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摄影之友》创刊四十周年见证与重生:致敬《摄影之友》的光辉岁月 2025年,《摄影之友》即将迎来创刊四十周年,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重要里程碑。自1985年创刊以来,《摄影之友》始终致力于记录摄影的艺术变迁,探寻光影世界的无限可能。我们不仅见证了摄影技术的飞速发展,更
大师 | 镜中自我与城市迷宫美国摄影师李· 弗里德兰德的视觉探索 从传统到突破:摄影生涯的开端李·弗里德兰德于1934年出生在华盛顿州阿伯丁(Aberdeen)。少年时期,他对音乐和艺术产生浓厚兴趣,但最终选择摄影作为主要表达方式。他在洛杉矶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接受了
趣闻 | 134年前的老照片焕发新生 一张历史照片的“3D复活”日本立命馆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神经网络,可以将2D照片转化为逼真的3D数字模型。这项技术近期被用于重建婆罗浮屠寺埋藏浮雕的三维形态。婆罗浮屠寺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庙建筑群
趣闻 | 用镜头传递遗产:Mud与iPhone16Pro的故事 传承与记录:用摄影讲述故事Mud讲述的是遗产的故事——那些从上一代接受的教训,以及传递给后代的价值观。这部作品强调了人们渴望被看见、被记住的本能,而摄影,作为一种强大的叙事工具,能将这些情感凝聚于影像
趣闻 | 呼吁反对肤色偏见:通过科技拥抱多样之美 人工智能中的肤色偏见问题根据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2018年的一项研究,部分商用人工智能系统存在肤色偏见。这种偏见在肤色较深的人群中尤其明显,导致照片中肤色失真,无法准确反映拍摄对象的真实形象。随着
专栏 | 宣传样片和摄影艺术的天壤之别 话题源于当下各大器材展、摄影节上厂商所展示的摄影样片,看上去美轮美奂、无可挑剔的商业化呈现,的确吸引了摄影爱好者的目光,为摄影器材的推广起到了良好的效应。然而这些铺天盖地无所不在的商业宣传,又从负面的
专栏 | 所见的和所得的 为了度过瑞吉山一夜,我几乎乘遍了瑞士所有种类的交通工具。从都市出发,再中转几次高速火车和巴士,顺便游览了几个小镇之后,我坐进观景列车一等座的车厢里,穿越了阿尔卑斯山。盛夏的山区,平整的草坡上长出黑森林
专栏 | 洞察EOS R1背后的技术与市场战略 2024年12月11日,佳能正式发布了其备受期待的全画幅无反相机——EOSR1。作为佳能在无反相机领域的旗舰产品,EOSR1不仅继承了EOS系列的传统优势,还在多项技术方面进行了颠覆性创新。凭借其极致
专栏 | 12张热图定格摄影界的时代印记 2023年度国际风景摄影师托尼·休伊特(TonyHewitt),澳大利亚这组图片呈现了一种独特的视觉风格,结合了自然元素和抽象艺术。从构图上看,摄影师巧妙地运用了光影和线条,形成了一种流动和节奏感。图
专栏 | 2024影像艺术圈大事件盘点 2024年,AI仍是影像行业的重头戏。真实照片“骗”过专家,获得摄影大赛AI组别大奖;为了对抗AI作假,“御三家”推出“数字签名”,为图像创建“出生证明”;OpenAI推出Sora,开启AI视频生成新
专栏 | 多维视角下的探索与表达 孙志军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部副部长、研究馆员,兼任中国文物学会文物摄影专业委员会理事从历史物质性到摄影史学2024年,我基本上按照计划完成了长期摄影项目“敦煌汉长城”的拟定工作。虽然这个项目我开展了有二
专栏 | 从历史记忆到现代视野的深刻探索 周仰摄影师、译者现代技术与古老信仰的交织说来惭愧,2024年读的书更多与我正在研究的文人园林相关,摄影方面的却是屈指可数,最为印象深刻的当数买来很久终于在本年度读完的《摄影与灵体》(Photograp
专栏 | 艺术与时代的深度对话 尤洋X美术馆馆长,策展人探索城市变革与艺术的深度连接2024年对于我来说是充满意义的一年,1月从一家工作了12年的美术馆离开,5月加入X美术馆团队,因为对美术馆的文化职能依然有一些期待,在X继续参与了
专栏 | 重塑的时代 私景深濑昌久摄影展展期:2024年6月27日—9月8日地点: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作为深濑昌久迄今为止在亚洲最为全面的个人回顾展,“私景:深濑昌久摄影展”系统性地梳理和展示艺术家历时四十年创作生涯
