移动较快。因此,当镜头指向北方或南方的天空时,可以适当延长曝光时间;而指向东西方天空时,曝光时间则需要缩短。
当然,也可以使用赤道仪来追踪星星的运动,这样能够延长曝光时间而不出现拖尾现象。有关赤道仪的使用方法,我将在以后专门的文章中进行详细介绍。总的来说,拍摄星空的曝光参数相对简单,通过合理调整ISO、曝光时间和镜头焦距,便能成功捕捉星空的美丽。

真正难的,是对地面曝光
真正难的,是对地面曝光。除非那天夜里有月光(或者靠近城市有光污染),否则地面景物会比星空还要暗很多。要把地面景物曝出来,而且画质还得可以接受,真心不容易。
对星空下的地面景物曝光,有四种办法(请参见《极致之美》一书的星空专题篇的相关讨论):用自然光单次曝光同时拍下星空和地面——这通常需要月光或者城市光污染来照亮地面,同时需要高ISO。对多数相机来说这样的画质会很差,噪点非常多。
用自然光同时段两次曝光:星空用高ISO短时间曝光,地面用长时间曝光(可能需要几分钟到一小时),然后进行曝光合成。对多数135相机来说,这样做的画质会很差,噪点非常多。
在天全黑之前对地面景物曝光,然后和同机位在夜里拍摄的银河拼接合成——这样画质最好,但要让画面显得真实自然如夜间拍摄并不容易。而且有些人心理上不接受这样在两个不同时段拍摄并合成的拍摄手段。
人工补光——用手电筒、闪光灯等进行人工补光。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


人工补光-光绘
人工补光最常见的办法是“光绘”(LightPainting)。这种技术很多摄影爱好者都熟悉了。它其实很简单,我们让相机进行长曝(比如曝光时间30秒),同时用闪光灯/手电筒等比较强的人造光源去照亮地面景物。与黑夜里的环境光相比,我们的人造光线亮度极高,很容易比环境光亮几百倍几千倍。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手电筒或闪光灯的光束都比较窄,只能覆盖地面景物的一小部分。所以在长曝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准地景的不同地方,用光束来回扫描(如果用手电一类的连续光源)或不断闪光(如果用闪光灯)。这种办法被称为“光绘”,因为光束是我们夜间的画笔,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去照亮任何地方,勾画出任何我们想要的轮廓。
下面两张图是我用手电筒光绘得到的作品:
光绘的好处是用的光线比较亮,我们可以用低ISO和小光圈来取得很好的画质。
它的缺点是:
1.比较难以掌握——要想均匀地照亮地面并不容易。
2.我们知道光线的衰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距离增加一倍,光线减弱4倍。一般我们都是光绘距离我们比较近的景物(比如几米外),这意味着远景(可能是比近景远几倍到几十倍)接收到的光线非常少。拍下的照片前景很亮,远景很黑(注意一下上面两个用手电筒补光例子里的远景)。
3.夜间使用闪光灯和手电筒会很刺眼,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光污染。在国家公园等公共场合还会干扰其他游客欣赏夜空。美国好几个国家公园(如著名的拱门国家公园)从去年开始已经禁止摄影团进行夜间光绘。
4.星空和地面不能一次成像。星空需要用大光圈和高ISO,地面需要用低ISO和(或)小光圈,然后后期合成。很多初学者不会合成或合不好,此外,有些非艺术类摄影比赛不接受曝光合成的作品。
微光夜景补光(LLL)
最近几年兴起的微光夜景补光(LowLevelLighting/LLL)就是为了解决光绘的问题。大部分摄影爱好者可能没有听过这个名词,但和光绘一样,LLL也是用人照光源照亮地景。和光绘不同的是,LLL的光源亮度极低。低到什么程度?可以只比环境光亮一点(比如只比环境光亮几倍),肉眼几乎看不出来。可这一点点光,就能在最终照片上有巨大作用。

