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瘦”是一个好选择吗

作者: 张田勘

继“躺平”之后,“躺瘦”这一概念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开来。顾名思义,“躺瘦”是指无需过多努力,只需躺着就能实现减肥和塑形。现实中真正不劳而获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但在减肥领域,科学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新型减肥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司美格鲁肽类药物,包括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司美格鲁肽片剂、诺和肽注射液及用于减肥的诺和盈注射液;另一类是替西肽(又名替尔泊肽)类药物,包括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蒙扎罗和用于减肥的泽普邦。诺和肽、诺和盈等药物统称为司美格鲁肽类药物,而蒙扎罗和泽普邦则统称为替西肽类药物。

司美格鲁肽类和替西肽类药物的减肥机制在于它们能够激活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肽(GIP),这两种激素参与了人体的血糖控制机制。司美格鲁肽类药物主要激活GLP-1受体,而替西肽类药物则能同时激活GLP-1和GIP受体。激活GIP受体可以减少饮食和热量摄入,同时增加能量消耗;激活GLP-1受体则能减少饥饿感,进一步降低饮食和热量摄入。

体重超标通常通过身体质量指数(BMI)来衡量,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除了BMI,腰围等其他指标也有助于诊断肥胖。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成人超重和肥胖的定义是“BMI达到或超过25为超重,达到或超过30为肥胖”。

根据WHO的最新数据,全球约有25亿成人(18岁及以上人群)超重,其中超过8.9亿人达到肥胖指标。从年龄段来看,估计有3700万名5岁以下儿童超重,而在5岁以下的超重儿童中,近半数生活在亚洲;超过3.9亿5~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这些数据表明,减肥并非爱美人士的小众选择,而是与全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社会性的迫切需求。

与其他恶性疾病相比,治疗肥胖症似乎并不难,很多成功减肥的人也未曾使用过药物。不过,减肥药物在满足人性需求上具有独特优势:它们旨在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避免体重增加和肥胖问题,实现“鱼与熊掌兼得”。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人体需要将摄取的多余营养转化为能量消耗,而运动是实现这一转化的有效途径。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运动既辛苦又耗时,减肥药物则提供了一个无需额外运动的解决方案。

2023年11月,美国公布的一项涉及约1.7万人的研究显示,服用减肥药物诺和盈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超重人群突发心脏病和卒中的风险达20%。另一项研究估计,美国有9300万人可能从服用诺和盈中获益。如果这些潜在受益者都开始服用该药物,预计在未来10年内可以预防150万次心脏病事件。

减肥药物的效果不仅体现在健康上,还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

2022年,WHO发布的关于161个国家和地区的肥胖率报告指出,与肥胖相关的成本(包括医疗费用、交通和食品消费等)占全球GDP的2%以上。如果肥胖率的增长趋势放缓5%,从2022年到2060年,各国每年可以节省开支约4290亿美元。相反,如果不采取行动,预计到2030年,全球因超重和肥胖产生的成本将达到每年3万亿美元,到2060年可能超过18万亿美元。

据一个研究小组分析,如果美国全民都能免费获得司美格鲁肽,不仅能减少肥胖相关疾病,每年还能节省高达245亿美元的医疗费用。

减肥药物对世界的影响远不止于此。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飞机和高铁等交通工具的座位空间需求也随之增加,导致单位时间内同一航班的乘客数量减少。这促使一些交通公司考虑按体重售票,对肥胖者加收25%~50%的费用。美国投资公司杰富瑞预测,如果减肥药物能使每位乘客减重4.5千克,航空公司每年可节省超过1亿升燃料,这相当于节约570亿美元。

减肥药物的普及也可能给某些行业带来复杂的影响。自2017年12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减肥以来,司美格鲁肽类药物已成为食品领域的热门话题。2023年10月,沃尔玛首席执行官约翰·福尔纳透露,由于减肥药物的广泛使用,其公司的食品销量出现下降。据摩根士丹利公司的分析预测,到2035年,美国的食品消费量将出现下降趋势。

减肥对人的心理影响难以量化,但它带给人的影响确实能渗透到教育和职场中。

研究表明,肥胖青少年在学校表现更差,自尊心更低,与体重正常的同龄人相比,肥胖女孩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更小。

肥胖相关的健康问题还会导致员工请更多病假,加剧职场对肥胖者的歧视,导致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提前排除肥胖者。

减肥药物无疑能改变世界,但其影响也存在消极的一面。现在已知的减肥药物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腹痛、低血糖、胰腺炎、胆结石、胆囊疾病、糖尿病相关视网膜病变恶化和过敏反应等。一些新型减肥药物还可能导致肌肉流失,尤其是在快速减肥时。研究表明,服用司美格鲁肽68周后,减掉的体重中约40%是肌肉。

此外,人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如副作用、经济负担、健康保险覆盖范围)在服用减肥药物一段时间后停药。美国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在2021年开始使用GLP-1类药物减肥的人中,约有三分之二在1年内停药,导致不同程度的体重反弹,可能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此外,有研究发现,有约15%的人服用新型减肥药物后,并无明显效果。

这些因素表明,减肥药物虽然具有改变世界的潜力,但从长远来看,也许其效果并不持久。目前来看,通过增加运动量和调整饮食能更有效地达到减肥目标,并持久保持健康体重。因此,仅依靠减肥药物实现“躺瘦”可能只是一种“理想”。

【责任编辑】张小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