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文学的时代
作者: 张华张 华 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出版《伯明翰文化学派领军人物述评》《生态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建构》《阅读哈佛》《全球伦理读本》《跨学科研究与跨文化诠释》《对外汉语:理论与实践》《人文学术:东方与西方》《东学西传:国学与汉学》《文化与全球化》《国际中文教育散论》等著作。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学流派如同繁星般璀璨,而自然文学无疑是其中独特且耀眼的一颗。学术研究意义上的自然文学,源于17世纪,奠基于19世纪。手捧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玛丽·奥斯汀的《少雨的土地》,或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扑面而来的是自然文学当年的时代感,哪怕今天的读者并未经历过那个时代。如今在21世纪,它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主义的价值观盛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逐渐恶化。森林被砍伐,河流被污染,动物失去家园,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往往是人类对自然的无度开发和贪婪索取。自然文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呼吁人们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审视我们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自然文学不同于西方文学史上的自然主义,它并非简单地描绘自然景象,而是深入挖掘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探索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以及我们如何与自然共处。这种文学流派,特别是美国的自然文学,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崭露头角,并被介绍到了中国,成为文学领域的一股清流。中国的学术界开始研究,文学创作者结合目前的现实状况进行创作,在中国开启了自然文学研究和创作的又一个时代。
自然文学并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生态伦理和哲学思考。它让我们意识到,自然不仅仅是我们的资源库,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自然是我们的母亲,她孕育了我们,我们应该像对待母亲一样对待她,尊重她,保护她。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盲目地开发自然,破坏生态,而是要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自然文学深受古典浪漫主义的影响,它强调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它让我们明白,人类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人类的命运与自然紧密相连。只有当人类真正理解这一点时,才能真正地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不是与之对立。
在今天这个时代,人类更需要自然文学。因为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问题都在警示我们:如果再不采取行动,后果将不堪设想。而自然文学正是我们唤醒生态意识、重新认识自然和重新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自然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力量,也可以反思我们对自然的行为和态度。自然文学作品中的生动描写和感人故事,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感受自然、理解自然。自然文学提醒我们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自然文学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它让我们看到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也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威严。在自然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不仅仅是我们的背景或装饰,更是我们的灵魂和精神的寄托。
在未来,自然文学将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自然文学作品和自然文学研究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也将继续闪耀其独特的光芒,为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贡献其力量。
(责任编辑:庞洁)