LLL的优点
1.因为我们一般是用连续光(帐篷灯、LED平板补光等等)从远处照明,不需要来回扫描,容易掌握——来回扫描的时候想均匀地照亮地面比较不容易。
2.因为我们不需要很强的光,我们可把光源放得很远,比如几十米几百米远。这样,光源到前景和远景的距离差别就不那么大了。前景亮远景黑的情况相对不那么严重(当然几公里外的山是没法照亮的)。
3.LLL光线非常暗淡柔和,不会刺眼和干扰别人。其实这一点光线的存在对夜间摄影师是好事,因为我们可以看清地面,走动换机位时也不需要开头灯。开头灯会刺眼,也会干扰你同伴或现场其他摄友的拍摄。
4.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的摄影设备让这一切变得可能。星空和地面可以在同一镜头下一次性成像,捕捉到天与地的广阔景象。

LLL的缺点
1.一次拍下星空和地面,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对不喜欢或不会合成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大优点。但这意味着我们必须用高感和大光圈拍地面,导致画质不高(噪点高、画质软)。如果前景离镜头很近,大光圈还会有景深不够的问题。
2.我们可以用多张平均堆栈降噪来减轻噪点问题。景深不够就没法拍摄单张了。要么你用大光圈多拍几张然后景深合成,或者用小光圈更长时间曝光,然后和星空合成(记住星空不能长曝)。
3.如果你不害怕合成的话,我们可以用一个折中方案。我们还是用LLL技术(不需要光绘,避免了光绘的缺点),但把光线调节得比较亮。这样我们可以用比较低的ISO、比较小的光圈、比较长的曝光时间(数分钟以上)来曝光一张画质优秀的地景,然后和星空合成。虽然是“比较亮”,但相比于闪光灯或电筒光还是暗了很多,不会太刺眼,不会有明显光污染。
LLL的光源
用LLL技术的关键,是你需要几盏能调节亮度的光源。你需要那种能把亮度调节成非常低的光源。
此外,我们最好能有两盏或更多的光源。如果只用一盏灯的话,很容易导致阴影,肉眼不容易看出来,但长曝出来后会非常明显。夜景画面有浓重阴影会很奇怪。
任何能满足上述条件的光源都可以。目前市场上选择非常多。我个人目前用得最多的是下面两种:
①GoalZero微型USB充电帐篷灯(LIGHTHOUSEMICROCHARGEUSBRECHARGEABLELANTERN)
这个灯非常小巧,光照持久。它的特点是用途多,我出门常带3—4个。露营时,在夜晚做饭的时候,有几盏这款灯非常方便,走路的时候也可以用它当手电。
用它补光也超级好用,首先它是暖色光(3000—3800K),这个很重要。绝大多数LED电筒或帐篷灯的色温都很高,大部分人还是喜欢暖调补光效果。
第二,它可调光的范围非常广。最亮150流明,最低仅7个流明,非常适合做LLL。
②Iwata岩田LED摄影补光灯。这个系列有好几个型号,我用GL-01,但其他几个型号都可以用。这款补光灯很多婚礼摄影师、旅行摄影师都非常喜欢,它比手机还小,光线均匀明亮(上百个LED灯珠,但可以调成很暗),随时用它给人像、静物,甚至菜肴补光都极为方便。
这种灯,也是我们夜间补光的利器。
岩田(还有很多其他品牌)的优点是:
1.色温可以调节。比如岩田GL-01的色温范围是3000—5500K,我们可以随心所欲调节补光的色彩。
2.最亮可以到达2800流明。
读者可能说,LLL不是要非常暗的光吗?要这么亮干什么?首先,我们可以把亮度降低到5%功率输出。其次,高亮度意味着我们可以把光源放到很远的地方,比如几百米之外,用它照亮大场景(比如一个峡谷)。我们还可以用它照亮一个石壁,然后把光线反射回去。这样的反射光比直射光柔和很多,更像夜间光线。反射光的亮度远低于直射光,因此光源亮度高很有用。
LLL补光技巧和注意事项
1.如果有可能,用反射光,这样更柔和。
2.拉开光源和前景的距离,减少前景亮远景黑的问题。
3.多用几盏灯去布光。
4.如果有可能,把灯放比较高的位置(放在石头上、石壁洞里、土堆上或三脚架/灯架上)。这样看起来比较自然,而且能照亮地面。如果把灯放在地面上,它可以照亮远方比较高的景物,但地面一般是黑的。
5.学会让灯的亮度和环境光/星空亮度一致。


用LLL技术拍摄的一些例子
下面是我用LLL技术拍摄的一些作品的例子,希望能对大家拍摄夜景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