专栏 | 2024年影像热议话题 横构图是对竖屏时代的反抗?这种反抗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对流量的反抗,也是向流量低头。如今,很多平台竖屏的流量都比横屏高,不少创作者辛苦拍的作品可能还没有别人随手拍的数据好,“横构图是对竖屏时代的反抗”这
专栏 | 全球胶片复兴潮的兴起 2024年,胶片复兴不仅限于个别地区,它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现象。从东京到纽约,从巴黎到上海,胶片摄影文化的影响力迅速蔓延。胶片摄影展览不断涌现,摄影书籍和艺术杂志也频繁以胶片作品为主题,深入探讨胶
专栏 | 2024影像器材盘点 速度型中画幅富士GFX100SII富士GFX100SII搭载了1.02亿像素的中画幅传感器和高速图像处理引擎,提供令人惊叹的画质和细节表现。相机具备先进的自动对焦系统,能够准确跟踪多种拍摄对象,并支持
专栏 | 2025年新机不负责预测 各大厂商纷纷推出卡片相机紧凑型卡片相机的复兴可能会促使佳能、索尼和尼康重新推出相关机型,预计这些相机的售价将略低于1000美元,并配备变焦镜头。索尼更有可能重启RX1系列,而非RX100型号。实际上,
特辑 | 非遗中国年 山西稷山高跷走兽高跷走兽艺术是山西省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庙会文化活动的一种表演形式。它盛行于清朝雍正初年,出现在规模盛大的庙会活动中,经久不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高跷走兽由兽头、兽身和表演人员组成
影人 | 黄庆军:《南极家当》 2024年11月14日,我在阿根廷乌斯怀亚登上了豪华的庞洛北冕号五星邮轮,开启了我首次的南极之旅。穿越德雷克海峡时,我第一次感受到轻微的晕船,经过一番风浪后,眼前出现了南极海上漂浮的冰山,心中涌现对大
影人 | 田一熙:《寻隐者》 进入田一熙的作品《寻隐者》,就进入到贵州层层叠叠的山山水水之中,云深不知处,山中难见人。大概正是因为这样的地理环境才会造就出民间流传的“百草皆药,人人会医”“三千苗药,八百单方”的独特状况,才会出现“
器材 | 跨越极限 矿工的艰难工作与生活每一位硫黄矿工的背后,都是一段生死攸关的故事。日复一日,他们在有毒的烟雾中负重前行,为了微薄的收入,而冒着致命的危险。孔中翔的作品不仅记录了他们的辛勤劳动,更通过镜头展现了他们面临
器材 | 轻若无物,影像随心 东方美学配色凤羽金与紫气东来vivoS20以仅7.19mm的厚度与187g的重量成为业界轻薄手机的新标杆。外观设计上,vivoS20系列从东方文化中汲取灵感,推出凤羽金、玉露白和松烟墨三种配色。尤其是
器材 | 重新定义影像旗舰的可能性 自品牌创立以来,努比亚始终以影像技术的创新引领行业潮流。从全球首款搭载电子光圈的努比亚Z5S,到首创星轨拍摄功能的Z7,努比亚凭借出色的软硬件协同能力,在手机摄影领域不断开辟新赛道。经典的Z11引入无
器材 | 影像王者回归之作 外观与设计精致工艺与高端质感华为Mate70Pro+延续了华为一贯的高端设计风格,配备了第二代昆仑玻璃,相较于上一代,其抗摔性能提升了20倍。与此同时,其采用的高亮钛中框不仅增强了机身的抗冲击能力,还
器材 | 快乐魔法 亮点1无限锐利内置90mm多层镀膜玻璃镜头,高清晰度搭配宽幅相纸,即刻呈现无与伦比的锐利画面和逼真色彩。亮点2细节狂魔最近对焦距离为0.3m,可以自由解锁拍摄新视角。从细腻的雀斑到层层涟漪,能轻松捕捉
技法 | 微光夜景补光(LLL):开启星野摄影的全新夜景技术 星野摄影许多风光摄影爱好者热衷于拍摄星空风光,亦称为星野摄影。星野摄影的定义是将星空与地面景物结合拍摄,而不是单纯地拍摄星空本身。在进行星野作品创作时,首先需要注意构图,即选择合适的地景并合理安排星空
影赛 | 1839彩色摄影大赛 专业组冠军《无人监管》,©AlexandrenaParker孩子们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于街上自由自在地玩耍,这样的景象越来越少见。这个故事发生在澳大利亚,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象征着风景与童年的本质之间
影赛 | 显微世界的艺术与创意 将熟悉的事物化作全新的情感体验美国科学家伊戈尔·西瓦诺维奇(IgorSiwanowicz)以其令人惊艳的宇宙橙墨西哥紫菀花横截面图像,荣获Evident第五届年度显微图像大赛全球奖。这幅作品生动地呈现
消息 | 消息 AI旅拍神器荣耀300系列正式发布12月2日,在荣耀300环球旅拍新品发布会上,AI旅拍神器荣耀300系列、荣耀笔记本XPlus系列、荣耀EarbudsX8等产品惊艳亮相。作为科技与美学融合的荣耀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